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发布啦 0 0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嫩江两岸如今排列着许多祥和的村庄,村庄里炊烟袅袅,鸡鸣狗吠之声偶有传来,似乎在告诉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我们可以安心做许多事情。

往前倒数九十多年,情况却迥然不同,肥沃的土地上时常有枪声传来,时常有国人的尸身倒在那片黑色的土地。

数十年后,会有许多位东北作家,拿起一支又一支的笔写下许多关于东北的往事,许多几乎被后人的遗忘的尘封记忆,会重新浮现到我们的眼前。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我们可以看到奉系的武装部队,可以看到凶神恶煞的土匪,可以看到日本关东军的十恶不赦的举动。

嫩江的水依旧亘古不变地呜咽,像恒常更迭的一年四季,我们的主人公就站在那片黑色的土地上,眼睛里倒影着嫩江的水,以及水两边的山脉。

马占山

马占山,一个听起来极其普通的,却注定和民族精神挂钩的名字。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他们家世代生活在今天的河北省,如果没有战乱和灾荒的影响,他会和许多今天的孩子一样,在哪儿出生,上学,工作,结婚。所有和平社会该享有的权益,他统统可以享有。

甚至可能因为个人的能力和胆魄,在商海的浮沉中成就另一番伟业。

然而时代的选择往往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他没有生在和平的年代,父辈为躲避灾荒战乱不得已走上了闯关东的路途,那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多少生命成为那条路上的孤魂野鬼。

马家凭借健壮的身体和过人的胆识闯过鬼门关,在东北扎下了根。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吃苦耐劳的民族,像野草,只要给他一把泥土,几滴雨水,几缕阳光,他准能给开出几抹翠绿。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马占山就生于这样的家庭,贫苦使他早早见识了社会的残酷,早早地明白这是靠力量说话的社会,而那个社会所谓的力量无非就是军阀们手中的枪杆子。

从军经历

他先是拉起了一支队伍,四方乡邻称呼他们为土匪,他和兄弟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生命在没有束缚的岁月里绽放得淋漓尽致,后受到奉系队伍的招安,成为队伍里的一名枭雄。

很多人往往以读书的多少,或者学历的高低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文化。这是掌握知识量多少的标准,而不是是否有文化的标准,社会是一本神秘晦涩同时又残酷的大书,能读懂这本书其中的一二,已经可以称之为有文化。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所谓的文化不是用掌握的知识去阅读一本书,而是自身有了某种高于一般人的境界,在选择的分岔路口敢于选择那个高雅同时又危险的选项,这样人往往会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为民族的脊梁。

马占山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职业是军人,军人的责任就是保家卫国。如果连军人都放弃这份使命,寸寸山河都将沦落,在敌人的压迫在无声地呐喊。

当时奉系的老帅已经死于日本人的阴谋,少帅张学良执掌权柄,他深知奉系不是老蒋的嫡系部队。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日本人策划占领东北的阴谋进行得如火如荼,回望历史,我们所接触的事实是某些人希望我们接触的事实,至于事实的真相如何,我们无法回到历史的现场去一一查勘。事情的结局是日本人占领东北,扶持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

勇往直前

多少人选择退回关内,日本人的嚣张气焰更盛,零星的抗日武装根本无法抵抗战斗力强悍的关东军。马占山挺身而出,坚决不执行张学良退回关内的军令,身为军人当以护卫我国土为重任,岂能拱手让给日本人?

嫩江的江门上横亘着一弯桥梁,沟通着两岸日常的交流。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那座桥今天我们称之为江桥,那场战争今天我们称之为江桥战役,这场战役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它打响了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用一声声的枪炮告诉了小日本,这个病入膏肓的民族并非你可以随便欺负和蹂躏的。

然而战争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有去想战争的意义。这是一场必然会失败的战役,第一是不服从长官的命令,第二是武器装备与日本关东军之间相差甚大,第三是关东军的侦察部队早已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

马占山没有退缩,有些事情明知失败也要去做,就像百日维新中的戊戌六君子,明知留在北京城的后果是血洒菜市口,依然没有选择逃亡。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有时候死亡是另一种开始,是另外一种生命开启的正确方式。

马占山率领部队在江桥血战三天两夜,鲜红的血液流进嫩江,清澈的河流受到血液的浸染,意外具备了英雄的气息,夕阳似乎也受到感染,化身血红,在西边的天际无声地鼓舞着黑土地上的生命。

日本人虽然赢了,但是他们见识到了英雄国度的不屈儿女,他们明知前路等待他们的死亡,依旧拿起手中的武器选择了冲锋。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日本人明白仅仅靠枪炮,是无法征服这个绵延了五千年的文明,他们必须寻找几位有足够影响力的中国人,让这些中国人为自己服务,让他们去“感化”更多的日本人。

马占山成为他们选择的目标之一,抗日英雄马占山会投降吗?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中华儿女的气节,可惜马占山的选择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他最终选择了投降。

许多人说英雄抽去了气节,变成了软体动物,原来的不屈反抗由于这一选择似乎也成了某种笑话。

打响抗日第一枪之人,不是国民党、共产党,而是土匪出身的马占山

庸众总是被误导,智者却不会。智者们知道这样英勇杀敌的人岂能随便投降,他的投降定然另有深意。

没错,这是一次诈降,打仗需要消耗大量的军费,没有军费就没有足够的食粮。这样的军队又怎能和敌人面对面拼刺刀呢?

马占山投降的目的就是筹集军费,后来他带着筹集来的两百多万银元,再次投入抗日的战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