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老蒋刚到台湾时,是一副什么模样?

发布啦 0 0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我 . 党战略反攻拉开序幕,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于是从1949年四月起,国民党开始谋划分批次撤离大陆,直至1949年十二月国民政府从成都撤到台湾,意味着国民党对中国大陆地区的统治已经彻底结束。

1950年,老蒋刚到台湾时,是一副什么模样?

但彼时对于蒋介石本人来说,一切挑战仍在继续,甚至比在大陆地区时更加急迫,更加不可放弃。老蒋为保存党国实力,整合党内力量,拉拢美国支援,并妄图以台湾岛作为日后反攻大陆的支点,在初入台湾的1950年这一年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这些举措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日后的两岸关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接下来我们从政治、军事、思想三个角度来看一下,老蒋初入台湾时的模样。

首先需要了解,1949年底国民政府撤到台湾时,蒋介石并非中华民国“总统”,担任“总统”一职的是桂系军阀首脑李宗仁,蒋介石已于1949年一月宣布下野,这会儿正处于他政治生涯上的第三次“下野”时期。但说是下野,蒋介石却从未真正放手党内权力与国家事务,特别是蒋介石下野后的一年时间里,国民党军队仍然是处于节节败退的状态,党内对于蒋介石复职,取李宗仁而代之的呼声日渐高涨,而蒋介石本人也有此意。

1950年,老蒋刚到台湾时,是一副什么模样?

但此时李宗仁面对老蒋的态度是坚决不想退让的,他认为蒋介石在他任职“总统”期间将国库金银储备和武器弹药大量运往台湾,这是对他个人极大的掣肘与玩弄,他不想给老蒋任何取代他的机会。而他手中用来对付老蒋的主要武器,就是1947年1月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宪法中有这样一条规定:“总统”缺位由“副总统”继任,如再缺位由行政院长继任。这就意味着如果李宗仁自己不主动退职,那老蒋就没办法名正言顺地复职。

李宗仁借用这一宪法规定,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同年11月老蒋欲来重庆与他见面商谈之时,为自己安排了一次“南巡”,从重庆飞昆明,再到桂林、南宁、海口,最后落脚香港,从香港飞美国去治疗他的十二指肠溃疡,让老蒋扑了个空。于是就在这内战决战之际,李宗仁挂着中华民国总统一职飞到国外去治疗胃疾,没有与党内干部和国民党军队身处一线,这对他个人的党内声望的伤害有多大,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1950年,老蒋刚到台湾时,是一副什么模样?

1950年初国民党军队已经在我党军队摧枯拉朽的攻势之下,非常彻底从大陆地区逃往台湾,国民党政权此时在一片混乱之中据守着台湾岛,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控制着局面,但是并不能弥补政府方面没有首脑的缺陷,此时蒋介石已经下定决定要夺回中华民国“总统”一职,抱着要与党国共存亡的念头在行事。然而蒋介石仍不想通过任何违反1947年宪法的方式复职,于是继续写信督促李宗仁尽快从美国回到台湾去主持事务。

李宗仁自然也不傻,看到这种退败的局面,想到自己桂系军队的实力在解放战争中几乎被消灭殆尽,加上党内对他的支持远远不及对蒋介石的支持,就这样从美国回到台湾的话,恐怕除了交出“总统”的职位别无他法。于是李宗仁以在美国拉援助为理由,拒不回台湾。

因为李宗仁人在美国,而此时蒋介石又确实极度希望美国能够继续给予国民党援助,于是便没有轻举妄动。但是等待没有结果,而经过两个月左右时间的主持大局,蒋介石已经全面掌控台湾的党、政、军、财等权力,此时李宗仁迟迟不回台主政的行为已经被岛内民众和党内干部所愤恨,蒋介石决定不再等待,动手复职。

