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发布啦 0 0

可能提到孔继宁大家都会觉得很陌生,但是提到他的“背景”,可能会传出来一阵惊呼之声:孔继宁——李敏与孔令华之子,毛主席与贺子珍之孙。

作为毛主席孙子辈的后人,孔继宁是其中年纪的最长者,也是唯一一位与毛主席共同生活过的孙辈。

这样的身份背景,很多人仅是想想便觉得惊羡了 . ,但是对孔继宁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甚至更多时候,都是一种强大的负担。

《庄子·秋水》中说: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即“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羡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羡慕内在的心灵。”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一身正气的毛主席外孙孔继宁

很多人都会觉得能成为毛主席的外孙,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可是孔继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就不止一次表示过:“毛泽东外孙的身份有时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

因为人们知晓了他的身份,便会刻意去留意他的一举一动;会在心中暗自比较毛主席的外孙与寻常人是否有什么不同;甚至不能接受他成为一个普通人,因为平庸会“抹黑”毛主席的威名……

更有甚者会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与孤傲,所以可以疏远孤立孔继宁,这让孔继宁既心酸、又无奈。

其实孔继宁只在毛主席身边生活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此后的时间,尽管毛主席对他十分喜爱,他一直十分想见毛主席,也只有每年毛主席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匆匆见一面。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毛主席晚年很少有家人陪伴

彼时孔继宁在中南海出生,正在办公室忙碌的毛主席听到小外孙出生的消息高兴地站了起来。这是毛主席第一个孙辈的孩子降生,毛主席显得异常高兴:“没想到我七十岁还能官升一级!”

毛主席炫耀似的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语气中是掩饰不住地开心和满足。

随外公生活的日子

孔继宁是1962年10月27日出生的,和苏联十月革命爆发日只相差两天。

因为他出生的日期也比较特别,所以毛主席便与李敏的公公共同商议,给他定下来了“孔继宁”这个名字,意在“纪念领导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毛主席亲昵的和孩子们待在一起

在孔继宁出生后一直生活在毛主席身边,所谓“人心向下长”、“隔辈最亲”,毛主席对这个小外孙疼爱的不得了。

原本毛主席每天都十分繁忙,休息的时间非常短暂,自从有了孔继宁以后,毛主席几乎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带孩子了。

天气好的时候还会抱着小外孙到园子里面逛逛,一边转悠一边将孔继宁逗得咯咯直笑。

有的时候碰到人了,毛主席还会将小外孙抱到人的眼前,满心欢喜的说道:“你瞧他,多精神,虎头虎脑的,一看就聪明!”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毛主席正在逗小孩子玩

孔继宁小的时候十分惹人喜爱,所以人们总会情不自禁的从毛主席的手中接过孩子,摸一摸亲一亲。

不过很快孩子又会被毛主席“抢”回去,别看毛主席那个时候已经70岁了,但是别人抱他的小宝贝疙瘩他还不放心呢!

毛主席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小玩具都拿了出来。那些玩具被放在毛主席的书房中,有满满一大箱子。一开始就放在角落,人们还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毛主席让警卫员帮他帮箱子拖了出来,然后翻出来不少小孩子的玩意,警卫员还纳闷呢,这东西都放在这好几年了,毛主席都没有动过,现在突然翻出来是做什么?

“主席,您把这些旧东西找出来是干什么?”警卫员一头雾水。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毛主席跟小孩子在一起总是十分耐心慈祥

“我们家呀,真是太久没听到孩子的声音了。”毛主席慈祥的笑着,手上还拿着一个拨浪鼓晃来晃去的,“这些玩具,我的儿女没有用过,我也没有时间陪他们长大,现在啊,我终于有机会了。”

毛主席曾经有过十个孩子,但是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其中六个都走失夭折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主席的身边只剩下了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讷几个孩子。

而这些孩子也并不是时常都能待在主席身边的,为了减轻组织上的压力,建国后这四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岗位,几乎不与毛主席生活在一起。

1950年的时候,毛岸英还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这对已经年老的毛主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毛主席和家人合影

好在他的小外孙来了,还生的十分活泼可爱,在他的影响下,毛主席的心绪都开怀了不少。

毛主席又让警卫员帮着自己把箱子带到了李敏的房间,给女儿送去。

李敏一开始看到父亲带来一个大箱子还以为是什么东西,打开一看才发现里面是不少的玩具。

“爸,您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翻出来的?”李敏有些不解。

毛主席拿起来一个拨浪鼓,逗着孔继宁,孔继宁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来了,嘴里咿咿呀呀的好像在说话。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毛主席与女儿李敏合影

