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奉秦始皇命令寻找蓬莱仙山,何以在日本成神?

发布啦 0 0

徐福,齐地人,生活在东海边,是当时有名的方士。方士,泛指从事医药、占卜、星相一类职业的人。一般的方士,都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徐福也不例外。

在秦汉时期,方士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很活跃。一些名气很大的方士,往往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关注。徐福就得到了秦始皇的关注。

秦始皇到琅琊港巡视的时候,徐福上书说,东海之上有三座神山,叫作蓬莱、方丈和瀛洲。神山上有仙人居住。仙人有神药,凡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想要从仙人手中求得长生不老药,当然得先到神山。这就需要一支装备齐全的船队。同时,还需要带上童男童女,和一些礼物,并且斋戒之后,才可以入海求仙。

对于徐福这番话,秦始皇或许并不完全相信。因为,从他之前对于神仙鬼怪的态度来看,他可能是个不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徐福上书之前,在巡海途中,秦始皇和李斯、王绾提到三皇五帝的神圣事迹时,说,其实三皇五帝在政治上也没什么太大的作为,无非是借助一些不可验证的神鬼传说,来欺骗当时的老百姓而已。秦始皇相信的是法家那一套实用的施政理念和制度。他认为,只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体系和完善的国家制度,才能实现长治久安的国家大计。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和自信,他才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将大秦的事业传至千秋万世。

不管信与不信,秦始皇还是批准并支持了徐福的入海求仙计划。或许,他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再说的态度,让徐福去试一试吧。就算找不到神仙,没准儿还能探索出一条新的海上航线。本章第一节里曾提到过,秦始皇巡海可能有这方面的动因。就算没有徐福这档事儿,秦始皇也可能会派其他人入海,去探索开发海上新航线。相对于神仙和长生不老药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秦始皇当然更明白发展海上贸易,提振经济的重要性。

徐福的上书,可以说是适逢其会,赶上了。以秦始皇的英明,不可能不对徐福的入海求仙计划进行利弊分析。同时,他也一定会对徐福这个人有所考察。

作为当时有名的方士,徐福的个人能力自然是没问题的。从方士所具备的社会功能来看,徐福应该是集医学、天文学、占卜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全才,况且,长年生活在海边,他也一定不缺乏海上活动经验。对于秦始皇来说,这是一个派往海上进行求仙活动,同时探索新航线的最佳人选。

于是,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徐福的入海求仙计划成功得到秦始皇的批准和大力支持。

将历史的轨迹往后延伸一千六百多年,在大洋彼岸,也有两个人像徐福一样,向当时的王室上书,请求资助他们的海上航行探索计划。这两个人,就是哥伦布和麦哲伦。在王室的支持和赞助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海旅行。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同道前辈——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徐福,既没有发现新大陆,也没有完成环球旅行,而是成为消失在茫茫大海里的一个谜团。

关于徐福入海之后的猜测,后世众说纷纭。有的说他在某个岛上自立为王了;有的说他得道成仙了;有的说他移民日本了;更有日本人将徐福奉为神明……

与徐福有关的史料文献,可以作为信史采用的并不多,只有《史记》。至于后来的《资冶通鉴》以及其它史书的记载,也大多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加工附会而成。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记载了徐福与秦始皇的两次交集,和率船入海的情形。这些记载,内容极其简单。徐福第一次上书入海求仙,秦始皇同意了;第二次请求,秦始皇也同意了。这两条记载当中,并没有说明徐福入海的具体情形。关于这两次入海的后续情况,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简单的补充了一下。

其中有这样的记述。徐福第一次入海返航后,向秦始皇汇报说,他已经到了仙山,见到了神仙,也看到了长生不老药,但是神仙没有赐药给他。

于是,徐福和神仙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臣吗?”神仙问。

“是的。”徐福答。

“你来寻求何物?”神仙问。

“希望得到益寿延年的仙药。”徐福答。

“你们秦王礼品菲薄,仙药可以观赏却不可以拿走。”神仙说。

徐福接着向秦始皇汇报,说完以上这些话,神仙就带着他往东南方向而去,到了蓬莱山,看到了用灵芝仙草建筑而成的宫殿。那里有使者肤色如铜,身形似龙,光辉直照天宇。于是徐福拜了两拜,问:“应该拿什么礼物来奉献?”

神仙答:“献上良家男童和女童,以及百工,就可以得到仙药了。”

听完徐福的汇报,秦始皇大喜,派遣童男童女三千人,并且供给海神五谷种籽和各类工匠,随徐福前往东海。徐福在那里发现了一片辽阔的原野和湖泽,就留下来自立为王不再回归。

根据这段记载,徐福应该是移民到东海的某个岛上,且自立为王了。事实上,《史记》的这段记载或许也是一种假想。因为,徐福带人到了那个岛上,肯定不会再派人回去。人们自然不可能知道他在海外的情形。

徐福真正的下落,无论对当时的人们,还是后世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揭不开的谜团。正因为有这个谜团,所以,才有了后人的各种猜测和附会,甚至包括一些神话故事。

