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从并不是一种自由选择,它绝非思考后选择的结果。朱蒂在十岁那年就成了父亲的酒友,随着心理治疗的深入,她不断增强的自主意识在强迫她审视和否定她的家庭观念,比如那些说她是个坏孩子的观念。她发现自己正在打破一些伴随她多年的规矩:
·不要说实话。
·不要长大,不要离开爸爸。
·不要拥有健康的感情关系。
写出来我们会发现,这些规矩十分荒诞,有谁会遵守“不要拥有健康的感情关系”这样的规矩呢?不幸的是,真的有人这样做,就是那些有毒父母教育下的孩子们。要知道,这些规矩都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没有人会刻意追求不健康的感情关系,可还是有很多人前赴后继地选择和维持着这样的感情。
我让朱蒂检视她的家庭观念,以及她对家庭规矩的遵守对于人生的影响,她变得焦虑,突然中断了治疗。她的行为似乎在说:“我需要恢复健康,但是我更需要服从我爸爸!
就算父母已经过世,有些儿女仍然以家庭体系为荣。伊莱——拥有很多财富,却生活得如同乞丐一样,在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之后,意识到他已经过世的父亲仍在控制着他的思想。
伊莱:我每次努力让自己活得舒服一点时,都会感到恐惧和内疚,原来我有这些感觉都是因为我不想背叛我父亲。意识到这一点令我很害怕。我过得很好,一点都不用担心自己会突然破产,但我却时常怀疑这一点因为我父亲的声音会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他在说我的成功不会持久,他在说我约会的女人都在耍我,他在说我的生意伙伴都会欺骗我。我相信了他的话,这一点也令我惊讶。好像让自己活得很惨是我怀念父亲的一种方式。
伊莱所选择的贫穷、匮乏的生活方式为他自己带来了安慰,让他可以一直对自己的家庭忠诚,伊莱践行了父亲的观念(“生活是承受痛苦,而不是享乐”),伊莱也遵守了家庭的规矩(“尽量不要花钱”和“不要相信任何人”)。
盲目的顺从形成了我们人生早期的行为模式,也使我们的行为无法脱离这些模式。在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与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距时,不幸的是,在我们的思想里,服从的压力常常要大过我们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只有认清我们潜意识里那些具有毁坏性的规矩,让它们现出原形,我们才能彻底抛开它们。我们首先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些规律,才能做出自主的选择。
(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读书笔记)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