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努力没有意义

发布一下 4034 0


以前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同学明明没有自己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多,学习成绩却总是比自己好?


出社会后,明明感觉自己很努力,可是结果却总是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经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后来我 . 发现。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状态我觉得十分贴切,就是“不要假装很努力,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这句话和前两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积极废人”也很类似,典型特征就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


那么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从主观上来讲,他们要么怀着对现状不满想要寻求突破与改变,要么胸怀大志是一条有理想的咸鱼。


主观上是有变好的想法,无奈从客观环境和行动上无法突破,最后陷入努力失败,在努力,继续失败的恶性循环当中。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呢?


一,改变自己的信息环境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是环境的产物,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的本能无法控制周围环境的诱惑。


可以说一个人的结局80%是由周围环境决定的,古有“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想健身,想读书,想学习,想上进,没有进入一个好的圈子,靠自律是很难完成的,不排除有些人能够控制自己,但是比较少,大多数人还是要靠他人带动和环境影响的。


因此,进入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圈子对自己的成长改变会有重大意义。


二,用高效勤奋代替低效勤奋


很多人说我也很努力的工作,没天早出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工厂里上班也没闲着,为啥自己就发不了财。


勤奋不一定就会成功,勤能补拙的前提是有效的勤奋。


正如前面我提到,为什么有些学生,表面上看上去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一般同学都多,但为什么成绩还是不理想?


原因就在这里,机械式的学习没有促成自身思考,这些同学试图通过体力上的辛苦来遮盖脑力上的懒惰,实际上也是为了通过形式上的努力,寻求一个心里上的自我安慰而已。


那么这种同学可谓玩也没玩好,学也没有学好,牺牲更大。


区分高效勤奋和低效勤奋有三个标准:


1.做这件事是否能够引发自己的思考?


比如有些学生上课不做笔记,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听讲比那些把老师笔记抄的工工整整密密麻麻而不思考的同学的学习效率更高,成绩更好;


再比如,流水线机械式的工作很简单,也不用动脑筋,但长期做的人会变迟钝,原因也是工作不能引发思考。


人的大脑就像一台机器,长期不使用就会迟钝,生锈。因此,做一件事能否引发自己思考是决定高效勤奋和低效勤奋的重要标准。引发的思考越多,做这件事的意义越大。


二,做这件事有无产出,有没有结果,有没有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每天会接触铺天盖地的知识和信息,但为什么感觉自己的脑子还是空无一物。


原因就是这些信息没经过大脑处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对自己的成长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运用,能运用上的才是自己的。就像你喜欢在抖音看别人做美食的视频,但如果你自己不尝试去做,只是看,你说你学到了很多烹饪知识,其实是假像,自欺欺人。


因为知道和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


三,做这件事能让你一份时间能够出售一次还是多次?


我们上班是把自己的一份时间卖给公司获取酬劳,所以上班的时候我们的时间只出售了一次。


但如果你在下班后拍视频,写文章,做兼职等,你就把自己的一份时间出售了多次,为什么作家,做生意,很多视频博主创造的财富更多,因为她的一部作品只要以后有人买,有人看,就会有收入。


因此,如何让自己的努力更加高效,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做事的时候选择帮助你主动思考的事情去做,同时以结果为导向,以产出为目标,尽可能的做到能够复制自己的时间把时间利用最大化。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1538.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