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伴乡愁

发布一下 0 0

来源:陇东报-掌中庆阳

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地下着,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心怀无尽的缠绵和缱绻,淋漓地泼洒出心灵的宣泄。遥望窗外一条条悠长的雨丝,我的乡愁满怀萦绕。背井离乡的我,此刻十分挂念生活在遥远小山城八十多岁的母亲。

秋雨,把我的记忆又带回了童年时光。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起早摸黑干农活。母亲是一个勤俭持家、善良美丽的家庭妇女。她是最忙碌的,不但要干农活,还要操持家务。我们兄弟姐妹的鞋坏了、衣服破了,都得母亲一针一线地缝补。

每天放学回家,我与哥哥姐姐均会分工合作分担一些家务,煮饭、洗菜、喂猪、拔猪草、照看小妹妹,忙里忙外,热闹非凡。

傍晚,小山村炊烟袅袅,在四合院每家每户的厨房里,弥漫着煮饭、炒菜的清香。我和小伙伴迎着清香,在楼舍里疯狂地玩耍,尽情地跑呀追呀,愉快的说笑声、吵闹声,不时在四方土楼的上空回荡。夜幕降临,听到母亲在楼舍里叫喊着我的名字,便知道:这是母亲在叫我回家吃晚饭。于是,急忙停止与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游戏,赶紧回家,有时连手也忘记洗,就冲向饭桌。现在回味起来,觉得那时候我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却另有一番滋味。

少年时期,我家里比较困难,临近中秋节,虽然我们村是不过中秋节的。但是,附近的许多村庄均有过中秋节的习俗。节日里,他们有做米粄、糍粑、芋子包、汤圆等民间小食。小孩嘴馋,由于年少不懂事,有一次在吃晚饭时,我嚷着对母亲说:“妈,我想吃芋子包!”我只看见,母亲望着父亲,父亲望着母亲,两人默默无语。

就在第二天下午放学回家,欣见母亲忙碌着,居然满足我的要求,在做芋子包。我赶紧放下书包,站在母亲的身旁,帮手制作。

母亲虽然书读得少,偶尔也会给我讲一些民间流传的经典故事,譬如“赵玉林”、“陈世美”的故事。

依稀记得“赵玉林”是一位人穷志不穷的书生,经妻子的鼓励,坚持不懈参加科举考试,由于缺盘缠(路费),沿途乞讨前往京城应试,终考取状元,皇帝要将之招为驸马,但他不为利禄所心动,直言家里有妻。而他考取状元后,为再试妻心,仍扮穷回家,并再次得妻子的安慰。至于“陈世美”忘恩负义的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母亲还会唱歌,她的声线非常优美。

上中学时,农村政策大转变,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分田到户的承包单干制,是质的飞跃,村民的生活由此开始得到改善。农忙过后,母亲会在家里制作一些小食,给我们当零食。

后来,我们兄妹几个就像渐渐长大的小鸟儿,纷纷离开了父母的屋檐下,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飞翔。父亲和母亲的年龄渐渐大了,老了,沧桑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深深皱纹。20世纪80年代未搬离了小山村,来到了附近的小县城,让他们过上了安享晚年的生活。

二十一世纪初,父亲因病走了,留下母亲在县城与小妹妹一起生活。

眺望窗外的绵绵秋雨,我蓦地明白:我在想念慈母,母亲也在念叨着我们。有长辈在,就有家在,我们的心灵才有停靠的港湾;无论我们走向何方,即使是天涯海角,母亲的健康,才是我们永远的眷恋和牵挂。

本文来自【陇东报-掌中庆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3017.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