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2日,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离开了人世。被人发现的时候,是在自己的卧室,人已经死了有一会了,并且赤身裸体,尸体已经呈现出了发紫状态,身下的床单也是已经被撕的支离破碎。白崇禧去世的时候73岁,在生前身体状况也一直比较稳定。经检查之后,台湾方面声称是心脏病突发。白崇禧去世后,蒋介石亲自去到了府上进行吊唁,国民党也为其举行了高规格的葬礼。
白崇禧的去世在民间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尤其是死因,更是众说纷纭。白崇禧去世之后,一直在其身边照顾他的小护士也是没了踪影,很多人都说白崇禧是被暗杀的,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今天富贵就来带大家探寻一下这背后的故事。正题开始之前,新来的朋友别忘了点点关注,这样既方便回顾往期内容,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权力诱惑,心存侥幸
1949年4月,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在长江南岸苦苦经营的防线也被解放军一举突破。在这之后,解放军更是势如破竹,乘胜追击,大片的国土都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面临着解放。
反观国民党政府,早就没有了战争刚开始的嚣张气焰,溃不成军,败得一塌糊涂。原来大批的兵力到如今只剩下了三支主力部队。其中一支是退守在西南边陲的胡宗南的队伍,另外一支是陈诚早年间留在的,还有一支就是这白崇禧的队伍。
白崇禧这个时候手握15个军的兵力,还有25万的军马,军舰和军机也还是数量庞大。虽然坐拥了不少的武器装备,但是白崇禧此时的内心是非常纠结的,根本没有心情去指挥前线的作战。白崇禧是军阀新桂系的代表,一心只想着回到自己的西南老巢,先是去到了衡阳,紧接着失守之后又来到了广西。
如今的白崇禧一直周旋在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经常来往于南京、贵州和重庆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心思来顾及前线的战事。到了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做好了解放广西的准备,准备对贵州以及广州的南部地区发动进攻,然后再围攻广西,将广西作为是最后的战地。
11月底,广西整个地区都被解放军成功地拿下,没有了安身之地的白崇禧只好逃往海南岛。这个时候,白崇禧因为担心蒋介石会加害自己,也不敢去往台湾,但是也不能再海南岛多加逗留,再三思考之后,白崇禧甚至都做好了逃到海外的准备。
虽然这个时候的白崇禧手上也都是一些残兵败将,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了,但是李宗仁身在美国,对于蒋介石来说,白崇禧也还算是有着那么一点利用价值。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也是开始积极地拉拢白崇禧,向其表示希望白崇禧可以早日过来台湾。为此,蒋介石也是做了很高的姿态。
首先,蒋介石派遣了自己的军需署长张良来到了海南岛,给白崇禧部队补发了军费,紧接着又派遣了自己的亲信陆军副总司令罗奇也来到了海南岛,而且是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信中蒋介石表示,现在是危难当急,台湾方面要洗盘重组,希望白崇禧可以赶紧去到台湾共商大计!不仅如此,罗奇还告诉白崇禧,蒋介石重新上任之后,会任命白崇禧为“行政院长”。
蒋介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白崇禧内心开始犹豫不定。白崇禧十分清楚蒋介石想要自己去台湾的目的,但是“行政院长”职位对白崇禧又具备着很大的诱惑力。一时间,白崇禧是纠结万分。
就在这个时候,白崇禧身边的朋友劝诫他“上将回台,将难免一死。”反倒是不如趁着这个机会,顺应时代的发展,投奔共产党。其实早在李宗仁逃往国外之前,也是一再嘱咐白崇禧,等到在大陆混不下去的时候,哪里都可以去,就是不要去台湾。
但是朋友们的好言相劝,最终白崇禧都没有听进去,一心只被权力地位所吸引,白崇禧抱着一丝的侥幸心理,认为蒋介石不会那么狠心,将自己置于死地。白崇禧也不甘心去香港,去国外,一旦远离中国,那么也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了政治舞台。
于是,经过再三考虑之后,白崇禧派出了自己的手下李品仙和参谋长先行来到了台湾,摸一下蒋介石的真实想法。二人来到台湾之后不久,李品仙就告知白崇禧,蒋介石是诚心地想要邀请他来到台湾,并且让他担任“行政院长”的承诺也是值得信任的。听到李品仙这么说,白崇禧心里的顾虑也就打消了很多,于是这才坐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
来台之后,处处被针对
白崇禧来到台湾之后,蒋介石对其可以说是百般礼待。白崇禧对于自己的选择很是满意,并且还专门给远在美国的李宗仁发去电报告知了自己目前的情况,并且劝诫李宗仁也可以早日过来台湾,和自己相聚。另外,白崇禧还代蒋介石转告了三条建议,转达了蒋介石的意思。
李宗仁得到消息之后,很是生气,并不相信蒋介石是真心实意的,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回台湾的要求。但是此时身在美国的李宗仁身上还挂着“代总统”的名号,李宗仁不愿意回到台湾,那么这个总统的职位就会一直由李宗仁担任,这就让蒋介石的处境有些尴尬了。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蒋介石实在是等不及,也顾不上什么所谓的法统了,于是在1950年3月1日发表了自己要“复职”的消息,即将恢复总统一职。在美国的李宗仁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随即做出了回应,在纽约召开了发布会,公开指责蒋介石的这一做法是有悖于宪法的。
