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中了状元后到底能当多大的官?

发布啦 0 0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最后一喜,恐怕是最难达成的。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封建社会的等级阶层泾渭分明,如果是寻常百姓家中出了一位状元,便可以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古代人中了状元后到底能当多大的官?

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者,便称之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院试第一为秀才,会试第一为会元,那么殿试第一,便是状元。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绵延存在了整整1300年,经历了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王朝。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科考的总计榜数为745榜,产生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10万多名进士,可是状元却只有592名,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武状元,也只有777人。

古代人中了状元后到底能当多大的官?

那么数量如此稀少的状元,高中之后到底能当多大的官呢?

考中状元后,被授予的官职多为翰林院编修,著作郎、秘书郎这一类官职,类似于现在的编辑或者文秘的工作。


历史上的大部分状元都是凭着真才实学考取的,但仍有少数人是徒有虚名,因为状元大多是皇帝钦点的,有时候不光要看才学,还要看皇帝的自身学识和爱好。不少皇帝钦点状元,只凭个人喜好,更有不少是以貌取人。


历史上的状元大多出身于名门望族,所以他们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凭借父辈打下的基础,他们登上高位也是早晚的事儿。

古代人中了状元后到底能当多大的官?

古代科场作弊现象比比皆是,可见状元的录取并非是秉公取材,何况科举考试未必就能把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测试出来。考试考得好,未必就会做官。状元这个名号确实可以赋予他一定的优先权,但是否能在官场上平步青云,那还得看他们的个人能力,能力不足或者性格不适合官场的,即使空有状元郎这个名号,也难以出人头地。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的状元卢文焕一生穷困潦倒,最后连顿酒都喝不起,还有不少的状元并没有什么政绩。

古代人中了状元后到底能当多大的官?

在这700多位状元之中,除了人们熟知比如贺知章、王维、柳公权,文天祥,杨慎等人在文学艺术上有较高成就外,大多数人成绩平平。反之,比如说以苏轼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却没有一人摘取状元桂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2674.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