“这些啊,都是我给你准备的,拨浪鼓还是我亲手制作的,可惜你小时候不怎么喜欢。离开陕北时,我全部带在身边,想你了,我就晃几下。”毛主席有些惆怅地说,但是仍旧十分宝贝地看着小外孙。

李敏听到毛主席这样说也十分心酸,想着如今父亲老了,自己一定要好好的陪伴在父亲的身边才好,她宽慰父亲道:“爸,过去的事情,咱就别提了,我如今在您身边陪着您呢!”

毛主席也笑:“对呀,我现在可要享受享受天伦之乐了,”毛主席边说边将孔继宁抱到怀中,逗他:“是不是,我的小乖乖哟。”

不过对于毛主席对自己的疼爱与珍惜,孔继宁是并不知晓的,因为当时他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李敏夫妇和毛主席合影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在他六个月的时候便搬出了中南海。

所以在孔继宁童年的时候,自己眼中的“外公”跟其他无关紧要的人眼中的毛主席一样,是个高高在上、光芒万丈的伟人,是个口号里呼出来的伟大领袖,跟别人的外公都不一样。

直到孔继宁大一些,看到了母亲笔下文字的回忆,才知道伟大的毛主席疼爱外孙也是跟常人无异的。

李敏的自述《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中写着:

“父亲工作累了,顺脚就去看看小外孙,抱抱、亲亲、逗逗小家伙。继宁长得虎头虎脑,不哭不闹,笑起来尤其可爱。父亲平时就喜欢孩子,现在更像所有的老人一样——隔代亲,特别爱和继宁玩。”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毛主席与李敏十分开心的讨论问题

每次看到这样的文字时,孔继宁似乎能够想到那个时候无忧无虑、祖孙亲昵的时光,他说:“现在读到这些文字,我感到特别温謦。”

他的父亲孔令华蹬一辆平板车,拉着他们母子两人和全部家当,离开了中南海,来到了组织上分配的位于北京兵马司胡同的一间小房生活。

这里并不精致,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简陋,连厨房都是公用的。

不过一家三口并未挑剔,相反还十分满意,孔继宁从小生活在这里,也养成了十分平易近人的性格,对人对事都十分谦虚认真。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李敏与丈夫合影

有很多人觉得好奇,毛主席的外孙怎么会这样低调,孔继宁则不以为然:“我本来就是在老百姓当中长大的。”

孔继宁再大一些的时候,“十年特殊时期”开始了。这个时候孔继宁便很少能见到毛主席了,就连他的母亲李敏每次要到中南海见自己的父亲都要层层请示。

孔继宁在回忆那时候的时光时说道:“一般我们只能在每年的12月26日外祖父生日那天,去中南海与外祖父团聚一次。”

记得以前孔继宁不知道为什么不准自己见外公,他便软磨硬泡,希望母亲和父亲能带自己去。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中年时期的孔继宁

母亲就和他约定,什么时候他戴上红领巾了,什么时候便带他去见外公。

孔继宁当时开心极了,等啊盼啊终于到了一年级,入学以后也如愿以偿戴上了红领巾,放学的时候他兴高采烈的跑回家对母亲说:“我戴上红领巾了,该带我去见外公了吧!”

李敏无奈地笑了,跟丈夫孔令华一起带着孔继宁到了中南海。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在忙,一直在开会没有时间见他,为了让孩子的失望小一些还是周总理陪他们一家吃了顿饭。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李敏与毛主席正在散步

不过就算跟外公接触得不多,但是毛主席的教育和熏陶也始终让孔继宁印象深刻。

“在毛家的孙辈中,我是年龄最长的,也是外孙辈中唯一与外公有过接触的人。尽管接触不是很多,但他的教诲和熏陶却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之路。”孔继宁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如此说。

因为是毛主席的孙子,是党和人民领袖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孔继宁从小接受的教育都十分的严格,李敏觉得在毛主席的光环下长大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从来不让别人知道毛主席和自己的关系,也不让孔继宁和同学们谈起。

李敏对于孔继宁的教育就是:“不能搞特殊化,否则就是给家庭抹黑;夹着尾巴做人,自己从不说自己是谁的后代。”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毛主席与李敏等家人合影

