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级以上政区及(一)乌市、克市、伊州、博州

发布啦 0 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

新疆,古称西域。清统一其地,称回疆,设伊犁将军。1884年,取“故土新归”之意,正式设立新疆省。

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设立了 . “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 公元552年突厥统一了西域。640年,唐朝发兵攻下了高昌城,将此地改为西州,并在此设立安西都护府,后迁至龟兹,辖龟兹等“安西四镇”,管辖天山以南广大地区。702年,唐朝又在北庭(现吉木萨尔)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地区。

唐朝中后期,吐蕃政权加紧了对西域的进攻,一度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由于回鹘汗国西迁,866年吐蕃退出了西域。840年,回鹘由蒙古高原西迁而来,建立了以吐鲁番为中心的西州回鹘王朝和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喀喇汗王朝,这两个王朝与当时的于阗王国共同组成了西域地区三个并立的政权。1132年契丹人先后征服这三个政权,统一西域并建立西夏王朝。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时,击败了西夏,统一了西域地区。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西域由元政府管理。

14世纪下半叶,明朝建立时,西域地区并存东察合台国、吐鲁番王国、叶尔羌汗国、哈密王国、瓦刺汗国等政权,均为蒙古贵族后裔,其中以东察合台国最为强大,1543年叶尔羌汗国取代了东察合台国的地位成为了西域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明朝政府为了统辖西域管理,特在哈密设卫,哈密卫作为明朝政府管理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清朝初年,西域为蒙古准葛尔部所统治,其首领为噶尔丹,他利用武力兼并了蒙古和硕部和厄鲁特部,并把土尔扈特部排挤到了俄国的伏尔加流域。18世纪初,准葛尔贵族乘机作乱,乾隆皇帝于1755年派出平叛大军,最后彻底消灭了准葛尔汗国,统一了西域。准葛尔平定后,穆斯林教派的头面人物伊敏和依沙克,史称“大小和卓”与1757年又在库车成立了“巴图尔汗国”公开与清政府对抗。1759年清政府派兵直捣大小和卓的大本营叶尔羌和喀什噶尔,再平叛乱,统一新疆。1771年,原被排挤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在150年后,历经8个月的磨难回到祖国的怀抱。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无暇西顾,沙俄乘机对我国新疆地区进行了大肆的蚕食,他们通过武装移民,建立军事据点和科学考察以及签定不平等条约等手段,非法侵占了中国西部领土44万多平方公里。这时以阿古柏为首的中亚浩汗国在英、俄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865年入侵新疆,他们首先进入喀什噶尔,并迅速占领了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等七个城市,成立了“哲德沙尔政权”。与此同时沙俄也乘机侵占了伊犁地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左宗棠于1875年率八万大军进军新疆,于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中俄《伊犁改订条约》签定后,清政府收回了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但霍尔果斯以西的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仍归俄国所有,并且留下了一个所谓的“帕米尔问题”。

为使新疆长治久安,在左宗棠倡导下,新疆于1884年建省,省会由伊犁迁至乌鲁木齐迪化城,全疆分为4道6府10厅3州21县2分县。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市。至2021年?月,新疆辖以下4地级市、5地区、5自治州。2020年,面积116万平方千米,人口为2164万。

乌鲁木齐市

原为迪化市,1953年,恢复旧名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系蒙古语“优美的牧场”之意。乌鲁木齐古时是一片牧场,汉代西域都护府开始派兵在此屯田,隋代始有“互市”活动。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置庭州,辖4县,今乌鲁木齐为轮台县。702年,唐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清1755年,将此地正式定名乌鲁木齐。1763年,将旧土城向北扩展,由乾隆帝更名“迪化”,系“启迪教化”之意。1884年,始设新疆省,省会迪化,1945年,迪化正式设市。1954年,迪化市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至2021年?月,乌鲁木齐市辖以下7区1县。