在宋代李昉等人编撰的《太平广记》当中,徐福被划入了神仙之列。《太平广记》只是一部在史料基础上形成的小说,当然是不能作为信史来采用的。不过,关于徐福的信史实在太少了,姑且把《太平广记》里的小故事收入本书,权当对于徐福入海这个谜团的另外一种解读。

《太平广记》是这样叙述的。

徐福,字君房,不知道是哪里人。秦始皇时,大宛这个地方有很多受冤枉而死之人。有乌鸦衔来一种草,盖在死人的脸上。死人当时就活了过来。有关部门将这个情况向秦始皇做了汇报。秦始皇派使者找来这种草,拿着问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说,这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长在开满鲜花的田野中,又叫作养神芝,叶子长得像茭白,都是独自生长的,一株可以救活一千人。

秦始皇觉得这种草可以找到,就派徐福和三千童男女,乘楼船入海,去寻找祖洲。结果,徐福一去不返。人们也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

有个叫作沈羲的人得道成仙,黄帝和老子派徐福为使者,乘坐白虎拉的车,和世君司马生乘坐的龙车,以及侍郎薄延之乘坐的白鹿车,一起来把沈羲接走了。后人因此知道,徐福原来得道成仙了。

后来,到了唐代开元年间,有个士人得了半身枯黑的病 。御医也不知道是什么病。于是,这个士人把家族中的人叫到一起,说:“我 . 的身体已经成了这样,估计也活不久了。听说大海中有神仙。应该去那里求取仙方,才能治愈我的病。”家族中的人挽留不住,他和仆人带着粮食,到了登州大海边,遇见一只空船,就把随身带的东西放在船上,扬起帆,往海里去了。在海上航行了十来天,他们驶近一座孤岛。岛上有几百人,在那儿向一个人做出朝拜的姿势。不一会儿,到了岸边,看到岸边有一个女人在洗药,于是就问那些都是什么人。

女人指了指那些人,说:“中间床上坐着的,头发和胡子都白了的那个人,是徐君。”

士人又问:“徐君是谁?”

女人说:“你知道秦始皇时的徐福吗?”

士人回答:“知道。”

女人又说:“他就是了。”

不久,人们都散去。士人于是上岸,拜见徐福,说了自己的病情,请求医治。徐福说:“你的病,碰到我就可以活命了。”

一开始,给他吃美食,用来盛饭的器皿都小得可怜。士人嫌他太小气了。徐福说:“你如果能把这些吃完,再给你加餐,就怕你吃不完。”士人就开始吃起来,没吃几碗就饱了。喝酒的时候,也是用极小的器皿盛酒,士人一喝就醉了。第二天,给他吃了几粒黑色的丸药。吃完,士人排泄出来好几升黑汤水,病就好了。士人向徐福请求,让自己留下来当仆人侍奉他。徐福说:“你是吃皇粮的人,不应该留在这儿。我用东风送你,不用愁归途遥远。”说完,又给了他一袋黄药,说:“这药可治一切病,回去之后,要是碰到病人,用小勺喝了就好。”士人返回,没几天就到了登州。士人向玄宗奏报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玄宗下令让有病的人用他带回来的药,喝下去当时就好了。

从这个神话故事里头,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线索。

一是,徐福得道成仙了。

二是,徐福在东海之中的某个岛上。

三是,徐福在岛上很受当地人的尊敬,而且,他会治病。

所谓的神话故事,大多是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提取基本素材,由人们加工渲染而成的。《太平广记》里的这个故事,或许可以作为分析徐福真实下落的参考。

徐福得道成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在日本的一些神话故事里,倒是把徐福奉为神明。把徐福入海时船队随行的各类工匠,以及携带的粮食种籽等资源,同日本的神话故事联系起来,或许,可以为徐福在日本成神这一说法提供有力的支撑。后世的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借助明朝先进的生产力和随船携带的技术、资源,在不少岛国播撒下文明的种籽,从而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在这一点上,徐福和郑和差不多是一样的。

徐福第一次入海时,极有可能已经到了日本。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绳纹时代后期。这个时代的日本,还维系着母系制社会。这种母系制社会,甚至一直延续到三国曹魏时期。因为,在那个时期,曾有日本女王派遣使者来中国拜谒的记载。

绳纹时代的日本人,主要以狩猎、捕鱼等方式为生。他们的生产工具,还是原始的石器。

徐福到了日本以后,发现当地民风淳朴,风景优美,便产生了移民到这里的想法。徐福有这个想法很正常。因为,他原本不是大秦的子民。他的母国——齐,在秦始皇到齐地封禅巡海之前,已经灭亡了。作为当地很有名的方士,徐福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就该是很高的。齐国的灭亡对他而言,是一场灾难,而不是解放。因此,他从内心里并不拥护秦朝的统治。与徐福有同样想法者,在当时的齐人中应不在少数。特别是原来生活在社会上层的人,在国家政体改变的过程中,属于利益受侵害的群体。他们对于新政权肯定不会有好感,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在表面上做出顺服的姿态罢了。

