我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每天醒来我都会告诉自己,以肉身与世界相搏的一天开始了。
但我还是该庆幸,我不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或者狮子,不必担忧跑不过最快的狮子而成为别人的美餐,也不必担忧跑不过最慢的羚羊而饿肚子。
我是一名教练式猎头,我坐在安全而舒适的房间里分享我的平凡经历,只是想告诉你,人对任何一份工作或一种工作状态,都不可能保持永远的高度积极性,这很正常。
当看不到自我成长,或屡战屡败时就会缺乏动力,请尝试把自己从以工作看待工作的视角中抽离出来,再进入从拥有美好生活的视角重新审视工作,一定会发生改变。
到今年9月,我作为自由职业者,已经整整5年,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1. 我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我?
2. 是自由职业的工作状态让我成为现在的我,还是我想成为现在的我,所以选择了自由职业?
首先,5、6年前的我并不知道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但当时的状态一定不太理想,使我萌发了要彻底改变的决心。
其次,自由职业者的工作状态使我成为现在的我,而我本来的某些性格特质,也让自己把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坚持了下来。
我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与招聘相关,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人们寻寻觅觅的并不是一份工作,而是美好生活。
但有时候,大家并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比如,我在我的上家公司工作的时候,每天要面对三座大山:排行榜、光荣榜、倒计时。
排行榜就是所有人的业绩排名;光荣榜是一根滚动条,会滚动播放某某某成功推荐某岗位候选人;倒计时就是一年365天,每过一天就减一的提醒。
每天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系统,就能“开门见山”,年复一年下来让我误以为,排名不靠后;隔三差五让滚动条显示我的名字;完成年度业绩,就是我想要的全部了,甚至觉得,能做好这三件事就能成为资深顶猎。
但现在看来,那三座大山只是让我变得既痛苦又短视的根源。
KPI从公司管理角度来说是必要的,但对个人成长是把双刃剑,在任职初期KPI有助于个人树立清晰的目标,达到自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KPI就会成为一种限制。
因为KPI并不会告诉我们如何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完成KPI并不等于拥有美好生活。
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有幸遇到了教练——这门充满爱和能量的学问。
带着这件礼物,我走上了从猎头转变成教练式猎头的道路。
那什么是教练式猎头呢?
我来分享一个最近close的case。
上个月底,客户针对新产品上市,发出了职位需求,我拿到职位描述后就在网站上发布招聘广告,收集到不少候选人的简历,但在甄别过程中发现,真正符合要求的候选人不多。
重点是,客户的这次招聘是针对新产品,部分信息不宜过多公开,但如果接到职位的猎头都以这种广撒网,深积粮的做法操作case,可能人没招到,业内却都知道客户公司的动向了,这点让我深感不安。
于是我马上联系客户,并告诉她,出于信息保密的考虑,我会撤掉招聘广告,只对合适的人选做主动接触,客户对我的看法表示认同。
后来的一周内,我推荐了两位还不错的候选人,两周内落实了一位候选人最终上岗。
客户对结果很满意,她也是一位教练,用她的话说,这个case我用的正是教练的核心公式P=P-i(Performance=Potential-interference)。
这个公式在这个case中的体现主要是指,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我认为匹配度高的候选人身上时,就节省了被动甄别和与匹配度低的候选人沟通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从而达到精准高效的推荐。
如果不是客户的提醒,我还没意识到我在工作过程中已经诠释了P=P-i。
但结果充分证明,教练的方法论已经融入我的工作,并初见成效。
比起猎头,教练式猎头的身份让我在关注结果导向的同时,还能从利他的角度来思考。
除此以外,教练中的聆听、匹配、价值观探索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工作中的表现。
抛开KPI和方法论,再来说说美好生活。
什么是美好生活呢?
吃喝玩乐,衣食无忧?
我以为,美好生活应该是每天都过的充实而不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样子。
作为自由职业者的5年里,我有过焦虑甚至自弃,也会躲到家务事里去给自己找理由——我是为了平衡工作和生活才选择做自由职业的,为什么要逼自己呢?
但游离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状态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恐慌。
接触教练后,通过对价值观的探索,让我进一步认知自己——明确自己想做的事,想成为的人。
后来以教练为出发点,我为自己找到了不同的身份:教练式猎头,教练式生涯导师,教练式咨询顾问......当然还有教练式家长。
在我看来,猎头、生涯导师、咨询顾问都是我工作中的点,而教练就是串联起这些点的金线,有点有线的每一天,便是工作和生活的完美结合。
5年前,还没有这么多人在讨论职业倦怠期,但当时的我可能已经与之狭路相逢。
幸而生活的洪荒给我带来很多无奈的同时,也逼迫我做出改变的决定。
如果你对你的工作缺乏动力,或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束缚感,不妨问自己:
1. 你的眼前有没有类似于我当时面对的三座大山?(找到让你变得既痛苦又短视的根源。)
2. 从幸福生活出发来审视你的工作,你会有什么觉察?(把自己从工作视角抽离到生活视角,重新发现。)
3. 你能想到,有什么是可以串联起你生活点滴的金线?(找到生活的真实动力。)
非洲大草原上食物链背后的道理是,无论你是一只狮子还是一只羚羊,太阳出来的时候,你最好开始奔跑。
这样的“奔跑”(Doing)发自本能,转换到职场上,Doing同样关乎生存。
而人类作为万物之主,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拥有很多财富的人,而是能让身、心、灵,都获得对美好生活的体验,以人性的Being感受到幸福快乐。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