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2021年10月15日下午,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来自全国出版发行界的近200名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新机遇新举措”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和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结果名单同时公布。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赵海云在致辞中强调,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方与140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有效促进了“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交流对话。中国已经与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开展了出版领域的贸易往来,每年版权贸易达3万余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贸易逐年攀升。中国出版界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文化共建与出版交流合作,通过丝路书香、经典中国、中外互译、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支持国内出版企业大力开展对外翻译出版,参加沿线国家书展,搭建“走出去”平台,赋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文化交流。
会上,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公布了“一带一路” 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和国际化人才遴选结果。涉及国际化人才和“主题图书‘走出去’”“版权输出”“海外布局和运营”“国际策划与组稿”“国际营销和渠道”“数字出版‘走出去’”六大类别案例。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国内百余家出版机构的广泛参与。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诚信规范”的原则,最终61个案例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36位个人入选国际化人才。
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结合外研社的国际化工作,分享了一些经验。她提到,本土化、市场化运作是提升“一带一路”传播效果的保证。主动寻求内容与渠道协同发展,联合“走出去”也非常重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