在这样的教育下,孔继宁从不搞特殊化,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交往、打成一片,也养成了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好习惯。

外公去世,他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毛主席弥留之际,组织上特意批准李敏可以前去看望照顾,因为事发匆忙,李敏并没有带上学校正在上课的孩子,因此孔继宁也没能见到毛主席最后一面。

“得知毛主席去世噩耗,我当时还在学校跑操,老师把我叫出去,说家里有人找我。当时我们家没有专车,因为主席去世以后,当时我妈妈她们单位派了一辆临时的专用车把我接了回去。几个小时之后,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公布了,也就是说我知道主席去世,只跟所有人知道主席去世相差几个小时。”

孔继宁在回忆时说道。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毛主席晚年时期留影

孔继宁对毛主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毛主席的孤独,他说:

“主席最悲哀的一点在于,他一生戎马,为国为民处心积虑,但自己却很少真正享受到温馨的家庭生活。他也不懂得合理休息,他的休息方式就是读书。如果他晚年生活再丰富一点,对社会上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他也就会像其他人一样充分享受生活。”

可是毛主席太忙了,所有休息的时间几乎都被占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担心的也是新中国的大事小情。

跟外婆十分亲近

“我对外婆贺子珍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我的童年就是在外婆身边度过的。”孔继宁面带微笑,缓缓的回忆道。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孔继宁与外婆贺子珍合影

孔继宁六个月大的时候被送到了上海,跟外婆贺子珍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在孔继宁的印象中,外婆是一个十分慈祥和蔼的老人,对自己也十分的疼爱。

贺子珍总觉得小外孙太轻了些,身板弱了一些,正巧她有一个相熟的工作人员,那人家里也有个小孩,竟然跟孔继宁是一天的生日,贺子珍看那孩子便壮实多了。

“你家这孩子生的好,多重啦?”某次闲聊,贺子珍问道。

也没有家人会有事没事就上称量量孩子多重的,听到贺子珍这样问,他们家人也想到该给孩子上上称了,便随手将孩子放在了一旁的称上,量完一看正好二十斤。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贺子珍与女儿李敏、外孙女合影

“跟咱们家宁宁一块儿称一称,看谁重!”贺子珍便将孔继宁也放到了秤上,结果一看才16斤!

贺子珍当即不满了,心中的想法得到了印证,她就说自己孩子看起来比别人家的要瘦弱一些,不过也不打紧,贺子珍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吃饭,必须养的白白胖胖的才行。

外婆疼爱自己,孔继宁也用自己的天真和童趣为她带来了幸福和开心。

有一次,贺子珍去洗澡,又担心孔继宁一个人待在屋子里面不安全,便将孔继宁带进浴室里面,给了孔继宁几个玩具,让他在一旁自己玩。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晚年时期慈祥和蔼的贺子珍

孔继宁玩着玩着抬头看外婆,竟意外地看到了外婆背上有几处深深的凹坑,他十分好奇,便问贺子珍:“这是怎么啦?”

贺子珍随口答道:“敌人的飞机炸的!”

那还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事情,敌军来轰炸,一个短断了的将士在担架上动不了,眼看就要被炸到,贺子珍立即趴到了那名战士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做盾牌,保住了战士的性命。

可是自己的背上却被炸出了很严重的伤。

除此以外,贺子珍身上受过的大大小小的伤不计其数,她的身上残存着多少弹片贺子珍自己都说不清楚。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贺子珍与毛主席合影

直到她75岁逝世,遗体被火化之后,从她的骨灰中跳出了十几枚弹片,他们就像是一个勋章一样,证明着贺子珍过往的伟大与无私。

孔继宁知道外婆的身体不好,所以他十分心疼外婆,不仅从来不惹外婆生气,还经常逗得贺子珍前仰后合的十分开心。

比如有一次,孔继宁发现贺子珍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闷闷不乐的,他便开始卖乖、耍怪:

他翻箱倒柜,从箱子深处将贺子珍从苏联带回来的西服穿上了,西装很大,穿在孔继宁的身上十分滑稽,上衣能做裙子、裤子还拖着地。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贺子珍晚年与家人合影

饶是如此,孔继宁尤嫌不够,还将绑窗帘用的天鹅绒带子充当领带系在了脖子上,还用水给自己的头发做了个造型,扮成“西哈努克亲王”的样子,摇头晃脑的在贺子珍面前走来走去。

