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发布啦 0 0

春到人间景异常,无边花柳竟芬芳。香车宝马闲来往,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是古代的伟大航海家,曾经率领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这件事发生在明朝永乐年间,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咱们今天来探究下,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一个太监怎么成为外交使臣的。

郑和出生于元明交接期间,当时正处于乱世,郑和原名叫马和,他的父亲是元朝的大官,后来朱元璋灭掉了元朝,建立了明朝。马和的父亲也随着元朝一个灭亡了,,十几岁的马和成了俘虏,当时被送到了宫里,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太监。马和虽然狠,可也无可奈何,分配工作的时候,主管太监,先是把马和分给了蓝玉,蓝玉一看马和太小了,留在身边也没啥用,就把仍到了军队里面,在军队历练了几年,后来被燕王朱棣看上了,从此马和就成了燕王身边的近侍。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皇子,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马和聪明灵力,而且对朱棣非常忠心,所以燕王非常信任他,一直把马和当作心腹培养,燕王府马和可以随意出入,还找很多个一对一的家教来教马和,中国的、外国的、史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等等吧,为了培养郑和,燕王花了不少银子,因为一对一家教很贵,差不多是按秒算钱。府里的书籍马和可以随便翻阅,这些都对马和以后下西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老师中有一个对马和影响非常大,这人是一个和尚法号《道衍》,俗家名字叫《姚广孝》,是明朝有名的政治家、佛学家和文学家、燕王朱棣造反的时候,此人出了很多力,燕王登基以后,赏赐给姚广孝很多的金钱和美女,可是这位全都视而不见,毅然回到了深山继续当他的和尚,从这些可以看出姚广孝是一位世外的高人。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为了避免皇子们争夺皇位,而大动干戈,朱元璋临死之前,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朱允炆是朱的标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建文帝。(这里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朱元璋为什么不把帝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孙子,原因很复杂,咱们今天说郑和,就不再这里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下资料)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建文帝登基后,发现自己掌管的地方太小了,多半土地都被自己的叔叔给占了,(朱元璋有26个儿子,有24个封了王,都有自己的领土)这样不利于中央集权,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那个叔叔就会造反,所以建文帝决定先下手为强,开始削藩,他这一动不要紧,可怕燕王朱棣给气坏了,老子没当上皇帝,已经够闹心的了,你小子连个王爷也不让我当,那我就反了吧。就这样朱棣开始造反,对外的口号是清君侧。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在这场战役中,马和也没有辜负燕王朱棣的培养,表现得异常出色。燕王攻下王城的时候,皇宫里一片大乱,建文帝一看,我这就算是完了,也别活着了,干脆抹脖子吧,这时旁有个太监对建文帝说,您忘了你爷爷给的锦匣了吧。建文帝这才想起来,朱元璋没死的时候,曾经给过他一个盒子,告诉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打开,他赶紧找了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有几个证件和一套僧袍,建文帝高兴地说,还是爷爷有远见,就知道我这皇帝做不长,得了换上吧,就这样建文帝递了头发,穿上僧袍混出了京城。

燕王登基以后,论功欣赏,赐马和“郑”姓,从此马和变成了郑和,并将郑和提升为,“内管监太监”,官居正四品。当了皇上燕王很高兴,可是他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没有抓到建文帝,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他必须要把建文帝除掉,以免出现动乱。登基以后就开始派人到处去找建文帝,全国都找遍了,也没有发现建文帝的影子,后来有人说,建文帝流亡到了海外。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明史郑和传有这段一段记载,宫火起乱、文帝为僧遁去,成祖寻甚急,有报曰,文帝亡海外,成祖欲寻之”。

这是一个秘密事件,必须派一个心腹,而且要有本事的人,成祖就选中了郑和,就这样郑和开始组建船队,当时造了很多艘,最大的船,排水量可以达到二千五百吨。船只的用途也非常明确,有宝船、战船、粮船、水船、马船、货船等等。人员配备也非常整齐,有水手、海军、翻译、气象员、炊事员、军医是按照150:1的比例配备,船队共载人二万六千多。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其中宝船和粮船、水船的体积最大,郑和乘坐的宝船,远远看去就像海上的移动别墅,里面应有尽有,粮船和水船主要负责负责粮食和水,在船队的最后方,据说船上储备的粮食和淡水,一年不补给都没有问题,对外的口号是官方贸易。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郑和第一次航行时,在苏门答腊的旧港口,遇到了一伙海盗,领头的人叫陈祖义,是个很难对付的角色,陈祖义原是广东人,洪武年间犯了罪,为了躲避惩罚,就跑到马六甲海峡当起了海盗,鼎盛时期手下有几万人,后来趁着邦国内乱,占领了这个国家,邦国每年都需要向明朝纳贡,陈祖义的纳贡方式很特别,每年纳贡的时候,他就派一个空船队出去,一路抢到明都,抢到什么就纳什么,回来的时候也是不闲着,总之是空船出,满船归,后来胆子越来越大,闲着的时候就跑到明朝,沿海重镇去抢,官私都不放过,朱元璋知道以后,差点没气死,悬赏了几十万两白银,要陈祖义的脑袋,去杀陈祖义的人不少,可就是没有成功的。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郑和抵达旧港以后,先派人去招抚陈祖义,陈祖义在海上纵横多年,压根就瞧不上郑和,不过他还是假意接受了郑和的招抚,却在暗中秘密的调集海盗,准备偷袭郑和的船队,他看上了郑和携带的珠宝和粮食,不过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郑和哪里。在郑和看来,陈祖义的阴谋都是小儿科,等到陈祖义来降时,郑和马上让人包围了海盗船只,并用远程火器的优势,很快就打乱了海盗的部署,一举生擒了陈祖义。之后郑和又和陈祖义的残余势力,在海上交战了三次,消灭海盗五千多人,俘获完整船只七艘,当年九月,郑和压着陈祖义返回了南京,把陈祖义献给了成祖,朱棣亲自下旨斩了陈祖义,自此东南压海面平静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1433年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那一年郑和六十三岁,在印度古里染病逝世,由于海上天气太热,无法将遗体带回,他的部下只好将郑和就地埋葬,只带回了他的衣服和头发,之后船队驶回了,江苏太仓刘家港,永远的停泊在了那里,从此威震世界的船队,再也没有扬起过风帆,随着时间的流逝,船只慢慢腐烂,但是郑和的精神,却永远的留了下来,他从一个富家公子,沦为战俘之后又成了太监,可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一直在奋发向上,从默默无闻到战斗英雄,最后成为了不起的大航海家,郑和真的很了不起。

郑和可以说圆满完成了,成祖交给他的使命,通过郑和的几次出访,中国在海外的威望不断增加,几乎所有郑和到过的国家,都会派使节来中国朝贡。那时候可以说是,万国来朝了,不过一直没有建文帝的任何消息,但是朝局越来越稳定,成祖也就把文帝的事情给放下了。郑和可以说是一位名臣,可是他的史料非常少,因为成祖的后人认为,郑和下西洋花费过大,带回来的东西过少,是成祖的一个败笔,所以故意把很多资料给隐去了。

从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最后到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航线。这一系列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迹。总而言之,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罕有其匹的。他们的航海成就显然丝毫不比西方人逊色,甚至在航海时间,船队规模以及航海技术诸方面,均是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所望尘莫及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6262.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