1950年3月1日,对于老蒋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在他下野一年多后再次复职主政,老蒋特意在凌晨三点起床,亲自修改需要发给李宗仁的电报,然后笃信基督教的他也极为罕见的进行了一日四次的祷告。此时的行政院长阎锡山、秘书院长邱昌渭尽管都是一度站在李宗仁一边的重臣,但是这会儿都对李宗仁的“逃跑不归”的行为感到颇为不满,特别是原本李宗仁原本倚重的邱昌渭,更是亲自劝李宗仁主动退职,即顾全大局又保持体面。因此对于老蒋来说,复职在党内和政府内都未曾遭遇任何阻力,简直称得上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1950年,老蒋刚到台湾时,是一副什么模样?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老蒋之前一直担心的宪法问题。司法院长王宠惠特意从香港赶回台湾,为其复职提供法律解释,王宠惠称,“复行视事”乃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并不违宪,这就为老蒋复职提供了法律保障。由此也可以看出,近代以来的宪法,其法规解释权大多是由当权的强者根据个人实际所需进行解释的。

那么这次复职效果如何呢?老蒋自己在三月底的日记中有写到,复职一个月以来,不仅我自己的名誉没有受到任何损害,同时改观了世界和岛内民众对我们的看法,岛内人民团结一心,行政、财政、军政等重要的部门和事务均有相应人才进行打理,这一年多来的无政府状态终于可以结束了。可见老蒋对这次复职是非常满意的。

政治方面,在1950年最重要的就是老蒋复职,重新掌握行政大权,而政治紧密相连的,就是军事层面的调度。老蒋在1950年初入台湾时,历经挣扎后,做出了两个非常重要军事方面的决定:一是从海南撤军;二是加强金门防守。

1950年时国民党军队已经全线从大陆地区撤走到台湾,仅有海南地区还有国军顽固据守着。蒋介石对海南地区的态度是极为纠结和矛盾的,一方面他自己的想法是把军队从海南撤走。因为海南岛原本是为了国军能够在守住广东的前提下,为发起反击提供保障和补给的定位,但是现在国军在大陆地区全线溃败,没能守住任何一处据点,海南的防守对于老蒋来说就变得很是鸡肋,不仅分散了兵力,且在美国停止援助的情况下根本没法保障海南驻军的物资,毕竟彼时连台湾能否守得住都是一大疑问,老蒋本人不想为海南分散太多精力。

但是另一方面,固守海南的军队,是粤系军队。老蒋担心,如果贸然,使他们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去支持李宗仁。而更糟糕的是,如果美国政府支持了此时在美国的李宗仁,利用驻守的粤军在海南成立另一个政府,那对蒋介石来说是不可容忍的。于是蒋介石在纠结中制定的一个撤守海南的“地字第一号计划”迟迟未能得以公布和实行。

但是海南最终还是在我党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失守了。在缺少支援的情况下,驻守海南的粤系军队不能不说顽强,甚至顽固,苦撑了近三个月后,终于被我党军队攻破了防线。海南岛上的粤系军阀首领薛岳等人再次给蒋介石发送电报,这次不再是请求支援,而是请求撤退,这正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主动撤退的请求,于是立刻予以批准,老蒋也终于能够借此放弃了海南。

另一方面金门是作为台湾岛的保护屏障,蒋介石其实在1950年初入台湾时就已经认识到了金门防务对于台湾岛的重要性,但是矛盾的是,蒋介石并未在实际行动层面予以金门支援。而在1950年的前半年时间里,老蒋本人对于金门的重要性认识也是飘忽不定的,因此对于金门守将胡链请求支援的诉求一再拖延。

1950年,老蒋刚到台湾时,是一副什么模样?

