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陇东报-掌中庆阳
城里的房子越长越高,高得看不到夕阳了。
四周都是几十层的高楼,天空变小了,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就看不到太阳。
小时候,夕阳西下的时候,斜阳从树林里穿过来,洒在潋滟的水塘里,橘红的光很柔和,温馨的色彩,树木的剪影,如同油画一般。我们牵着耕牛回家,每个人、每头牛都拖着长长的影子。我们总是喜欢踩前面的影子,那影子是走动的,我们就跟着踩……踩着踩着,影子越拉越长,所有的影子都重叠为一道长长的痕。待到太阳沉入浅山,影子没有了,我们就到了村里。
双抢时节,太阳火辣辣的,白亮亮的光像根根炽热的银针扎在背上。大家希望太阳偏西,偏西,希望斜射的光线柔和一点,希望夕阳早点坠入矮山的丛林,希望夕阳早点沉到矮山的背后去。这样,温度会下降一些,就是抢收抢播的最好时间。天完全黑下来,大家还会在月光和星光下接着干。
那时的夕阳是习以为常的,我们希望山更高,希望树更大,希望它们早点挡住骄阳,希望那火球一样的太阳早点变为夕阳。
真正喜欢上夕阳,是在读来了“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等诗句以后。自此,每次回乡下老家或外出旅行,总是特别关注夕阳和晚霞。
有一次,我在山脚的溪边,看对面山头夕阳西沉,那不是迟暮的老者,是容光焕发的美人。我想留住她,哪怕多看一眼。于是,向高处上升。我上得越快,她沉得越慢,我奋力登上高岗。她停下啦,圆脸羞红,目光温柔,款款深情。谁说不能追到美人,谁说不能让时间等一等,那是因为没有攀登。
可是,我现在居住的城市,我现在居住市区,四围都是几十层的高楼,天空变得很小,太阳当头照,阳光几乎都是从上往下直射的。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就看不到太阳了。偶尔在东西向的街道上看到夕阳,那斜射的光,也是混浊的,散漫的,模糊的——大概是灰尘和汽车尾气的效果。如水的车流,看不到影子,如织的人流,看不到影子,斜阳夕照的影像成了稀罕物,即使看到拉长的人影和树影,也不是儿时那样的清晰和明朗。
小时候,我们在夕阳下的草坪上放牛时,牛的全角都映在浅浅的草坪上,它扇动的耳朵,甩动的尾巴,地上的影子也跟着动。我们还经常在草地上玩影子戏,你翻腾跳跃,影子就翻腾跳跃,你手舞足蹈,影子就手舞足蹈。心灵手巧的女孩子,还用双手做成小鸟、小狗等动物,它们的影子好像喳喳地叫,汪汪地叫……
生活中没有夕阳,就像吃饭时没有菜香,就像穿衣没有花样,就像人生少了一种色彩,单调了许多,枯燥了许多,乏味了许多。
城里人厉害,可以造出各种各样的灯光,白的,红的,绿的,黄的……还可以交替变幻,霓虹闪烁,可以把黑夜变成白昼,也可以把白天变成夜晚,满足不同人的要求,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也成了城里人,我也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到目前为止,城里人还没有造出夕阳。
好在,我住在城市的西部。我骑上单车,一路向西,终于快到郊外的大堤了,心里不禁有点小激动——大堤上视野开阔,是看夕阳的好地方,我每年都要来的。
哎呀,防浪林长得好快!一年不见,这些冲天白杨,已经长到老高老高了,比堤顶高出了许多。茂盛的树木,像莽莽的绿色长城,保护着大堤,也挡住了视线,我看不到夕阳。
继续骑行,继续寻找。一轮金黄的太阳正在河面之上,它倒映在河水里,两个太阳格外耀眼,河水也闪着金光。夕阳把双腿拉得长长的,映在河滩上,上半身则刚好映在桥墩上,手持单反的样子,轮廓分明,很酷。我把相机举起来,影子也把相机举起来;我做一个拍照的姿势,它也做一个相同的姿势;我笑了,它也笑了。这清晰的夕阳剪影,真是久违了,它一下把我拉回到童年,而全然忘却自己是一个年逾六旬的老者。
夕阳完全沉入大河,河面泛着鱼网状的粼粼波纹,灿灿的,颤颤的。几只鹭鸟,或俯冲水面,或振翅高翔,或回环盘旋……随着光线变暗,碧绿的芳草渐渐变成黛青色。芦苇丛中,几只水鸟起起落落。
天空由黄色渐变为橙色,继而,半边天都是粉红的……这壮丽的景象,也是我很久没有看到的。
一时间,气贯上下,思接今昔。不禁感叹: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这次寻找夕阳,很值。
本文来自【陇东报-掌中庆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