贺子珍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之前的烦心事也一扫而光了。

在孔继宁的印象中,毛主席也经常记挂着贺子珍的身体,还对李敏说过:“没有照顾好你母亲,我要承担六成的责任。”

尤其是晚年听到贺子珍病情以后,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贺子珍与李敏、孔继宁合影

因为贺子珍在上海,李敏就成了联系毛主席与贺子珍之间关系的一个纽带,毛主席经常让李敏带东西给贺子珍,虽不名贵,但是也足够显现心意。

知道贺子珍爱抽烟,毛主席便让李敏给贺子珍送去中华烟;还经常给贺子珍送一些零嘴吃食,茯苓饼、蜜饯、六必居酱菜,左一包右一包。

当然,贺子珍也十分关心毛主席的生活和身体,所以经常让女儿给毛主席带一些她准备好的毛线,还有外公爱吃的油菜、塔菜、冬笋等鲜嫩蔬菜。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晚年时期的毛主席

孔继宁说:

“外公在病重弥留之际,艰难地用拇指和食指冲着前来看望他的我母亲打成圆圈,像是在询问着什么。后来,我们才知道,外公其实是想询问外婆的情况。外婆贺子珍生于中秋,小名桂圆,而这个用手指打成的圆圈代表着外公临终前心底深处的挂念。”

孔继宁自己的梦想

孔继宁的祖父孔从洲是一名将军,出身军人世家的他也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上阵杀敌。

对越反击战爆发的那一年,孔继宁参军了,一开始他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学习,毕业以后又被分到了解放军总参谋部。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孔继宁与友人合影

在孔继宁的想法中,不管做什么都是不能给家人尤其是毛主席丢脸的,所以他一直认真又细心,本人还十分地求上进。

他的努力领导们都看在眼中,所以先后将他派往了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任武官助理。

“1997年,因为母亲身边缺人照顾,我才转业回北京。”孔继宁说。

离开部队以后,孔继宁也没有觉得多失落,而是在其他行业发光发热。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孔继宁与母亲李敏合影

他跟母亲李敏一同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借助这个平台宣传和弘扬毛主席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常看常新的,不同的时代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会产生不同的成果。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后代,都有责任宣传毛泽东思想,传承毛泽东精神。”孔继宁如此说道。

受到毛主席的影响,孔继宁的思想也是先进的、开阔的,从不拘泥于眼前的一时半刻。

为了让自己的所作所为能为国家起到贡献,他多次举办现实问题的研讨会,讨论当代背景下人民的思想浪潮,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他都有仔细的研究。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正与人侃侃而谈的孔继宁

比如在某段时期,我国出现了很多“崇洋媚外”的人,因为他们不了解国外的情况,所以心中默认国外什么都是好的。

对此,孔继宁说道:

“我1991年去的英国,那里的电视每天播放的画面就是苏联商店里空空如也的货架,可当时我们国内的商品已经非常充足,老百姓什么都不缺。与此同时,我也看到西方的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华人的歧视是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连具有正义感的英国百姓都能感觉到。我们可能都遇到过一些国内的人,思想非常偏激,认为什么都是西方的好,这被事实证明是错误和幼稚的。经过这些年国际和国内发生的变化,许多人重新进行思考,开始读毛泽东的著作,并且从中获益匪浅。”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会议上的孔继宁

还有很多关于毛主席的争论,对此,孔继宁说:

“现在很多人都很浮躁,喜欢人云亦云比如我看到有人发牢骚说:“‘毛泽东那个时候搞得那么贫困,看我们今天的生活多好!’我就想对他们说:我们吃到第五个馒头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饱了,但你不能说功劳都在那第五个馒头上,那第一个馒头没垫底吗?客观、负责地说,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这一批革命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几我们不能要求前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他们都做完了。后人干什么?很多东西要历史地去看待。读性、读透历史背景才可以评价。”

毛主席最爱的外孙,却一年只能见外公一次,也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

图|人们都说,孔继宁抽烟思考的时候和毛主席十分相像

而事实也确实像孔继宁说的那样,真正地走进伟人、了解伟人,了解了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的原因,就不会人云亦云,质疑先驱了。

孔继宁所做的所有努力也终是没有辜负自己“毛主席之孙”的身份,没有给毛主席抹黑。

-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7341.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