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发布啦 0 0

(头条:杂谈人物)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昏庸皇帝宋徽宗,在位25年,培养了 . 了大量的奸臣,这与宋徽宗本人喜欢诗词曲赋,吃喝嫖赌有关,依靠玩“蹴鞠”成就了大臣的高俅,也被后世归于大奸臣,但是高俅比起蔡京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高俅最多就是一个明哲保身的小人而已,为什么后世高俅成了大奸臣呢?我们先从宋徽宗说起。

宋徽宗是怎么学会贪玩的?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宋徽宗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儿子,宋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徽宗是第十一子端王赵佶。

宋神宗生皇子也算一位高产的皇帝,但是在宋朝,皇子成活率很低的,比如真宗生六子成活一子赵祯,赵祯生三子成活率是零,宋神宗生十四子,前五子全部夭折。

1085年,38岁的宋神宗驾崩,留下一伙年龄很小的儿子,当时最大的第六子赵煦才10岁,第十一子端王赵佶才四岁。所留下的皇子全不是嫡出,都是庶出。

于是10岁的赵煦做了皇帝,4岁的赵佶只是后宫玩玩,赵佶到了7岁的时候开始读书识字,其中有个老师叫做吴元瑜,会绘画,聪明伶俐的赵佶对于绘画一点就通,特别有天赋,喜欢画花草鱼虫,小小年纪画的有模有样。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再说赵佶有个姑父叫做王诜,这个家伙特别有文化,写的字好,作的词好,画的画好。和苏轼还是好朋友,历史上有名的词人,但是风流成性。娶了神宗的妹妹,到处拈花惹草,把神宗妹妹活活气死,他也就是赵佶的姑父。(头条:杂谈人物)

宋神宗自然因为王诜放荡对他不好,罢免他的官职,后来公主去世时还请求神宗恢复他的职务。

到了赵煦宋哲宗时,高太后(神宗之母)垂帘听政,也不太喜欢王诜,于是王诜每日在皇家园林的假山附近的凉亭里吟诗作画,有一天十二岁的赵佶遇见王诜,被王诜画板上的画迷住了,以后赵佶天天去哪里看王诜作画,一来二去熟悉了,王诜发现这个娃娃特别有作画的天赋,还能指出自己画里的瑕疵,就这样,四十出头的姑父和十二岁的内侄,因为画成了忘年的书画好友,王诜写字和做词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手。同时王诜把苏轼交给他的词也让赵佶看看。

有一次苏轼把年轻女孩李清照的词让王诜赏析,偶尔让赵佶看到,于是赵佶千方百计联系李清照,居然成了书友。赵佶比李清照大的两岁。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于是赵佶和闲置的王诜每日谈诗论词,写字作画,随着年龄时间的增长,赵佶的诗词画写字几乎超过了王诜,临摹前朝大家的字画,作词更是天禀异赋。同时跟着王诜学会了游戏,还和王诜青楼去听歌,卖艺场看街头艺人。就这样,赵佶把王诜的十八般武艺都学过来,并且有所超越。写字已经是独树一帜,玩耍更是别出心裁,修改蹴鞠中不合理的部分规则。也学会了讲究的外表。来来往往上朝的大臣总能看到玩耍的端王,也就是赵佶。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李师师

赵佶慢慢长大,开始学习临朝,高太后过了几年也死了,王诜有时候偶尔去临朝,赵佶去时总要精心打扮一番,两个照应的还相跟一起去,总是形影不离,一次临朝等待的过程中,赵佶感觉自己鬓角头发乱的,就向王诜借随身带的小蓖蓖(也就是一种木制的梳子),赵佶用完王诜的小蓖蓖之后,感觉王诜的鸡翅木蓖蓖用料好,做工好,非常喜欢。(头条:杂谈人物)

王诜看到赵佶非常喜欢自己的蓖蓖,告诉赵佶,自己做了两把,有一把还没有用过,改天让书童(更准确点是佣人)给你送过去。第二天,王诜打发书童高俅去端王府送蓖蓖,正与端王和一伙玩友玩蹴鞠,高俅双手拿着蓖蓖,不屑一顾地等待着,玩蹴鞠的端王赵佶早就看到书童的表情。