这就使得蒋介石十分生气,但是又不能拿远在美国的李宗仁怎么样,于是就将矛头对准了白崇禧,将他作为了出气筒。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白崇禧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开始逐渐下滑。或许更早,从白崇禧选择来台湾的那一刻,他的政治地位就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1952年10月,国民党召开了“七大”,当时在台湾的所有国民党六届常委都当选了“评议委员”,唯独白崇禧落选了,可见这是蒋介石在故意刁难白崇禧,给他难看。一些国民党元老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站出来表示有失公允,还安排了于右任前去和蒋介石商量,于右任当时在国民党中可以说是德高望重。
当天,于右任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之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蒋介石听后笑着说道:“健生的这件事情,我是知道的。”只是简单地说了这么一句,并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回应,紧接着就笑着送客了,后来就这件事情再也没有了后文。
1954年,在国民党召开的“国大会议”上,有人站出来列举了白崇禧的三大罪状,要求弹劾白崇禧,声称他私吞了中央银行的7万两黄金和汉口银行的370多万两的白银,并且在徐州会战的时候,不服从调令,拥兵自重。
对于这些罪名,白崇禧肯定不会轻易认下,做出了自己的驳斥。白崇禧向当天参会的所有会议代表都发了一封自己的答复书,对于三则罪状都做了明确的回复。不仅如此,白崇禧还在香港的《工商时报》上将答复书做了刊载,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台湾的舆论也都站在了白崇禧的这一边,最终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弹劾白崇禧的那个人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这件事情明摆着就是蒋介石指使的,不仅如此,蒋介石还让白崇禧在罢免李宗仁“代总统”的问题上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也是故意在让白崇禧为难。白崇禧和李宗仁两人都是新桂系的代表,多年来一直是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还曾经说道:“李、白两人实则为一人。”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感情有多深。
但是面对蒋介石一次次的刁难,自己的好兄弟李宗仁又在美国,无奈之下,白崇禧只好在罢免李宗仁的联名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也只是蒋介石针对白崇禧的开始,从此之后,但凡是针对李宗仁的事情,蒋介石就会安排白崇禧打头阵,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也是由白崇禧站出来做回应。
1964年,李宗仁在美国《先锋论坛报》上声称要求美国政府和中国实现外交关系,这一做法引起了台湾方面的反对,在蒋介石的安排下,由白崇禧出面致电李宗仁斥责他趁早醒悟,不然晚节不保。这个时候的白崇禧已经完全是蒋介石的傀儡了。
成为弃子,悲惨下场
后来李宗仁回国之后,白崇禧对于蒋介石来说,利用价值已经全无。白崇禧刚来到台湾的时候被安排住在了圆山,后来搬到了台北的松江路居住,之后白崇禧就自己出钱将这栋房子买了下来。
在白崇禧被蒋介石彻底抛弃之后,“国安局”将白崇禧的家进行了一番搜查,各种东西都翻了个底朝天,甚至连地板都没有放过,揭开了进行检查。回到家看到这番景象的白崇禧十分愤怒,于是打电话质问蒋经国这是怎么回事,蒋经国却声称不清楚此事,将责任推给了“总统”。于是,白崇禧又打电话问蒋介石,蒋介石理直气壮的态度令白崇禧怒不可遏,但是又无可奈何。
此后,白崇禧的所有行踪都受人监视,家对面就是一个派出所,驻扎了很多的特工,专门用来监视进出白崇禧家的所有人。白崇禧之前一直很喜欢下棋,在刚到台湾的时候,也是一有空就拉着自己的手下来陪自己下棋,如今沦落到这番境地,已经没有人再敢和白崇禧下棋了,因此,失去自由的白崇禧和台湾的政界就完全失去了联系。
对于时刻被监视的生活,白崇禧无数次向蒋介石提出了抗议,但是都不予理睬。久而久之,白崇禧也就认命了。每次乘车外出的时候,后面总会跟着很多人,这让白崇禧有些无奈和啼笑皆非。
在台湾的这段时间,白崇禧可以说是备受煎熬,支撑他活下去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了。白崇禧和妻子一共有十个孩子,一家人虽然是过得比较清贫,但也算是幸福。直到1962年,白崇禧的妻子因病去世,白崇禧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过来。
后来,白崇禧喜欢上了打猎,但是在一次打猎的途中险遭遇害,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了。晚年的白崇禧经常会托自己在中医协会任职的理事长帮自己买一些补药,来泡酒喝。也正因为这酒,给白崇禧招来了杀身之祸。
白崇禧去世的那天,照顾白崇禧的张护士并没有立刻将这一消息告诉白家人,而是等到第二天早上副官来到卧室的时候才发现,白崇禧已经去世了。经过调查之后,白崇禧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蒋介石还亲自来到了白崇禧的家中吊唁。
对于白崇禧去世的真相,民间更多的是认为是他杀,当时放在白崇禧床头的半瓶酒在调查中突然没了踪影。据后来国民党特务谷正文说道,当时就是白崇禧打猎时差点遇害,就是他一手策划的,买通了白崇禧身边的一位副官,但是因为白崇禧福大命大,这才让他逃过了一劫。同时,谷正文也承认,是他在白崇禧的补药上动了手脚,加大了药量,使得白崇禧不胜药力,最终相当于慢性自杀。
但是对于那名张护士,谷正文并没有提及,也许是因为害怕,也许是不好意思。但是死因究竟是什么,对于白崇禧来说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一代抗日名将就这样陨落了,令人感慨蒋介石的“肚量”。
本期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留言讨论,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观看,咱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