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某一天,中央收到一封神秘来信,信中的内容讲述着当年蒋介石被抓的详细过程,结尾的地方是这样写到:西安事变至今已有43年载,而我信中所述的所有内容,均可从提出的见证人进行书面见证,这样就会真相大白。
这封来信自然传到了叶剑英的手里,长达6000多字的书信,看完后让叶剑英不得不重视起来,早在之前的报纸上,就已经刊登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抓过程》的相关新闻,而信中的内容与当前的新闻大致相同,一开始叶剑英以为是来信者随口编造,但是通过信中结尾所述,叶剑英反而相信其内容。
于是,叶剑英便吩咐下去,让辽宁省委立即展开调查,一定要查清楚事情的原委,若能找到书信中人,便邀请他前来北京做客。
收到叶帅的任命后,辽宁省委书记便立即开始行动,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这件事情全部调查清楚,而其中信中所述的内容全部属实,而书信的人也已经找到,是一个83岁的老人。
当年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个老人又是谁?新来的朋友可以长按点赞按钮触发特效,关注和评论则是对我最大的动力,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当年的峥嵘岁月。
这个老头名叫王玉瓒,1896年出生于辽宁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非常困苦,就连填饱肚子都是问题,因此他小的时候便经历了不少的苦难。
1914年,他加入到张作霖的东北军,开启了他这一生的军旅生涯,虽然年纪尚小,但是他在部队中学习很好,训练时又特别优秀,因此便被张学良所看中。
当时张学良经常出入讲武堂,除了给学生们上课之外,还会去进行视察工作,而每次他都会被王玉瓒所吸引,因此便在他毕业的时候,亲手送给他一把指挥刀,甚至还下令让他来到自己的身边工作。
之后张学良就被安排到东北军担任中校副官,因此两个人分道扬镳,对于张学良,王玉瓒还是很感激,并且非常想在他身边共事。
随着局势发展的变化,日寇关东军愈发猖獗,而蒋介石竟然还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将整个民族置于危险中。
东北是王玉瓒的老家,因此对于日寇侵华的行动,让他很是揪心,但又迫于蒋介石的政策,导致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老家被强盗入门,甚至还要跪着求饶,这让他非常的愤恨,不过好歹机会到来,上级将他调到东北担任卫队营营长,这一次他再一次与张学良重逢,也就是这样,王玉瓒才会成为“西安事变”的关键。
王玉瓒的卫队营大约有1200人左右,其中又被分为多个连队,若是拿出去的话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战地加强营了,而在部队安排妥当后,王玉瓒就前去拜访了张学良,当时刚刚来到张学良所在的地方时,就被卫兵拦了下来,不过好在他穿戴军装,卫兵看到后经过简单询问,知道他是寻找张学良的,于是便开始向上级汇报。
而当张学良知道了他来寻找自己很是激动,毕竟两个人已经很久都没有再见面了,而这一次,两个人时隔许久终于再见,内心自然会有很多的想法,而两个人也畅谈了很久。
蒋介石为了自己的政策能够得到落实,于是便亲自动身前往改名,张学良因为军职原因,因此便与其一起讨论,不过这时他已经看出,蒋介石剿灭红军的决心很大,压根就没有想要抗日的心,于是决定发动兵谏,强迫要求蒋介石进行抗日,毕竟当年“九一八事变”时,他丢了东北,此时绝对不允许自己再一次犯下错误,因此才会出此下策。
在蒋介石到了此地之后,便入驻到了华清池内,这里有近30名的护卫担任安保工作,而在外面担任安保工作的,则是张学良的部队,而其中的营长就是王玉瓒。
既然要实施兵谏行动,王玉瓒这支部队的力量很是重要,其中是有两个要素,第一个就是他负责蒋介石的安保工作,因此距离蒋介石非常的近,第二就是他是自己的手下,绝对不会出现生变。
1936年12月11日下午,张学良从蒋介石的住所出来,将正在巡逻的王玉瓒叫到身边并说道:你跟我来,我有重要的事情跟你说。
知道张学良的脾性,见到他并没有给自己多说什么,王玉瓒也没有说话,跨上摩托就跟着他一起回到了公馆内。
