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焚书坑儒,看儒家与法家思想的恩怨情仇

发布啦 0 0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也让我们固化了秦始皇是 . 一个残暴专制的统治者这样一个形象。而发生这个事件的根本原因,却是儒家与法家的思想之争。

焚书定一尊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经邀请各国有志之士汇聚咸阳。在一次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抨击了郡县制,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丞相李斯因此提出了焚书定一尊的建议:“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不到30天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

坑儒事件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暴力专制,秦始皇大怒,因此导致当时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儒士被坑杀,即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而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法家一直是核心思想,才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进而统一六国。所以在秦朝,法家仍然是核心思想。但在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但实质却是"实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采用儒家观点,实际上却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

说到儒家和法家思想,先从战国的士阶层说起。

战国士阶层

士是中国文化最有特色的一个方面,爱士,养士,礼贤下士,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大量的以士为中心的词语,说明了士在古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地位。

西周春秋之士是贵族最低等级,周代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而战国之士已经发展为一个流动的社会阶层,成为游士。战国之士有两个来源,一是贵族之士逐渐没落,脱离贵族等级,成为游士。一是普通人民通过学习,而成为士。凡有一德一艺者皆可称士。

士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学士,就是我们了解的百家学者。二是策士,包括政治家,说客,纵横家,辩士等,例如张仪。三是,术士,包括各种专业技能者,从事天文,地理,医药,风水等。最后是食客,包括形形色色的人才,如侠客,武士,鸡鸣狗盗之徒。

士阶层活动

第一种是教学游历,比如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数量超过三千人。

第二种是养士,养士是战国时期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一种时髦风气。养士最多的是所谓战国"四君子",即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仅孟尝君就有门下食客三千人。这些门客可以为主人出谋划策,出生入死,著书立说等。

第三种是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荀子15岁在稷下学宫游学,曾三出三进于稷下,历时数十载,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儒家与法家思想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重礼乐,主张仁爱,孟子在治国方面呼吁仁政,反对战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这些都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

而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主张专制和官僚制度,是一套建立官僚帝国的理论。

儒家持历史退化论,而法家持历史进化论,什么意思呢,就是儒家认为古代制度是好的,主张君主效仿古人,学习尧舜禹。而《韩非子》“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气力指国家暴力,体现了法家思想的历史进化论观点,应按照当今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而不必效仿古人。

儒家性善论,人性本善,主张仁爱治国,而法家思想持性恶论观点,“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故父母之与子也,犹用算计之心以相待之,而况无父子之泽乎?出自《韩非子》,即便对于父母,生了男孩庆贺,生了女孩要杀掉,何况对他人呢,所以人性本恶啊。在法家学者眼里,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可见法家与儒家思想的根本对立。

儒家思想认为应君子治国,贤人政治,而法家思想主张以文法吏治国,也就是依靠懂得法律,财务等方面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

我们可以看出,法家思想重视制定法律,建构国家行政体系,造官用人,发展经济,富国强兵。而儒家相对来说就逊色了,儒家重视伸缩道义,批评政治,有点感觉是提出了问题,但却没有解决问题。

法家的最高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高效、经济可靠的国家机器,对内管理国民,对外可以争霸。而自由知识分子的政治批评却威胁君主权威,干扰法律贯彻。所以法家与儒家思想的对立,才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真正的导火索。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中国士人的浩然正气,至大至刚,我在想,如果儒家学者不这么激烈的批评政治,也许历史就会改写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6434.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