天山区:为清代迪化城与新满城以及城厢的旧址。西汉属劫国、卑陆国地,东汉初属车师六国,三国属车师后部,唐640年属庭州,后属北庭大都护府,宋属西辽,元属别失八里,明属瓦剌和硕特部,后为准噶尔部之库木诺雅特游牧地。清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土城一座,1763年扩建为迪化城。1773年属迪化直隶州,1886年属迪化府。1913年属迪化县,1945年属迪化市。1953年为乌鲁木齐市辖区。1957年始建天山区,1960年,将多斯鲁克区并入天山区。

沙依巴克区:“沙依巴克”系维吾尔语“戈壁滩上的花园”之意。1884年属迪化县中区。1944年属迪化市辖区。1957年始设沙依巴克区。

新市区:1960年前属沙依巴克区地,1960年增设新市区区公所。1980年成立新市区人民政府。

水磨沟区:二百多年前,因人们利用沟中水流开设水磨而得名,原属迪化县。1944年划入迪化市。1956年设水磨沟工矿区,1961年,水磨沟工矿区和八道湾镇合并成立水磨沟区。

头屯河区:因西邻头屯河而得名,解放前属乌鲁木齐县地。1938年苏联在此援建一座小型农机修造厂,1949年后,驻疆部队在此建设新疆八一钢铁厂。1956年,乌鲁木齐市在此设立头屯河镇,1961年,改改头屯河区。

达坂城区:达坂城历史悠久,唐640年年建西州于高昌,达坂城隶属高昌地。清1762年筑嘉德城,先后隶属迪化直隶州、迪化县。1934年设达坂城镇,隶属迪化县。2002年,析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的乌拉泊街道和乌鲁木齐县的达坂城镇及周围4乡,并入乌鲁木齐市南泉区。南泉区更名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

附:原南山矿区和南泉区:汉唐以前,车师族在此定居。1958年为和硕县地,1959年为和静县艾维尔郭楞矿区,1966年为乌鲁木齐市“三线”建设区。1971年,析出和静县部分区域,设立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1986年,析出托克逊县部分区域并入南山矿区。1999年,南山矿区更名为南泉区。

米东区:2007年,撤销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撤销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将已撤销的米泉市和东山区合并组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

附:东山区:1987年,析出乌鲁木齐县芦草沟乡及水磨沟区卡子湾办事处,组建乌鲁木齐市东山区。

附:米泉市:西汉之前,境内先后为塞种、大月氏、匈奴诸民族游牧地。北周为突厥,隋时属西突厥。唐640年于天山北麓设庭州,所辖的轮台县治即米泉境内的大破城。宋为高昌回鹘属地,元属别失八里。元末,为瓦剌游牧区。明时,先后为和硕特部、额鲁特部所据。清1762年设辑怀城,隶属迪化直隶州。1884年属迪化县。1928年,始建乾德县,1953年更名为米泉县,因此地多泉又盛产大米而得名,隶属昌吉回族自治州。1996年,撤县设米泉市。

乌鲁木齐县:清1886年始置迪化县。1953年更名为乌鲁木齐县。

克拉玛依市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之意,得名于市区附近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时名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建市前,设县级独山子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其余各地为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沙湾县和托里县属地。1958年始设克拉玛依市,1982年升格为地级市。1984年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1990年恢复为地级市。至2021年?月,克拉玛依市辖以下4区。

独山子区:因境内南端的“玛依塔柯山”,系维吾尔语”独山“之意得名。哈萨克语称“玛依套”,意为“油山”。独山子石油开采始于清1897年。1936年开始引进苏联技术装备,在独山子北坡形成石油工人聚居的矿区。1955年设立独山子矿区,1956年更名独山子镇,各自治区直辖县级镇。1958年克拉玛依市成立,独山子镇改设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

克拉玛依区:1990年,克拉玛依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同年设克拉玛依区。区下辖6街道1乡1个国营牧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石油管理局下属近40个县处级单位设在区内,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9团、130团、五五农机厂和农八师136团等4个农牧团场。

