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海峡导报4月15日电(记者张顺)普通百姓和事件如“天仙MM”、“芙蓉姐姐”、“奉节”等闯入红网,“贾,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等流行语以极快的速度流行开来.然而,网民们可能不知道,在看似充分反映“民意”的网络舆情背后,其实有一群专业的“网络推手”
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4亿,互联网营销面临一个爆炸性的时代,混乱随之而来。日前,厦门一位“网络推手”向本报记者透露了网络名人走红背后的内幕,以及网络推手的盈利链。
关键:如何挑起一个热门话题
在厦门软件园二期一栋不起眼的办公楼里,一家科技工程公司的运营总监何辉和他的网络推广团队正在紧张地策划一个案例。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款特别的产品,挑起一个热门话题,最终让公司的BtoC网络销售平台在市场上扬名立万。”前几天,何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这种方法比传统广告花费少得多,但效果大概更好。”
“比如说,网络红人冯杰不是要整容了吗?整形医院让她打广告。另外,婚纱如果请冯杰代言,可能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何辉看来,让冯杰走红的网络推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已经进入了“收获期”。“现在奉节成了‘另类明星’,背后的网络推手也成了‘明星经纪人’。”
何辉也有兴趣在网上掀起一场风波。当时他和他的团队受一家网络游戏公司的委托进行推广,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他们努力做一个网络游戏公司的美工设计师,通过集中曝光,成为网络红人,然后逐渐把网络游戏公司的产品推广植入到她身上.当时何辉开价60万。在60万元预算费用中,团队的策划和炒作费用仅占20%,其余用于门户广告、广告联盟等媒体公关。
“但他们怀疑60万的要价太高,合作不成功。”说起这件事,何辉还是觉得有点后悔。
“能把‘凤姐’和‘芙蓉姐姐’的高度都挑起来,真是太神奇了。”何辉很佩服挑动网络的网络推广人。但是,虽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还是在一些小范围的炒作中尝到了推手的成功。
几年前,何辉的公司代表了一个著名的国际品牌库存鞋。为了尽快卖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销售,他们找了几家知名论坛,以消费者的名义发帖,指责他们卖没有气垫的假鞋,十赔一。然后一个“版主”出来主持“正义”,说鞋子是正品,还拿专卖店的正品鞋子拍照对比。然而消费者并没有购买,与商家上演了一场“拆鞋”风暴,最终证明了“鞋子是正品”。
"这一“争议”通过网络论坛的转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何辉自豪地说:最后的结果是700多双鞋子以1000多元的价格卖完了。
门槛:对推手的要求相当高
何辉并不是厦门唯一的互联网推广人。
“厦门疯了。为了提升投洽会的知名度,邀请了贾帮帮忙!”在网上,记者发现了厦门网络推广商发起的这样一个炒作事件。
这个帖子是去年8月底由厦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发布的。据网上信息,是一家专门从事商业软文策划、撰写、营销、炒作业务的公司。
帖子主要内容是一组PS处理过的照片:厦门各种标志性建筑上挂着“热烈欢迎贾、芙蓉姐姐、天仙MM来厦门投洽会”等横幅和标语,真的很震撼。不过从点击数和发帖数来看,帖子并没有引起多大轰动。
“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厦门的网络推广人员非常少,市场还远未形成。”何辉说,他的推手团队现在只有三个人,其中两个还是从上海招的,实战经验都在上海。目前只服务于公司内部的策划和营销。虽然有些公司要求他们推广这个案例,但他们都拒绝了。“不是说你能做到。一起策划成功需要很大的精力。”
事实上,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网络营销策划机构。记者在查看这些公司的网站时,发现不仅内容相当丰富,还有“论坛网络营销”、“博客网络营销”、“视频网络营销”等。网站上展示的成功案例也非常抢眼,服务对象也是多种多样,包括船员、婴儿用品、饮料产品等。
“网络推手的门槛其实很高。一个好的网络推手,知识面广,熟悉网民的心态;要有相当的策划能力和良好的写作能力;有广泛的媒体资源。”经过几年的网络营销经验,何辉知道这并不容易。“没有强大的网络号召力,你的帖子马上就被淹没了,根本不会形成话题。”
混乱:鱼龙混杂要标准化
据了解,mainland China约有1000家网络营销公司,至少有10万名参与者,他们都是网络名人和网络推广人员的目标。随着中国网民数量超过4亿,网络营销面临一个爆炸性的时代,混乱随之而来。
“网络推手刚刚起步,问题还很多。”厦门某私企老板,曾请网络推广人员帮忙推广产品,坦言:网络推广人员的公司资质和服务价格没有一定的标准,有时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还有人知道,一些无良网络推广人员不仅为企业提供品牌炒作、产品营销、口碑维护、危机公关等服务,还根据客户指令密集发帖,诋毁、诋毁竞争对手,甚至控制舆论,影响法院判决。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黑社会”。这些网络推广者在为企业炒作的时候,会提前分析网民的心理,根据愤青、仇富、同情弱者等因素进行网贴;发帖子的时候每个帖子一定要有错别字,一定要有一两句不合理的话,让人相信是网上打出来的海报没有修改过的真实说法;雇佣“水军”集中发帖,雇佣的海报大多是大学生
、社会闲散人员等,100人为1组,公司中1人负责10组,通常掌握五六十个“水军”小组,有的公司掌握着50多万个网络论坛地址,很容易让一个帖子出现在数千个论坛中,形成集束效应。由于企业网上受诽谤立案难,企业又无法找到发帖者,不能用法律手段维权。不少企业呼吁完善司法手段,让发帖者担责。
网络推手生财之术
网络推手也称网络营销策划师、网络推客,有些人也称之为网络公关。网络推手服务的对象包括:企业、产品以及个人。
网络红人离不开网络推手的包装,他们让现实中的普通人以极快的速度红遍网络,但这只是网络推手工作的一部分。如今网络推手面对更多的是企业产品、服务的推广以及品牌知名度的打造。一般来说,网络推手赚钱主要有以下几招:
1、设计一个争议事件或人物,通过一系列网络策划推出网络红人,捧成明星式的人物,除了收取出场费外,还可以在整个事件中植入企业或产品广告,收取广告费,或者网络红人直接为企业代言,所得由网络推手与网络红人按协议分成。
2、进入公司化运作,直接为企业客户策划事件,制造热门网络话题,达到企业宣传或产品广告的效果。也有企业内部自设网络推手团队,专门服务于所在企业。
3、充当网络“打手”,为企业客户的竞争对手在网络上制造散布不利言论,对其进行泼墨抹黑。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有哪些热门事件是网络推手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