由于没有收到指令,所以王玉瓒就站在院内,张学良则进去开会,不一会儿,张学良就走了出来,之后便让他跟着自己走进了公馆内。
王玉瓒没有随手关门的习惯,张学良见状,便特地嘱咐他将门关上,等到他关上门后,张学良就开始打量起他来。
过了一会儿,张学良突然开口说道:我现在命令你,务必将蒋委员长请进城内。一开始王玉瓒愣了一下,因为他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之后便立即反应过来,张学良话述中的那个“请”字背后的含义,立即明白了过来:保证完成任务。
之后,张学良再次提醒道:注意,无论如何都不能打死他,一定要活着带过来。
王玉瓒自信的将蒋介石周围的警卫部署告知,并称自己只需要300人,即可将蒋委员长请回城内,见他如此自信,张学良紧张的心也放松了下来:明天的事情很严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们一定要时刻准备着,另外你去跟二营的营长商量好,无比要将这件事情完成。
在王玉瓒还未出门之前,张学良再一次说道:蒋委员长所穿的衣服是黄色的,我们也是黄色的,容易混淆,你去把衣服换成蓝色的,这样就能分辨出来敌我了,具体的情况,你前去找谭海副官,他会跟你说明的。
当王玉瓒走出了张学良办公室的大门,刚出大门迎面走来的就是谭海副官,手里端着的就是已经准备好的衣服,再见到王玉瓒时便说道:所有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你先把衣服换上吧。
换衣服的时候,王玉瓒就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此次的任务非常危险,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一旦被有心人抓住把柄或者惦记,那么这次的计划全部泡汤,于是他就在谭海的办公室里居住,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这期间他入寝难安,脑海中一直都在思考着,这项计划有没有什么漏洞,因此,一夜未眠的他迎来了行动的开始。
一开始他是来到了早已定好的作战位置,然后立即下令,将骑兵连包围华清池的外围,防止那些逃出来的人员,之后便率领着手枪排一点点的靠近华清池,而这个时候的蒋介石还在睡梦中,并不知道外面已经将他全部包围了起来。
之后他们就发动了枪战,一开始王玉瓒的部队并没有完全压制蒋介石的护卫队,但是他们还有二营的火力,突袭的二营瞬间就将局势控制了下来。
枪战自然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他看到了外面的情况后,连忙收拾好自己逃离此处,所以当王玉瓒来到他的办公室时,发现他早已逃离,于是便立即下令,让战士们开始进行搜查,经过一夜的寻找,终于找到了蒋介石,并且将他请回了城内。
同年年底,周恩来还亲自来到西安,为这次的事变进行善后,王玉瓒也就是在这时见到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并且他在如今还坚信着,叶帅会还历史一个公道。
那么为何他最后还是要书信给叶帅,这其中还是有一定的误会所在的,当时外国的记者来进行采访时,大多数都是从二营营长的口中得知,再加上他当时并没有提及到王玉瓒,因此就这么被人流传了下来,甚至还有人称他为“捉蒋第一人”。
在看到这个新闻后,王玉瓒气急败坏,直接将手里的报纸扔在地上,他的儿子见到后便询问到:父亲,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生气?
王玉瓒看到儿子后,内心瞬间平静,想到了自己一不小心变得如此激动,也觉得这并不应该,毕竟从那之后,自己已经离开了东北,其他的人并没有找到自己,自然会去问当时的二营营长的。
但为了能够还原当时的历史真相,他颤颤巍巍的拿起了手中的笔,书写了6000多字的书信,送到了中央,最后转到了叶剑英的手里,因此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尽管西安事变已经远去,却值得我们去铭记,对我国来说,这场西安事变,就是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纽带,值得每个国人铭记。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