白碱滩区:是克拉玛依油田的一个主要生产区。解放前是一片戈壁荒滩,低洼处有积水,到处长满芦苇,常有黄羊等野生动物出没。游牧到此的牧民曾取名“结然布拉克”,意为”黄羊聚集的地方“。1955年,石油工人勘探至此,见遍地是茫茫盐碱,于是又取名“白碱滩”。1982年设立白碱滩区,1984年撤销,1991年恢复。

乌尔禾区:“乌尔禾”系蒙古语“套子”之意。据考查,这里从前草木丛生,有许多野生动物,当地蒙族牧民用下套子的办法来猎取野生动物,所以把这一带叫做“乌尔禾”。1958年前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一个乡。1958年划入克拉玛依市,设乌尔禾办事处。1982年改设立乌尔禾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古代的伊犁,泛指伊犁河流域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前160年,由甘肃河西走廊迁入的乌孙人在伊犁建立乌孙国,翌年臣服于汉朝,隶属西域都护府。1927年设伊犁专区。1952年由伊宁县析置伊宁市,伊犁专署驻伊宁市。1954年设立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辖伊犁、塔城、阿勒泰3专区。1955年撤销伊犁专区,原伊犁专区所属各县改由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直辖。1975年复置伊犁地区,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1979年,撤销伊犁地区,所属市县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1985年复置伊犁地区,2001年撤销伊犁地区。目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3市7县1自治县和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

一,伊犁州直辖市、县和自治县

伊宁市和伊宁县:伊宁旧名固尔扎,系蒙古语“大头羊”之意。清1888年设宁远县。1913年改称伊宁县。1952年,自伊宁县析置伊宁市。

奎屯市:“奎屯”系蒙古语“极冷”之意,地名源自奎屯河。1913年,奎屯为乌苏县属地。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师部由炮台迁至奎屯。

1958年,奎屯从乌苏县析出,划归克拉玛依市。1975年,设立县级奎屯市,划属伊犁州管辖。

霍尔果斯市:2014年,以霍尔果斯口岸以及毗邻哈萨克斯坦的温泉县与霍城县的部分地区,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隶属伊犁州管辖。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本系蒙古语“凹陷的隘口”之意,原为清嘉庆年间锡伯人凿修之渠名,系锡伯语,意为“粮仓”。两汉时,察布查尔僻处要荒,先后为塞种、月氏居牧。清1767年,有锡伯八旗,后称锡伯营。1888年属宁远县地。1940年始设河南县,1944年更名宁西县,旋改称苏木尔县。1950年复称宁西县,1954年,改设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霍城县:霍城是“霍尔果斯”的简称。“霍尔果斯”系蒙古语“畜牧地”之意。清1888年置绥定县。1914年将绥定县二道河以西地区析置霍尔果斯县(因霍尔果斯河而名),1947年更名霍城县。1965年绥定县更名绥定县,次年并入霍城县。

巩留县:“巩留”有“巩固长留”之意,哈萨克语作“托古斯塔绕”系九条支流之意。清1888年置宁远县,巩留属宁远地。1932年始设巩留县。

新源县:地处巩乃斯河上游,取“新源”命县名,寓新开垦的草原或新开拓的原野之意。自两汉迤晋皆为乌孙国地,1888年设宁远县,属宁远县地。1930年始称巩留设县治后,为巩留县东部牧区。1946年始置新源县。

昭苏县:“昭苏”系取“喇嘛昭”(圣佑庙)的“昭”字和“六苏门”的“苏”字而得名。在汉语中,有“昭然复苏”“重获生机”之意。西汉时期是塞种人、大月氏、乌孙人的牧游区。清1885年,昭苏属宁远县地,1932年析置巩留县,昭苏属巩留县地。1937年从巩留县析置特克斯县,1942年更名昭苏县。

特克斯县:“特克斯”,一说系突厥语“野山羊”或“阴面、阴坡”之意;二说系蒙古语“特克协”之音变,为平原旷野溪流纵横之意。明末清初为蒙古准噶尔部游牧地,清乾隆年间成立厄鲁特营,为下五旗的牧地。1934年由巩留县析置特克斯设治局,1937年6月析置特克斯县。“三区革命”时期更名为克孜勒库热(哈萨克语“红色庙宇”之意)。1951年复名特克斯县。

