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会说固执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示一个人有所坚持,不被同化。但是固执在此并非正向的执着、坚持原则;而是当你面对不同意见时,异常敏感,异常自尊,拒绝反省、拒绝倾听、拒绝学习的行为,它甚至会演变成过分的偏执、执拗。生活工作中很多矛盾,都来自于固执。而这时,你就会经常把自己置于矛盾的漩涡中难以自拔,很难再进步、再成长。
也有很多人把固执当成一种张扬自我的个性,仿佛有一天一旦不固执了,那是不是就会随波逐流,变得毫无特点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错在把固执这种棱角当成了个性,将棱角和个性相混淆。有些阻碍成长的棱角是应该被磨平的,使自身变得更加圆融,但这不影响你个性的形成。恰恰是固执阻碍了一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它往往使得你越来越偏激,缺少宽容和智慧,阻碍了你学习、思考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有限,其认识维度就越有限,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地越固执。所谓的固执并不是独特的个性,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固执的人是缺少反省能力的,更缺少及时的觉知能力。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跟人交谈时,有时你从各个角度给他分析一个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但是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表现的异常固执。
比如,你苦口婆心地跟他人说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多增长见识,对自己的事业、人生都有帮助,他却认为什么文化、知识都没有用,遇到事情还得靠钱、靠关系、靠运气。于是,你所有的建议压根就不会起作用,他总会固执地寻找理由,固执地放弃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构念,即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等所形成的观念。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做出判断。当你的认知能力很低时,或者说,你没有见过世面的话,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因此遇到问题时,你的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窄,但却成为了你的全部,你误认为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的可能。而当你的认知能力高,见识的多、读到的多、经历的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时,你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你的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在同样的问题面前你便不会只是执着于一种答案,而是有几种可能的答案。
生活中很多例子,认知水平低的人固执地认为读书、上大学没用,大学毕业生赚的钱还不如小学没毕业的人赚得多,他们的衡量标准就只是金钱。而认知维度高的人的衡量标准中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工作机会的选择,自身潜力的挖掘,精神趣味的提升,多元化的学习等等。
认知能力高的人,往往更乐于提高自己,于是一段时间后,当你返过来再看自己做的对策或者思考时,往往还会补充更多的可能性。因为你又进步了,你的认知水平又提升了。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人知道的越多时,越明白自己的无知。因为,你的认知水平越高,你越明白外面的世界之大,知识是学不尽的,你没法固执起来,只有谦虚地走在学习、领悟的道路上。因此,真正厉害的人物反而很谦虚。
因为认知能力低,个人视角太小,想法单一,缺乏判断力,所以表现为固执,又因为如此固执,便拒绝了学习,拒绝倾听他人的意见,因此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便会停滞不前,如此便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再见面时,有时会感觉没有话可说,其实并不在于其生活环境的差异,所经历人事的变迁,其根本的原因是个人认知差异的不断扩大。有些人以飞快的速度成长,其认知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有的人却在原地踏步,那么这些人的认知水平还是多年前的水平,自然会以多年前的思维、认知做判断。
固执的人是缺少反省能力的,更缺少及时的觉知能力。
每个人都要具有自我反省、自我觉知、自我完善的能力。
你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知道如何去看待你的思考结果,是否有改善的余地,如果有,可以不由自主地去改善。
我以前是一个很固执的人,认为这是性格里带的特点,改不掉了。但随着不断地学习,发现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自己以前所固执认定的理念也一再被推翻。当我知道的越多,从优秀的人身上学到的越多,再出现固执之时,就会自动、及时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觉知和反省。当然这个改变不容易,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更需要循序渐进。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固执,但又不知道如何去改正,除了刻意的提醒自己及时反省之外,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学习,去阅读,去提高自己的认知。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你平和了许多,你可以从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不再执着于自我了。
所以多读书、多了解、多思考,当经历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认知能力提升了,固执自然会有所改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