高俅的出场,简述一下高俅的来历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再说赵佶玩了一局,早就看到旁边王诜打发过来送蓖蓖的小伙子,和自己差不多大年纪,十八九岁,长的非常精瘦,对自己这伙玩友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赵佶过来拿到蓖蓖,一看鸡翅木,做工精致,刻有花草,爱不释手,于是把玩一下就收起来,问小伙子,也就是高俅,“你也会玩蹴鞠?我怎么没有听说过驸马府有你这么一号人,要不玩一局再走如何?”

高俅原来在驸马府天天陪王诜玩,所以赵佶邀请,也不推辞,就加入玩了一局,谁知道,这个高俅把蹴鞠玩的出神入化,上下翻腾,前踢后勾,左右掏转,如同粘在身上一样,看呆了所有在场玩蹴鞠的人,于是赵佶让仆人给驸马府送信去:你送来的蓖蓖收到,很精致,谢谢了,对不起,送蓖蓖的人我也留下了,你藏龙卧虎,也不跟我说一声,所以就夺你所爱了。于是高俅就留在端王府。(头条:杂谈人物)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再说高俅,从小出身寒微,上过几天学,写的一手好字,聪明乖巧,喜欢拳脚,也学会玩耍。科举没有功名,于是被当时大文豪苏轼看上写的一手好字,让其跟在身边做抄写一些书稿的书童(古代没有中秀才的读书人,多老都称童子),1893年苏轼外调中山府,把高俅推荐给好友王诜,就这样高俅进入驸马府,就这偶然送蓖蓖的机会,高俅又进入端王府,成了端王赵佶的蹴鞠陪练。命运就是这么眷顾高俅。1101年,1104年,高俅的旧主子苏轼和王诜都相继去世,他们都没有想到,没有科举功名的小厮高俅混的比自己都好都高。这是后话。

端王赵佶意想不到收获皇帝宝座,玩友高俅也随着青云直上。

1100年,赵佶的六哥,25岁的宋哲宗赵煦走到了生命得尽头,赵煦没有留下子嗣,所以没有太子,只能在赵煦的弟兄里面选,当时在世的有五位弟兄,到了选择继位人的时候,宰相章惇和向太后意见不一致,向太后选择端王,宰相章惇因为上下朝常见端王在玩耍,所以大概清楚赵佶的一些事,章惇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可是在知枢密院曾布、尚书左丞蔡卞赞同端王。宰相章惇只好不做声了,这样端王赵佶就成了宋徽宗皇帝了。

19岁的端王赵佶,从前根本不关心政事,就是喜欢书画写作,刚做了皇帝,上朝每天大臣们就是西夏、党项、辽国、金国边界问题,或者征税、征粮、引水、修路。或者把谁调回京城等等不感兴趣的问题,下面的都是生面孔。说的自己一句也听不懂,要走还走不了,委屈的快要哭了,好不容易完了,赶紧做自己喜欢的,刚出殿门,就遇上等待自己玩蹴鞠的高俅。总算遇到一个熟人了,于是就一起玩耍去了。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每天上朝的徽宗,看着生面孔,对自己叨叨不休,心里麻烦,就想办法让高俅进来,一起上朝,一起玩耍。但是宋朝有严格的文官制度,就是一个县官也要进士出身,没有功名的高俅自然不能走文官道路。于是徽宗让高俅去了一趟边疆,懂花拳绣腿的高俅自然算武官,到了边帅刘仲武那里,因为刘仲武在边界打了几个小胜仗,在军中的高俅自然算有了军功。然后调回京城,让高俅担任京城保卫的首领,也就是禁军首领,做了太尉。爱玩的徽宗,也已经熟悉了朝廷,懂得了权力,给自己办起了书画院还有“蹴鞠馆”,上朝完了有喜欢这方面的大臣陪自己玩玩,高俅自然就像领队一样,受到徽宗的宠信。