这种认识上的飘忽不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确定解放军一旦攻打台湾,会采取什么方式和路线,是否会绕开金门直奔台湾岛;二是美国已经不再提供援助的事实。如果此时国民党军队弹药与人数设备均非常充足,那么蒋介石在布防的时候可以全面考虑,但是偏偏经历大陆地区的溃败后,国民党军军心不稳,人人自危,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感到失望,不愿再予以援助。多种因素影响下,老蒋对金门的布防迟迟没有更进一步的加强。

一旦解放军攻打台湾,蒋介石首先考虑的是集中实力保全台湾岛。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将从海南撤回的粤系军队全部派往金门和澎湖驻防,老蒋此时还是以金门和澎湖作为台湾岛的保护屏障,而非选择固守,一旦解放军攻台,粤系军队则充当了保卫台湾岛的敢死队,粤系军阀首领对此也是颇多怨言。

打破这种认知僵局的,是朝鲜战争的爆发。1950年六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悍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给蒋介石吃了一粒定心丸。原本美国对于直接参与中国内争已经是否定的态度,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不得不承认台湾对于其在太平洋地区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我党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抽调了原本用来攻打金门的军队,金门的防护压力骤然减小,使得固守金门再次成为可能。

1950年,老蒋刚到台湾时,是一副什么模样?

思想上,蒋介石这一时期更加秉持并笃信“反共抗俄”的理念。他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理念,一是长期与我党的斗争,二是这是当时台湾的自由主义者大多秉持的理念。这其中,胡适对于蒋介石在这一阶段理念的形成与解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胡适在国民党政权败走台湾后,运用个人影响力,积极在美国为蒋介石政府进行游说,主要的诉求有两点,一是在非物质层面上,希望美国能够出于所谓的“国际道义”,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二是物质层面上,希望美国继续为蒋介石政府提供援助。

但是美国政府此时对于蒋介石政府及其本人的看法也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人认为蒋介石本人难堪大任,国民党政府内部贪污腐败,派系纷争严重,以至于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仍然失掉民心,输掉了战争,这不是美国援助出现的问题,美国也不应该直接参与中国内战,这对美国形象不利,司徒雷登就公开向美国政府建议承认中共政权。另一部分人仍然对蒋介石抱有好感和期待,希望美国政府能够继续予以支援,但是这一部分人并不占据主流且非当权派人士,彼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本人,都不再看好蒋介石以及国民党政权。

1950年,老蒋刚到台湾时,是一副什么模样?

在游说无果的情况下,胡适拿出那些年来考注古文献的精神来,参考了许多中英文一二手的资料,用英文写了一篇学术性长文《史大林宏大策略下的中国》,以层层剖析的方式写出了他认为的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俄共长期在背后对中共的支持及其扩张的野心,还有雅尔塔协议对中国利益的侵害,然后将其发表在一份美国很有学术权威的外交关系期刊上。

胡适本人写完这篇文章后,不仅亲自在通信中督促蒋介石研读,并向蒋介石推介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以及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文章,如《中国革命的战争和战略问题》。胡适认为,想要反共,必须要仔细研读中共近年来出版的书籍以及史大林的一些理论,也很有必要研究《战争论》这本书,因为这是“共匪”的斗争方法的理论来源。

事后蒋介石的一系列行动表明,他对于胡适在思想和学习层面的各种建议是非常重视的,不仅亲自组织人手翻译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还亲自为其做出不少批注。在他日后写的文章中,其中如有涉及到苏俄与中共相关的内容,有很多都直接引用了《战争论》。而胡适后来会选择从美国回到台湾去担任中央研究院的院长,也与这段时间里蒋介石对其思想理念的尊崇有关,特别是两人对于“反共抗俄”理念的一拍即合。

1950年,老蒋刚到台湾时,是一副什么模样?

可以看出,老蒋在1950年刚进入台湾时各个方面的举措相当多:政治上与李宗仁争夺“总统”一职;军事上放弃海南固守金门,加强台湾岛本土的防御能力;思想上受到胡适影响秉持“反共抗俄”的理念的同时,加强对中共出版物和《战争论》的学习。但我们也不要忘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与美关系。

美国在老蒋初登台湾岛时,尽管已经单方面计划放弃对于蒋介石的扶持,不再对国民党军队予以援助,但是蒋介石却不得不在请求援助的同时,独自咒骂并愤恨着美国政府对于他个人的轻视。但毋庸置疑的是,两岸的统一仍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当年老蒋逆势未能取得胜利,如今台独分子的叫嚣也必然无法成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6733.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