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孩子们出现不健康的心理时候,一定要及时矫正,否则后患无穷!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家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读三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乖巧懂事,也算是大家口中的邻家女孩,
然而就在这几天,微信群里家委会让统计孩子们本学期得到的奖励图章(老师为鼓励孩子们的表现,不定期加盖的一枚印章),结果晚饭时间群里家长们都争先恐后的将孩子们的图章数量以接龙的形式发到班级群,没有图章的不进行接龙。家长们可能是出于对老师们教学任务的配合吧,很快就罗列的很多学生的奖章门类和数量,有的学生三两个,有个学生十几、二十个,差别十分的悬殊,还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没有得到一枚图章。
先说第一个问题,新学期刚开始不久(疫情原因,开学进校晚),有个学生得到十几,二十枚图章,有个三两枚,还有很多孩子一枚没有得,作为一位家长,说实话心理觉得这两面肯定有有失公允的地方,不到两个月可以得到二十枚?难道有些学生就这么受宠?
第二个问题是,有些孩子们竟然一枚都没有得到,作为一位对育儿比较敏感的家长来说,直接感受到了这类的图章设置本身就有问题,至少是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设置的不周全。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知道每一枚轻微的图章敲在孩子们本本上的时候,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上也有不可估量的力量(是肯定,是爱护,是奖励,是认可,是加油),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审视这类问题,作为一名宝妈觉得每一个同学都不能被拉下,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随着大量校外教培机构被喊停,说明国家层面更加重视基础教育,增加重视人文关怀,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心头肉,都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第三个问题是,且不说有没有偏颇(宝妈相信没有),没有得到图章奖励的孩子们会怎么想?不如别的同学?
女儿说,可能有的同学学习好,姑且相信孩子吧(实际我家姑娘在班级学习非常的好),在女儿的话间,作为宝妈我是听出了很大,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为现在不允许按成绩排名,觉得别的同学好也是正常的,毕竟考试发奖状的时候都知道有哪些同学。
晚饭后和女儿下楼散步,对女儿进行了心理疏导:“你现在在班级里就是学习很好的,你认为学习好的那些个同学,上次你得奖的时候他们还都没有得奖呢,这么比起来,是不是你要比他们学习还要好呢?而且学习成绩好都不是不变的,努力了就有成绩,不努力,可能下次考试就不能得到奖状”,自从和女儿交流以后,很明显在回家路上,女儿欢快了很多,
我想这次交流谈心应该是成功的,从心理上彻底纠正孩子们觉得“技不如人”的卑微心理,这种细腻的心理变化,宝妈宝爸们一定要很敏锐的捕捉并校正,我想在孩子们在童年会埋下一颗“阳光的种子”。
欢迎宝妈宝爸交流育儿经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