得势的高俅为人并不差,只是出身不好,被科举出身的文官不屑一顾。高俅的缺点就是把禁军操练成一支足球队,也是大缺点。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聪明的高俅,自然知道自己的职位是如何来的,所以处处谨慎,也不多说话,用心维持自己和皇帝的关系。对徽宗唯命是从。

高俅为人还是知恩图报的一个人,在边疆刘仲武那里时,以高俅的情商就和刘仲武家来往密切,和刘仲武个人关系良好。刘仲武对他多有提携。1115年,刘仲武打了败仗,高俅极力在徽宗跟前替刘仲武辩白,陈述边疆实际情况,以及宋朝补给不及时等等,在高俅的求情下,徽宗也没治刘仲武失败的责任。

刘仲武死后,高俅保举推荐刘仲武儿子刘琦为大将。宋徽宗时蔡京大搞党争,苏轼是旧党,蔡京迫害苏轼家属,作为苏轼书童出身的高俅,不忘旧情,顶着蔡京的势力,对苏轼家族施以援手。史载“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也就是苏轼儿子到了京城,高俅给吃给住给钱,报答之前苏轼的恩情。一时在东京传为佳话。苏轼在徽宗登基那年就去世了。

高俅也不是和蔡京童贯一伙的,徽宗年,以蔡京为首的“六贼”,大兴党狱,打击异己,但是这些人都是进士出身。根本看不上混混出身的高俅,好在高俅是徽宗的宠臣,没有受到党争的冲击,高俅自成一支,被读书人看不起来,宋朝的读书人就像现在的名星,到哪里被许多粉丝围着,没有科举功名的高俅除了会蹴鞠还会什么?你算那根葱?所以高俅也知道自己的短板,钻不到文化大咖的圈子里,蔡京虽然是奸臣,但是提起文化,不输于宋徽宗。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高俅掌管禁军,也是负责京城的保卫,没有多少军事知识的高俅自然管理的好不到那里去,只是培养一些花拳绣腿的一些功夫,反正像整齐划一的广场舞,看起来赏心悦目,使徽宗大为高兴。高俅如此练兵,对京城的安保工作也就成了摆设。高俅进不了文化人蔡京的圈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胡作非为,并没有参与打击迫害什么人,至于《水浒传》里的林冲,都是作者杜撰的艺术人物,增加故事情节感而已。

在北宋末,高俅最多算一个心眼活套,会对徽宗溜须拍马的小人而已,谈不上奸臣,后来钦宗处死梁师成和童贯,漏网高俅,却却说明高俅没有进入圈子。他最大责任就是对禁军管理不好。

那么高俅历史上怎么成为十恶不赦的奸臣的?

高俅作为太尉,在《宋史》记载上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没有明确记录有什么大的过失。并且没有单独列传,只有只言片语。太尉相当于清朝九门提督一类的二品京官,但是,怎么没有单独立传呢?如果为政生涯有大的败笔,铁笔为史,更何况南北宋年代虽近但是还有界沟,作史书的人更不用为他遮护什么,,所以推测高俅历史上没有大的过失,或者官职很低,在四品左右,没有录入史书。

那么高俅怎么成了历史上的大奸臣?这就高俅拜施耐庵先生所赐。(头条:杂谈人物)

宋朝高俅并不是奸臣,后世为什么认为是奸臣的?冤枉吗?

《水浒传》是小说,里面人物大部分是虚构,梁山总共36位好汉,被施耐庵先生杜撰成108位,比如武松、林冲这些标志性的人物都是杜撰的,杜撰了很多打斗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逼上梁山的真实故事,就像《西游记》一样,95%的杜撰,就是个朝代和皇上,以及一两个重点故事人物采用真实的,高俅在历史上其实就是一个小混混,史书记录不多,于是作为小说范本人物,弹性空间很大,可以穿插很多东西,所以施耐庵就杜撰出很多令人切齿的故事,特别是林冲的故事,经过流传,就给高俅打上奸臣的烙印,许多人不分历史还是故事,总认为高俅是铁定的历史大奸臣。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与文无关。侵权即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8167.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