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发布啦 0 0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太监”不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群体,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曾经出现过。但是,中国却是太监存续时间最长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尤其是在东汉、唐朝和明朝,太监甚至可以把持朝政。

接下来,我们重点聊一聊明朝时期的太监,探究为何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明朝依然成为了“太监的帝国”?

历史上,最早关于太监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根据已出土的甲骨文得知,那时交战中俘虏的奴隶需要接受严酷的刑罚,甚至还要被切割掉外生殖器。但是,他们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太监,而只是丧失外生殖器的男性奴隶。

直到西周时期,中国历史上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太监,对于这种群体也有了明确的文字表述。据《周礼》记载:

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

牧野之战后,西周取代了殷商。之后,周王室大肆分封诸侯,在王庭和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中都设置了太监进行内廷服务。起初,太监的地位非常卑贱,只从事最为粗浅的工作,既没有接触政治的机会,更没有什么权力可言。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战国时期,秦国崛起于西方,历经数代嬴氏王族的励精图治,嬴政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建立起了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的秦朝。

随着宫廷事务的增多,太监的职能也得到了扩充,不仅停留于宫廷内的饮食起居,还被赋予了一些政治职能,比如传达诏令、掌管文书、监视官员等。在这期间,最著名的太监当属赵高,虽然后世的影视文学作品对他多有夸大之词,但或多或少还是能折射出秦时太监的地位。

两汉时期,刘氏皇族一直都面临着外戚干政的压力,随着两股势力的长期争斗,太监也作为第三股势力而不断壮大。等到王莽篡权后,外戚的势力达到了极盛,竟然推翻西汉王朝而自立。

在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刘氏皇族更加衰微,历代帝王几乎都不长寿,导致了一个接一个的娃娃皇帝登基。自然,外戚的势力又一次崛起,长期把持着国政。于是,太监作为足以制衡皇权和外戚的势力再次兴起,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更迭。

三国时期,由于长期的分裂和战乱,太监失去了生存的温室,势力遭到了极大的压制。可能有人会提到蜀国的黄浩,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掌握过太大的政治权力,危害性非常有限。

西晋短暂的昙花一现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了南北朝时期,国家又一次处于了分裂状态。这段时期的太监类同于三国时期,统治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军事攻伐,太监没有攫取到太大的权力。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隋朝时期又一次完成国家大一统,太监也迎来了迅速膨胀的高峰期。步入唐朝后,前期对太监的管理还算是严格,只提供宫廷服务却没有太多权力。不过,随着李氏皇权的衰落,尤其是玄宗时期爆发“安史之乱”后,太监作为一股政治力量趁势崛起,大幅加速了唐朝的覆灭。

两宋时期虽然军力不强,虽然固守“守内虚外”的国策,但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时期。按照常理,太监势力应该能够大肆兴风作浪,但事实却与之相反,有宋一朝太监都没有为祸。据《宋史》记载:

宋世待宦者甚严。

蒙古人消灭南宋后建立了元朝,很多方面都保留着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因此太监对政治的影响极其有限。虽然说,元朝后期被强大的中原文明所同化,扩大了宫廷太监的队伍,但这些太监多来源于缅甸、高丽和安南等周边附属国,基本对元朝政局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明朝取代元朝后,太监虽没有东汉和晚唐时期那么颐指气使,但笔者个人却认为明朝的太监危害才是最严重的。客观讲,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非常提防太监乱政的,甚至还在宫门铸造了铁牌镌刻着:

内臣不得干政,犯者斩。

在他的高压政策下,明初的太监毫无政治地位可言,从来不敢与政治沾边。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朱元璋过世后,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在夺权的过程中,朱棣着力起用了一大批的太监,在军事、情报等领域都为他助益良多。所以,太监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开始崛起于永乐朝,甚至就连代表大明王朝“七下西洋”的郑和也是太监。

朱棣篡位后,他明显没有父亲朱元璋那么旺盛的精力去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可是,又碍于老爹的祖训不敢公开“复立丞相”,只好在黄淮等人的建议下增加了殿阁大学士的权力,逐渐形成了“内阁制”。

为了限制内阁权力的过大,朱棣在增加大学士权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宫中太监的权力,希望双方形成有效制衡。不过,永乐朝使用太监还非常小心和谨慎的。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当宣宗皇帝朱瞻基登基后,就是前一阵的热剧《大明风华》中朱亚文饰演的那位,他把太监抬升到了一个空前的地位。在把“票拟权”下放给内阁的同时,也把“批红权”下放给了司礼监,让他们“代天批阅”,俨然成为了皇权的代言人。

历史上的太监大都不识字,从朱瞻基开始系统安排太监读书和识字,甚至还派当朝的大学士为他们上课。郭德纲的相声中提到过,“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句话用在明朝形容太监特别合适。

在政策的支持下,太监们一个个都变得奋发向上,不断读书充电,立志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等显赫的职位。

明英宗登基后,太监的危害终于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出于对王振的宠信,朱祁镇竟然授予他统兵的权力,这是明朝第一次授予太监以直接典兵之权。之后,誓要建立军功的王振竟怂恿明英宗御驾北征瓦剌,直接引发了“土木堡之变”。据《明实录》记载:

王振,蔚州人也,始欲邀驾幸其第,继而又恐损其乡土禾稼,复转从宣府行。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土木堡之变后,太监被当作国家的罪魁祸首遭到严惩,以文官为主的相权势力迅速抬头。而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以后,为了抑制相权又开始重用太监,希望实现相互制衡的局面。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在明宪宗登基以后,他对于太监的重用程度继续加强,在原先东厂和锦衣卫的基础上,又设立了西厂,还将这些特务机构的管辖权都交由太监负责。此举,终于遭到了整个文官集团的强烈抵制,使得政局陷入了动荡。

明世宗嘉靖登基后,虽然在“大礼议之争”和“争国本事件”中与文官集团发飙。但是,他对于太监势力倒是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成为继太祖朱元璋后第二位压制太监势力的朱皇帝。据《明史》记载:

世宗习见正德时宦侍之祸,即位后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万历时期,首辅张居正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阻力,联合了大太监冯保推行“张居正改革”。期间,文官集团和太监集团出现了短暂的和睦期,明朝的国力也一度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史称“万历中兴”。

这个时期的明朝,虽然大明国力增增日上,但无疑是文官集团和太监集团影响力最强,而皇权影响力最弱的时候。张居正刚刚过世,立即就遭到了万历皇帝的反攻倒算,皇权彻底实现了翻盘。

之后,万历皇帝连续数十年不上朝,自然对于文官集团不放心。所以,太监集团就成了他身边最为倚重的力量,三方出现了势力的平衡并且维系了相当长的时间。

这种平衡被明熹宗朱由校打破了,他本人能力有限,而且又完全信赖太监魏忠贤,以至于太监的势力急剧膨胀,彻底把持了朝政。为了对抗太监势力,文官集团在东林党的带领下发起了党争。

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后,立即清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太监集团,开始重用文官集团。可是,崇祯很快发现文官权势过大,而且大都夸夸其谈,又重新开始扶持太监集团。

就在这反复更迭和相互攻讦中,明朝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伴随着关内的农民起义和关外的满清崛起,明朝终于带着自己近三百年的国祚成为了历史。

纵观明朝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皇权和相权相互斗争的历史,从朱元璋的绝对皇权,到张居正的绝对相权,再到朱由检的虚空皇权。太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超出了其它任何朝代。

在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严防死守下,为何明朝还是变成了太监帝国

明朝的统治者利用太监来制衡文官,本来是希望能够拱卫皇权。但是,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党争的反噬力却被无限放大,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6781.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