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 到清朝结束》汉朝(195)哭祭项羽

发布啦 0 0

项羽自刎时,那个齐将王翳距离项羽最近。

这小子见项羽已经死了,反应很快,抢步上前割取了项羽的 . 头颅,提溜走了。

其他汉军将士这才反应过来,也纷纷上前争夺项羽的尸体,互相践踏,彼此残杀。

这个时候,也没人顾及什么战友情了。

因为按照刘邦的悬赏令,得到项羽的一块肉,那都是要封侯的!

这诱惑也太大了,眼前的富贵荣华,谁不拼命啊?

超市打折活动,还要拼着老命去抢购呢!

由于争夺太过激烈,致使十多人被杀死。

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郎中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

他们高高兴兴一起拿到了刘邦那里,五人将五块肢体拼合,正好相符。

刘邦很讲诚信,当即兑现之前的承诺。

我们说过,刘邦这个人喜欢给人家画饼,而且饼画好了,他一般也都真得分掉。

这一点很打动人心!

有的领导也喜欢画饼,但是一旦饼画好了,就开始装疯卖傻,装聋作哑,从不兑现,貌似很精明。

其实,这就是忽悠,忽悠不可能持续取得下属的信任。

俗话说:

“人无信而不立。”

特别是在创业打江山阶段,更是如此,刘邦应该深谙此道。

他把项羽的领地拿出来一部分,分成五块,分封给这五个人:

封吕马童为中水侯;

封王翳为杜衍侯;

封杨喜为赤泉侯;

封杨武为吴防侯;

封吕胜为涅阳侯。

侯都封了,项羽自刎而死的消息,肯定也迅速传遍了整个楚地。

楚地各个城池闻风而动,纷纷都投降了刘邦。

但,有一个地方还在坚持,当地老百姓和守军表示不服。

这个地方是哪里呢?

它是鲁县,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曲阜附近,孔圣人的老家。

当年,楚怀王熊心曾经封项羽为鲁公。

所谓鲁公,应该是鲁县县令的意思,和曾经刘邦的沛公称号差不多。

鲁县百姓长期受孔圣人儒家思想的洗脑,恪守礼仪,所以他们声称要为过去的县令项羽守节。

刘邦闻听大怒。

这确实让人生气,人死了,精神还在,谁受得了啊?

本来自从项羽死后,刘邦可能就没少做恶梦,现在竟然还有人在那里守节,难道要借尸还魂啊?

所以他便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准备屠戮鲁城。

到达城下后,刘邦可能是良心发现,突然改变了想法。

他认为鲁城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值得称颂,于是决定招降鲁城。

怎么招降呢?

刘邦命人用竹竿将项羽的头颅高高挑起,让城中守军和百姓看看,而且传话,凡是主动投降者免死。

城中这些人看到项羽的大脑袋,知道项羽真得死了,只好开城投降。

这就有点奇怪了,不是恪守礼仪,要守节吗?怎么看到人死了就投降了呢?

可能你会有疑问,其实我也疑惑不解。

但史书就是这么记载的:

“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估计鲁县守军心眼比较多,开始认为刘邦为人太狡诈,喜欢骗人,以为项羽没死,现在眼见为实,这才投降。

如果当真如此的话,看来儒家所谓的礼义廉耻只是一层遮羞布而已。

刘邦这家伙多世故啊,洞察人性,心想既然你们在那里装,那么老子也跟着装,看谁演技好,装得像。

于是,他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安葬在谷城南边,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镇旧县三村。

这还不算,刘邦亲自给项羽发丧, 并命人写了一篇祭文。

这篇祭文主要是回顾过去,他和项羽两个人怎么成为兄弟,怎么一起战斗,结果却不想成了仇敌;项羽又如何厚道,抓到他老爸刘太公而不杀,关着他老婆吕雉而不侵犯,赡养三年等等。

反正,都是些赞颂项羽的话。

更夸张的是,在念祭文时,刘邦竟然在那里嚎啕大哭了一场。

旁边的人看到此情此景,非常感动,也都陪着流了很多眼泪。

有人认为刘邦此举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目的是安抚项羽残余势力。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政治人物嘛,玩这套不稀奇。

但我个人不太认同这种观点,或者不完全认同,因为此时的刘邦完全没必要这样做,搞臭打垮对手才是当务之急。

所以,刘邦应该确实有个人感情在里面,不完全是在演戏。

毕竟刘邦早年是靠项梁起家,也和项羽结拜过兄弟,一起战斗过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体会:

朋友做久了,内心有可能成为敌人;敌人做久了,内心可能早已成了朋友。

这是人的一个很奇怪的心理,说不清,道不明。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曾经有这么两位老人,俩人是堂兄弟,个性都非常强,也都非常优秀,从年轻时就互不服气,总是暗中较劲,一争高低。

在后辈人眼中,这是一对冤家。

但是年纪大后,两个人垂垂老矣,重病在身,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都知道将自己不久于人世。

此时,彼此都很挂念对方,最后强忍着病痛,终于见面了。

因为他们年轻时都喜欢喝酒,医生特别交代不能喝酒,但是他们见面后非闹着要一起喝一杯,当然家人也不会同意。

两位老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分别时,依依不舍。

几个月后,也就是不久前,两人相继去世,去世的前几天,还互相关心着对方,说着对方的好。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包括他们的后辈,也许只有到那个份上才能懂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两位老人,一位是我的父亲,一位是我的大伯,每每想起都让我泪流满面!

其实,知己应该也包括自己的死对头。

正因为彼此深刻了解,才有可能斗得难解难分。

好了,扯得有点远了,有感而发,希望大家不要嫌烦。

哭祭完项羽,刘邦这才离开。

之后不久,他又下达了事关项羽家族命运的命令。

这会是一个什么命令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6427.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