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三兄弟 一门双烈士

发布啦 0 0

抗日战争时期,在皖北大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团结带领当地群众,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皖北人民踊跃入伍,奔赴抗日战场,涌现出了像涡阳谢氏三兄弟同年相继牺牲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其实,在涡阳,还有一个三兄弟一起参军、两位牺牲的事迹,也同样值得后人敬仰和传颂。

三兄弟一起上战场

大哥李学富,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二弟李学胜,牺牲在抗日战场。在涡阳革命烈士陵园的展厅里,展示着这样一对烈士兄弟的事迹,供人们瞻仰。

据《涡阳革命英烈传》记载,李家兄弟三人出生在现在的涡阳县牌坊镇王光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六人常年随父母在外帮工种地、逃荒要饭,一个最小的弟弟病亡、母亲饿死在乞讨的路途中。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1938年5月下旬侵入涡阳,狂轰滥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家庭惨遭不幸。1939年9月6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新兴集,打击日军,剿灭土匪,创建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带着对旧社会日本侵略军的仇恨。李学富、李学胜、李学昌兄弟三人于1940年左右同时到新兴集参加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其中李学富、李学胜被分配到警卫营当战士,李学昌成为一名军医。

据李学昌的孙女李敏介绍,由于身体不好,李学昌后来离开部队回到了家乡。而李学富和李学胜,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并且先后入党。

两人先后为国捐躯

据史料记载,由于战斗勇敢,二哥李学胜在部队很快晋升为班长、排长。

1942年春,新四军第四师招兵扩军,补充兵员,李学胜带着新兵队行至现在的宿州市灵璧县境内一个村庄时与日军遭遇。由于新兵还没经过军事训练,又缺少武器弹药,他们被敌人包围在一个院子里。子弹打光了,手榴弹用完了,凶恶的日本兵冲进院子。李学胜带领新兵们顽强抵抗,用枪托打,用红缨枪刺,抡起大刀砍。战斗中,李学胜搬起一块石头砸倒一个日本军官,又挥拳把冲上前来的一个日本兵打倒。这时,他看见两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冲向一个新兵,就转身拾起一根红缨枪刺入一个鬼子身体,顾不上拔掉红缨枪又奋不顾身扑上去紧紧掐住另一个鬼子的脖子。就在这时,一阵机枪子弹扫射过来,李学胜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大哥李学富从军后,在津浦路抗日战场参加了多次战斗,1942年,驻徐州的日军向淮北苏皖边区连续进行大规模扫荡,李学富在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冲锋在前,腿部遭受重创。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海南岛等战役,身上多处负伤。李学富多次立功,相继晋升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0月,李学富又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1951年5月下旬,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部队北撤休整。李学富所在的部队在北撤途中与敌军遭遇,在对敌情、地形均不明了的情况下主动于华川以北地区对敌阻击作战。敌军兵力充足、装备精良,战斗十分激烈。李学富指挥夺取一个山头时,一颗燃烧弹引燃了他的衣服,他不顾烟火燎面、浑身灼疼,继续指挥战士们冲向敌人阵地。就在胜利的旗帜即将插上山头时,李学富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9岁。

牺牲精神激励后人

李敏的爷爷李学昌在李敏父亲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虽然没见过三个爷爷,但在我心里,他们都是伟大的英雄,是我崇敬的偶像,身为烈士家属,我感到骄傲,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够铭记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英雄们。”李敏表示。

李敏说,她小的时候虽然家里很穷,但是父亲对他们姐弟要求很严格,父亲教育他们为人要正直善良,要有骨气,要孝顺。“我们家人都不会骂人,连一句脏话都没人说过。我的父亲只有兄弟两个,叔叔由于身体原因,一生没有成家,一直跟随我们生活,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对待叔叔也如同父亲一般。十年前,叔叔和父亲同一个月相继去世。”

“我们家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连两个爷爷的墓地在哪儿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大爷爷妻子和孩子现在何方。大爷爷牺牲前在部队结的婚,有一个儿子应该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出生的,我的大奶奶可能不在人世了,但我想找到我那未曾谋面的伯父。”李敏说,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向他们姐弟讲过多少几个爷爷的情况,但他一直在默默地寻找大爷爷的家人,“听我母亲说,父亲年轻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写信,试图联系到大爷爷的爱人和孩子,只是从来没有任何消息。”李敏现在只知道她的大奶奶叫赵凤英,曾任卫生连连长,李学富赴朝鲜战场时,她和孩子留在了北京。

李敏表示,最近几年志愿军遗骸陆续回国,如果有可能,她想找到大爷爷李学富的遗骸,让他魂归故里。同时,她也要抽时间去灵璧县,寻找二爷爷李学胜的坟墓。

爷爷们的牺牲精神一直激励着李敏和她的家人,去年,李敏把自己的儿子也送到军营,继续保家卫国。

(记者 路振杰)


来源:亳州晚报

网编:高飞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4358.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