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这次考试考学年前几,就奖励他去哪哪哪玩或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呢,然而这样往往没什么效果,因为孩子没有得到长期的激励,如果父母换一种方式,比如说如果孩子每背一个新单词就奖励他一元钱,背诵一篇文章奖励50元,那么孩子没准会去积极的去背字典和英语书,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不过这样真的好吗。
查理.芒格给出了他的观点:人在做自己原本很喜欢的事情时,却获得了意外的报酬,如果他把自己的行为原因理解为追求报酬,就会弱化他先前认为自己因兴趣而做出的这种行为的自我知觉,这种现象称为过度合理化效应。
比如说金钱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好的奖励物,但是用于儿童教育方面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哈佛的经济学家Fryer教授花了630万美金,在261所中小学中调查了38000名学生,得出了很有价值的结论。
首先,如果付给学生钱让他们去读更多的书,更好的完成作业,那么,他们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样针对学习过程的明确激励在短期内是有效的。
但是,这样做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并使他们感到焦虑。当学习的动力不再是内在的兴趣,而变成外在的刺激时,他们就不再主动去追求知识,而是只想获得奖励。在这个过程里,知识本身失去了美感。一旦奖金停止,他们就失去了学习的动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