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走台湾时,洪学智建议击落其飞机,叶剑英:遵循中央命令

发布啦 0 0

1949年12月10日下午,蒋介石带着儿子蒋经国,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仓皇逃往台湾。时任15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便开始部署如何将蒋介石的座机迫降下来,或者干脆打下来。然而,中央并没有回应这次行动。那么蒋介石在落败逃亡时,本来是有机会将其俘获的,为何最后却被放虎归山?蒋介石为什么会把台湾作为自己退守的据点?统治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又是如何一步步在蒋介石的带领下渐露衰颓之势的?故事开始之前,各位看官,不如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关注,既可以回顾往期视频,也不会错过之后的精彩。

从意气风发到江河日下

说起蒋介石的成名之路,不得不说起他 . 被重用的起跳点,黄埔军校。早在1927年国民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之前,蒋介石就暴露了他的狼子野心。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被困永丰舰,这件事却为蒋介石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做了嫁衣。半年后,孙中山采纳蒋介石的建议,成立黄埔军校,并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从此,手握重兵为他在国民党内取得更高权力提供了极大的优势。1924年7月7日到7月15日,蒋介石官升4次,从兼任长洲要塞司令,到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委员,再到兼粤军总司令部训练部部长,可谓意气风发,一路畅通无阻。

直到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掌握了国民党的实权以后,建立了以南京为国都、以胡汉民为主席的南京国民政府。从此,国民党开始了在全国的执政时期。一年后,大权完全集中到蒋介石一人身上,从此,中国开始了“蒋介石时代”。

然而,蒋介石当政以后的中心政策只围绕一点,那就是“一党专政”和“确保个人集权”,甚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违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公开声称:对共产党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没能带领国民党走得更长远一些。

1949年元旦,对于蒋介石来说,没有新的开始,悲观沮丧的情绪一直笼罩着他,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他做出了每年一度的官方发布《新年文告》。原文不在此赘述,大致包含了三个意思:第一,愿与共产党和平谈判;第二,考虑第三次下野;第三,提出和谈的条件。同日,他在出席总统府举行的高级官员团拜仪式后与李宗仁在休息室谈话中提及:“就当前局势来说,我当然不能再干下去了。但是,我离开以前必须有所布置,否则你就不容易接手,以免动摇人心。”其后,蒋介石调整了重要人事部署,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表面上看起来是要李宗仁接替其位,再通过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实则中心是放在经营台湾上,已为其全身而退做好铺垫。而这一天,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会到来得如此之快。

22年的苦心经营,毁于旦夕之间,换了谁也会不甘心。临行前,他最后一次去看了一下发迹之地,再睹黄埔军校。成都下起了大雾,阅兵仪式一再推迟,终于等不及的蒋委员长下令升旗,却不料升至一半旗杆一折两半,从空中坠落。霎时间,校场上鸦雀无声,蒋委员长也默默无言,灰头土脸地转身离开了。这似乎也预示着,进退维谷的蒋介石,彻底放弃了他在国民党的一手遮天,属于他的时代宣告终结了。

蒋介石败走台湾时,洪学智建议击落其飞机,叶剑英:遵循中央命令

晚年的蒋介石

美苏争霸下的对华政策

1949年初,国民党垮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美国想要通过扶持国民党争取自己利益的阴谋眼看着就要破产。美国政府使自己陷入了极端尴尬的境地,他们不得不寄希望于更换国民党领导人从而达到继续控制国民党、排挤共产党,继而牵制苏联在远东的势力扩张。而另一方,苏联对于中国的两党之争所持的态度也不甚明朗,他们明里支持国民党的统治,却在私下里提供给共产党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其真实目的无非是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

诚然,大国外交利益至上的准则无可厚非,然而,美、苏两大国支持的国民党政权却失败了,而没有得到美、苏全力支持的中国共产党却成为胜利的一方。对于此种意想不到的结果,美、苏两国不约而同、彼此心照不宣地重新考虑了目前的形势,开始转变其各自的对华政策。