尼勒克县:“尼勒克”系蒙古语婴儿之意。明末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地,清1765年以后,厄鲁特营下五旗佐领在此地放牧,地名称“呢勒哈”。设县前属伊宁县地。1939年设巩哈县。1953年改名尼利克县,1954年改尼勒克县。

二、塔城地区

塔城即塔尔巴哈台城的简称。“塔尔巴哈台”系蒙古语旱獭之意。秦代,塔城地区为呼揭、塞人游牧之地。18世纪50年代,塔尔巴哈台为天山北路三大重镇之一。清1763年,在雅尔(今哈萨克斯坦乌尔扎尔)设塔尔巴哈台军台,次年筑肇丰城。1766年参赞大臣府东迁200余里,重建塔尔巴哈台绥靖城(简称塔城,今塔城市)。1888年始置塔尔巴哈台直隶厅。1913年,塔城直隶厅改为塔城县。1916年,设塔城道,辖塔城、乌苏、沙湾三县。1929年,塔城道改为塔城行政区。1945年8月,“三区革命”临时政府塔城专员公署成立。1950年8月,设塔城专区,辖6县,1970年塔城专区改称塔城地区。至2021年,塔城地区辖3市3县1自治县。

塔城市:西汉时期为匈奴右地,清1764年置塔尔巴哈台。1888年设塔城直隶厅,1913年改设塔城县。1916年,塔城县与塔城道同治,隶属塔城道。1917至1942年,和丰、额敏、裕民先后从塔城县析出置县。1984年,塔城县改设塔城市。

乌苏市:”乌苏”为“库尔喀喇乌苏”的简称,“库尔喀喇乌苏”系蒙古语“有雪水流过的黑河或清泉之河之意”。1913年始设乌苏县,1996年改设乌苏市。

沙湾市:因境内有玛纳斯河,经北沙窝边缘,婉转流过,形成沙多湾多的地貌和景观,又名三道河子。 1915年,自绥来县(玛纳斯)析出,始置沙湾县,后隶属多变。2021年改设沙湾市。

额敏县、托里县:因额敏河得名。“额敏”蒙古语马鞍之意。汉代属乌孙,元代为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的封地,曾在额敏河南岸建城,称叶密里城。清1764年,设塔尔巴哈台政区。1918年设县时将也迷里改称额敏县。1952年,从额敏县析置托里县。

裕民县:汉语县名取富裕人民之意。哈萨克族称察汗托海(蒙古语,白杨沟或白河湾之意),两种语名并存。清为蒙古、哈萨克诸部游牧散帐之所,1913年属塔城县地。1942年以塔城县南部析置裕民设治局,1944年升为裕民县。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因境内有和布克山和赛尔山得名。“和布克”系蒙语“梅花鹿”之意;“赛尔”系“马背”之意。在先秦时期是塞种人的游牧地。1929年,设和什托洛盖设治局,1944年升格为和丰县。1954年设县级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1955年改设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三、阿勒泰地区

“阿勒泰”来源于阿尔泰山,此山富藏黄金。“阿尔泰”在突厥语和蒙古语里都是“金子”的意思。公元前三世纪前塞种人驰骋于此地。其后裔为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等先后统治过这里。秦末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各游牧部族受其统治。隋唐时期以阿尔泰山为界,本地区成为东西突厥的交界处。646年唐朝灭薛延陀国设燕然都护府治理该地。蒙元时期本地区先是窝阔台汗国,后为阳翟王部,科布多一带称海宣慰司(相当于省),设省以后本地区属岭北行省地。其后又隶属于察合台汗国和别失八里行省。阿尔泰自清朝以来作为特殊区直属中央,辛亥革命后,阿尔泰改设办事长官,直隶中央。1919年6月改设阿山道,阿尔泰正式归于新疆。1946年改为阿山区行政公署。

