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千乘之国

发布啦 0 0

公元前5世纪,周王朝统治日渐衰落,中国进入战国时代。一个在北方大山深处逐步壮大起来的古老民族——鲜虞,建立起中山国,地位仅次于战国七雄,而与东周、宋、卫并称“千乘(乘:指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之国”。创造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文化,在战国时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了中山国的王城,出土文物19,000余件,如中山王鼎、中山王壶、山字形器、错金银龙凤铜方案等文物,精美绝伦,堪称稀世珍宝。中山国的历史史籍鲜有记载,两座中山王墓葬品的发掘,才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错金银虎噬鹿铜器座

战国

通高21.9厘米

1974年河北平山县灵寿出土

屏风以三件铜质错金银动物为底座,这件底座位于中间,虎身右曲,使虎背上的前后两榫口形成八十四度角,安上屏扇恰为曲尺形。

整体造型为一只斑斓猛虎,三足着地,一爪腾起,弓身挺尾,正在吞食一只花斑小鹿。虎双目圆睁,两耳直竖,后肢用力蹬地,前躯下踞,整个身躯呈弧形,虎的右爪因抓鹿而悬空,构思巧妙;小鹿垂首蹬腿,在虎口中拼命挣扎,短尾用力上翘,似从微张的口中发出凄切悲鸣之声,造型生动。整体器物表现出虎、鹿的动态和身躯结构,老虎的勇猛敏捷,与小鹿的弱小无助形成鲜明对照,构成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生动画面,这不正是春秋战国社会的写照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出现,使得在青铜器上刻划精细的花纹成为可能,产生了金银错工艺,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用金银或其他金属丝、片嵌入青铜器表面,构成纹饰或文字,然后用错石(即磨)错平磨光,用以装饰容器、带钩、兵器、车器、符节、铜镜等,错金、错银装饰使青铜器显得异常华美、富丽堂皇。东汉以后错金银逐渐衰落。

中山国——千乘之国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战国

高36.2厘米,长47.5厘米,宽47厘米

1974年河北平山县灵寿出土

这件方案案面原为漆板,已腐朽不存,仅留铜案座。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造型以龙凤为主体,四龙四凤扭结盘曲,翼尾相接,构成一个内收而外敞的支架,上覆几案,稳定而舒展,呈现出一种静态美;底部由四只表情温驯的梅花鹿承托,造型繁而不乱,动静结合,疏密得当,制作精巧,设计独特,铸造工艺十分复杂,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动物造型古板的表现手法,打破了传统的“龙飞凤舞”的动态场面。另外四只龙头上各有一个斗拱,第一次以实物面貌再现了战国时期的斗拱造型。

中山国——千乘之国

十五连盏灯

战国

高82.9厘米,座径26厘米

1974年河北平山县灵寿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战国时代铜灯已是十分盛行的照明用具,各个地区制作的灯具式样很多,常见的有人形、鸟形、兽形等,连盏灯又称连枝灯,或树形灯,出现于战国中晚期至东汉。十五连盏灯是目前发现的高度最高的战国灯具,应为置于房中的落地座灯。

由灯座、灯柱和灯盏三部分组成,整个灯架犹如一株参天大树,伸出的树枝上托起15盏错落有致的灯盘,树枝上又有夔龙游动、小鸟鸣唱、猴子嬉戏,组成一幅意趣横生的生活场景;在灯的圆座上,站着两个奴仆打扮的鲜虞男子,他们上身赤裸,下着短裙,手捧鲜果仰头向上,循着他们的目光望去,树枝间有一群猴子正在嬉戏玩耍,其中两只单臂攀援、全身悬空,似在向座上之人讨食,活泼调皮的姿态令人忍俊不禁;灯座下三只猛虎口中衔环,将灯体托起。十五枝灯盏穿插布置,千姿百态,错落有致,无一重叠,构思奇特,造型新颖,富于生活气息;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状各不相同,以防插错,也可以根据照明的实际需要增减灯盘的数目,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是战国时代最优秀的青铜工艺品。

中山国——千乘之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4351.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