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论》(75)

发布一下 0 0

但是虚荣又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原始本性,自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他们仍然会不自觉的在暗处偷偷的进行比较,私下里不停的计算其他人的利益得失,只不过大多数的结果还是在加深自我内心深处的暗自哀伤。因此当大家在日常的交往互动时,在别人身上可能是一笑而过的事情,在这里却有可能会因为触碰到其心理的阴暗面,而被认作是恶毒的攻击,其表象就是俗话说的“开不起玩笑和小心眼”(我们讲一个衡量对方性格的简单标准,就是能不能对等的反向承受住他们开给别人的玩笑,不能的话基本就只有两种可能:自大的无视和狂妄以及自卑的嫉妒和怨恨,而无论哪一种都是趋向自私的性格)。现在可以理解他们在自我潜意识中对于开玩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挑战或者强化互动双方现有的自信对比关系,而非单纯的活跃气氛,那反向的对开玩笑自然会被自我精神判定为是在对挑战的迎战,对自我安全和利益的威胁,后面都不一定会再进行思想上的辨识而直接进入全面战争的爆发。相互开玩笑虽然是平等的象征,但我们也讲过自卑真实追求的是身份互换和反向操纵,所以开玩笑只是他们用来追求如此自信的一种操作手法,因此不会接受对面也用开玩笑的手法来拒绝抬高他们。


这时候再回过头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一下,我想一定会发现自卑的性格所开的玩笑大多会含有极强的侮辱性,尤其是在他们相互之间,因为这才是其自信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反之,自大的无视和嚣张从原则上讲基本不会开玩笑,礼貌或者不礼貌的无视,嚣张的直接讽刺,总之开玩笑这种需要一定关注度和设计的行为不会是他们重要的选项。但是他们更加不能接受对自己的玩笑,因为这不仅代表了双方的自信甚至是社会位置正在走向趋同,而且还代表了对方对于自己的关注投入的放松和轻视。


从表象上看,这两种性格对于玩笑的抗拒行为好似有所区别,从本质上却可以知道,他们都是源于对自我内在精神自信和外在社会位置的保护与竞争欲望。那由于自卑本身所客观存在的自身条件和经历,所以如果有谁胆敢主动的擅自和他们进行比较,甚至是揭底,那必将招来最激烈的抵抗。另外,其目的既然是在抗拒揭伤,当然也会包括自我行为,所以最没有勇于承认错误精神的性格基本就是自卑。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将一些互动行为的本身都视作为威胁,认为这是一种对其展示的炫耀,在自卑所固有的阴谋论驱使之下,哪怕是最善意的帮助也有可能被理解为别有用心的伪装。


因此,自卑的虚荣就是一种伪装的虚假自大,有着和自大一样的玻璃心,但没有和自大一样的自信,其行为特性就像一只刺猬,平时因被动而慢慢吞吞,一旦受到刺激虽然锋芒毕露,不过却是色厉而内荏。从精神的角度来讲,则是因为自卑性格的自我哀伤过多,所以“荣”的频频应急行为却不能使得“虚”得以真正的改善,在改善无望的精神压力之下,其“荣”为了能够自我保护意识的存在,最终也只能发展成为习惯性的直接抗拒接触互动,由此而表现出病态化的“更虚”特性。我们可以发现不是太虚的性格会对自我缺点进行掩饰甚至伪装,而过于虚的性格则会倾向直接反击,甚至对一切的交流都怀有敌意。而我们从自信的角度上分析,这就是前面“自尊篇”里讲过的,因为仅剩不多的,因此被过度保护而出现偏激认知的人权平等自信。既然自信自我和大家都一样,那自己的缺陷就必须要被掩盖,不仅只是自己主动的去隐藏,其他人也要有为其隐藏的义务,因为大家都没有问题,所以自己也不能有问题。而对外界则需要放大甚至要虚拟其也有问题的存在,因为自己既然已经真实的存在有问题,所以大家也必须要有问题,这才叫做“一样”的平权(前面叫做嫉妒的延伸,后面就是失败平等论,当自己不能和对方一样“荣”,就会要求对方和自己一样“虚”,这也是人类因虚荣而延伸的竞争本性的副作用之一吧。包括情侣之间非常在意的谁先提出来的分手,其本质也是在追求社交中谁“荣”,谁“虚”,的精神利益本性使然)


前面我们讲过因为虚荣的驱使,会使其追求的脚步不会止于平权,最终必然是身份互换。这不仅只是自然的权利对等论下的利益竞争的必然,也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平衡之前自我精神承受的嫉妒和羡慕,也才能掩盖之前自我精神积累的痛苦和懊恼。而这种走向偏激的平权意识,则属于人类对于权利对等论所延伸出权利结果论的必然,也是自我精神反向平衡修复需求的必然,二者相互强化,就会产生出一种抢购和报复性的消费与社交意识。不过以上所有的行为,基本需要在一定的社会体系保护之下才能够存在,由此自信于自我反击可以无伤,所以这终究是一种在自然野生世界不存在的社会性病态行为,人情道德必然存在的副产品之一(他们的出现是为了遏制野性竞争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积累的破坏性,其缺点是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于攻击行为的容忍性。不过现实中当然也存在那种乱世的崛起,但是从性格特性而言二者都一样,只不过前者自信于自我无伤,后者自信于可以伤人,就此可以看出这二者自信的连贯性,那出现二者合一的个案也不足为奇)。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这种副产品的隐性作用过强而压制真正的显性作用之后,社会病态行为就会自我消灭人情道德的存在,压抑过后的贪过效应就是又一次野性竞争的回归。


其实不仅仅是自卑的性格,所有的性格都会去追求权力利益和结果对于自我的倾斜,只不过自卑因为现实处境问题而表现的最明显和病态而已。另外,即便是不以世俗为自我利益的性格,从本质上讲他们也同样不会去追求平权,只不过是世俗和他们对利益的相互不认可而不重视,因此也不都太追求对方认可的权力和利益,那从世俗利益的角度上看这些性格不但不追求利益上的平权,甚至还表现的更洒脱。但正是如此,也使得他们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观察世俗的利益竞争,由此提出一些相对客观的建议和思想。孔子曰“仁”。孟子曰“义”。老子讲“无为”。庄子讲“忘我”。杨朱讲“不损己,不损人”。而这些思想就是他们的利益,因此在这里也会表现的相当强势。他们体现的就是驾驭本性为我所用,为我的思想精神而保驾护航,而非我随本性而动,为我的生活优先而冥思苦想(包括对本性欲望的抗拒)。不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原则,对等的正直就是他们对于社会竞争态度的下限,而没有人会讲更往下的“唯我唯利,唯利是图”,就此可以确认只要宣扬如此的,无论采用什么成功的理由,都一定是个世俗之人,而且自己就在向往着世俗之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3289.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