1949年,改设阿山专区,辖7县。1954年,阿山专区改称阿勒泰专区。1979年,阿勒泰专区改称阿勒泰地区,至2121年,阿勒泰地区辖1市6县。

阿勒泰市:从汉代起,先后为塞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的游牧地。

1912年,国民政府设阿尔泰办事长官治所,成为阿尔泰地区政治的中心。1919年,撤阿尔泰办事长官所,置阿山道;由中央政府直属改由新疆省管辖。1921年置承化县,1953年改为阿泰县,1954年,改称阿勒泰县。1984年,撤县改设立阿勒泰市。

布尔津县:县因布尔津河而得名。“布尔津”,卫拉特蒙古语。在卫拉特语中,把三岁公骆驼称为“布尔”,“津”则为放牧者之意。当地哈萨克语还称此地为“奎干”(为汇合处之意),因布尔津河在这里汇入额尔齐斯河。

1919年阿尔泰划归新疆省,设阿山道。同年,布尔津正式设县。

福海县:布伦托海(湖)为乌伦古湖,俗称大海子。“布伦托海“系蒙古语杂乱的灌木丛之意。县因境内有布伦托海(湖)而得名。1921年设布伦托海县。1942年改称福海县。

富蕴县:县名因地下蕴藏丰富宝藏而得名。可可托海系哈萨克语,意为绿色的丛林。一说,可可托海系突厥语“蓝色河弯”。又名库额尔齐斯(哈萨克语,意为没有树林的额尔齐斯)。1919年属阿山道布伦托海县佐,1937年由布伦托海县(今福海县)析置可可托海设治局,1941年升为富蕴县。

哈巴河县:县因哈巴河而得名。”哈巴”系蒙古语,意为河床坡度大,多跌水之意。1912年,哈巴河地区属布尔津县地。1921年设哈巴河县佐,1930年升为哈巴河县。

青河县:因境内有青格里河而得名。”青格里“系蒙古语美丽清澈的河流之意。1919年置布尔根河设治局,次年改设县佐。1922年设察汉郭勒县佐,1937年置青格里河设治局,布尔根河并入青格里河设治局。1941年升为青河县。

吉木乃县:“吉木乃”系氏族名,为乌古斯汗国九姓氏族之一。1916年,设吉木乃县佐,1930年升吉木乃县。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系蒙古语“银灰色的草原”之意。战国时期至西汉,博尔塔拉先后为塞种、月氏和乌孙的游牧地。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悦般活动区域。唐朝在此设双河都督府,为西突厥游牧地。宋至元初属西辽。元时隶属阿里麻里行省,名“博落脱儿”,为卫拉特蒙古游牧地。明为瓦刺游牧地,名“瓦刺”。

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地,清1757年,察哈尔官兵驻防博尔塔拉。1888年设精河厅,1913年置精河县,1920年置博尔县,1942年置温泉县。1954年成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至2021年,博州辖2市2县。

博乐市:“博乐”是“博尔塔拉”的简称。博乐一名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公元12世纪耶律大石建西辽后所建的“勃罗城”。清1888年属精河直隶厅。1920年由精河县析置博乐塔拉县,1950年改称博乐县。1985年,撤县改设博乐市,为博州首府、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

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市东邻托里县,南依艾比湖,西接博乐市,北邻哈萨克斯坦。1990年设立阿拉山口口岸,2003年,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口岸。2011年设立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2012年设立县级阿拉山口市,

精河县:县因境内有精河得名。”精“系准语,“蒸甑”之意。唐代称石漆河,《西域图志》作晶河,“晶”系蒙古语“清凉”之意。清光绪年间改称精河。清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一部分安置在精河。1888年)置精河直隶抚民厅,1913年始置精河县。

温泉县:温泉系蒙古语“阿日相”的意译,因县多温泉,故名。又名博格达尔,蒙古语,意为“神山的背后”。秦汉时为匈奴、乌孙的领地。隋唐时属安突厥地。清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派遣蒙古察哈尔部老八旗驻防在这一带。清代为精河直隶厅属地。1938年由博乐县析置温泉设治局,1941年改设温泉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6544.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