1949年2月4日,杜鲁门总统宣布:“美国的对华目标是,由中国人民自己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稳定、独立且对美国友好的中国,以预防中国由任何外国控制后对我们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而苏联一方在1949年初,《新时代》杂志对1948年世界形势作出评论时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是“全世界民主反帝国主义阵营不间断的扩大和巩固”的象征之一。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便不断地被苏联报刊以大量篇幅书写和报道。4月,渡江作战取得胜利,进一步加快了苏联对华政策转变的步伐,从而使得苏联在行动上亦对新中国建国工作给予积极支持。由此可见,苏联和美国一样,至少表面上已经开始放弃国民党,转而支持中国共产党了。

蒋介石败走台湾时,洪学智建议击落其飞机,叶剑英:遵循中央命令

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蒋介石眼里,中国共产党是“共匪”,至死都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一日不消灭中共,便一日不安。可以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国内战争,是由蒋介石一手策划和发动的。

然而,戏谑的是,结果反而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这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在当时国共两党兵力悬殊实属天壤之别的作战条件下,明明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占尽了优势,何以经过三大战役之后,是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使得蒋介石兵败如山倒,最后不得不选择退走台湾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国共两党的较量到底哪里不同,使得毛泽东最终能够带领人民解放军反败为胜,取得了新中国的领导权。

首先,在于战争的目的上,蒋介石一心想要实现国民党对于全国的统一,实现他一人的专制独裁,便于他进行权力集中下的领导;而在毛泽东以及红四军那里,则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打倒旧社会,农民翻身做主。这从毛泽东在1949年撰写的新年献词上可以一窥究竟: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中共的成功政策是最大限度地促成人民纷纷离蒋而去却潮水般地簇拥在自己周围的制胜法宝。仅仅是两年半的时间,中国革命的胜利到来之快令世人惊讶,用来形容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神勇为“摧枯拉朽”般地基本消灭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而这也大大超过了蒋介石对于自己制定的“剿匪计划”取得胜利所预估的时间之外。这也恰巧是两方较量所持不同作战方略不同之所在。

再次,战略上,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都是以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为只要占领了城市以及交通主线,便能隔断中共军队的主力,从而分割解放区,再进行“分区清剿”。而毛泽东以及他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并不以一时的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后期则更是发展了以农村作为根据地,“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给了国民党军以致命的打击,最后不得不被解放军牵着鼻子走。

南京解放后,《真理报》发表的评论中提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22年来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这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灭亡。”而这也宣告了蒋介石一统中国的妄想“寿终正寝”。

蒋介石败走台湾时,洪学智建议击落其飞机,叶剑英:遵循中央命令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广州机场最后的伏击

1949年12月10日下午,蒋介石带着儿子蒋经国,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仓皇逃往台湾。当日,广州已解放,白云机场也已由解放军15兵团接管,但仍留有国民党人员。飞机起飞前,成都机场人员与广州机场联系,了解广州方向的天气情况,得知蒋介石乘坐的飞机将在下午3时左右到广州上空,直接飞往台北。消息一经报告,时任15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便开始部署如何将蒋介石座机迫降下来,或者干脆打下来。洪学智在了解到这两个方案均可行之后,便第一时间报告了15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

叶剑英表示要请示中共中央,但请示久久没有得到回复,洪学智建议“干脆先斩后奏,先打下来再说。”但叶剑英始终遵循“没有中共中央的指示,就不能擅作主张”的最高原则,最终也没有同意洪学智“先击落起飞机”的建议。最终,使得蒋介石成功逃离至台湾。回过头来,排除中共中央的最高指示,如果当时蒋介石没有活着逃到台湾去,那么又会以怎样的结果收场?而向来拥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之气魄的主席,为何没有在此一关键时刻回复同意击落其飞机的命令呢?所谓“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话糙理不糙。所以,“穷寇莫追”也是一样的道理。不管怎样,这一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性决策时刻,主动权掌握在了叶剑英的手里,而他的决定,事实证明是对的。

蒋介石败走台湾时,洪学智建议击落其飞机,叶剑英:遵循中央命令

蒋介石在翻阅族谱

小结

“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第一步便是赶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继而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然而此时的中国经历了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大国环伺,虎视眈眈,实在经不起再起争端。如果蒋介石被扣押甚至是被击杀,那么国民党是否能再另推统领、卷土重来呢?大国强权政治及外交手段无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考虑,那么放走蒋介石,是否还能争取美帝的支持呢?其时,美、苏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已将重心放在中国共产党上,反而蒋介石败走台湾、偏安一隅,失去了大国的依靠,孤掌难鸣,总不能成事罢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5524.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