事实上,根据相关记载,在春秋战国末期,有不少生活在海边的人为避战乱而移居日本。在本书第二章第三节提到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发出了两条通往日本的海上航线。而且,后世在这两条航线沿途还出土了很多青铜器,经考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这说明,到了徐福生活的时代,作为滨海居民,沿着前人开辟的海上航线去往日本,并非难事。

关于这一点,秦始皇未必知情。在灭掉齐国之前,他从来没有到过这个地方。对当地的一些情况,并不是很了解。通过封禅时,儒生们的表现以及秦始皇对他们的态度,可以看出,齐人,特别是上层社会的齐人,对于新政权和秦始皇本人的接纳度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要想从当地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有益信息是比较困难的。他或许并不知道,当地人早就掌握了赴日海上航线的有关信息。只不过,没人告诉他而已。

至于海上仙山的传说,也只是徐福的一面之辞。这套说辞能被秦始皇采信,可能与海市蜃楼现象有关。在大海上,偶尔出现这种现象也很正常。落在秦始皇眼里,或许就成了徐福所说的海外仙山。方士出身的徐福,深谙人性,通晓人的心理,编造出海外仙山和长生不老药的谎话,一时使人真假莫辨。而在编造这些信息之前,或许他早就做好了移民日本的打算。

第一次到达日本,徐福发现当地虽然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但生产力水平实在是太低下了。从青铜时代的高等文明,骤然降低维度,到了新石器时代的落后文明,徐福自然是不适应的。既然想着移民,徐福就有必要从彼岸运送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先进技术过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徐福一行人到了日本,试图定居下来,但是,遭到了当地人的攻击。他们随船带去的武装力量不足,无法与之对抗,只好撤离。徐福一行被迫撤回之后,不甘心就此罢休,便开始积极筹备第二次入海计划。

当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海,到达琅琊港的时候,徐福的机会再次降临。他向秦始皇撒谎说,自己的船队在海上遇见大鲛鱼兴风作浪,使他们无法到达仙山,希望秦始皇再为船队增派连弩手,一同前往。或许是他的运气不错,正好赶上秦始皇做了一个与海神有关的梦。而博士对于梦境的阐释,仿佛就是为了印证徐福的谎言。这里边不排除博士被徐福买通的可能。对于徐福这样极富心计的人,提前买通皇帝身边的人,搞一些小把戏,太简单了。

英明如秦始皇,也难免被所谓的神仙故事蒙蔽。这是人性中的贪欲在作怪。凡是骗子能骗到的人,都想从骗子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在他自己看来,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能找到长生不老药最好,至不济,还能起到探索新航线,开发海外贸易市场的作用。然而,他没想到,徐福比他更会算计。徐福向他描绘的海上仙山,其实就是日本列岛。只不过,所谓的仙山上,并没住着什么仙人,而是一群停留在原始社会新石器阶段的渔牧民部落而已。他请求秦始皇派连弩手一同入海,不是为了射杀所谓的大鲛鱼,而是用来对抗日本岛民。

在尽最大可能骗取了秦始皇的支持之后,徐福几乎把当时秦朝的全部文明成果搬运到了日本。各种粮食种籽,开启了日本由渔猎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变的进程;各类手工匠人和青铜、铁制工具,解决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问题;随行的弓弩手和其他武装力量,成为移民之后的军事保障;三千童男女,使得移民之后华人势力的存续和壮大成为可能。

在徐福东渡之前到达日本的那些中国人,或许会携带一些生产资料或工具过去,但绝对没有徐福这么大的手笔。徐福借助的是举国之力。其他人与之相比,当然不在同一层面上。

徐福将日本从绳纹时代一下子升级到了青铜时代。在日本人眼里,这无异于神一般的存在。因此,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将徐福奉为神明,也就不足为怪了。

日本的青铜时代,又叫作弥生时代。从时间上来看,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期及秦汉时期。这与徐福东渡的时间节点恰好吻合。弥生时代有两大特征。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和铁的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用品;二,开始进入农耕社会。

通过对大量出土文物和遗址的深入研究,日本考古学家认为,日本弥生时代社会文明的快速升级,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秦汉时期的移民入岛。随同移民入岛的,还有先进的农耕文明。在中华文明的推动下,日本开始呈现出全新的气象。新气象的主要开创者,就是徐福和他的移民团队。

在移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当地人陆续从海滨地区向平原地区迁徙,开始农耕生活。原本荒芜的平原地区,渐渐形成许多村落。这些村落周围,往往设有壕沟。房屋一般是竖穴式的,平面呈圆角方形或圆形。为了贮存谷物,当地人在移民的帮助指导下,建筑干栏式的粮仓。这些遗迹在兵库县的田能、静冈县的山木和登吕等地都有发现。

通过《太平广记》当中徐福在岛上给岛民治病的故事,结合徐福带到日本的百工资源,可以设想,中医药也应该随着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一道传入了日本。且不说徐福的移民队伍当中一定有精通中医药的人,单就徐福本人来说,行医施药也算是他的专业特长之一。因此,《太平广记》里的情景可能日本岛上真实出现过——徐福被众岛民围坐在中央,大家排队等着徐福治病。那个半身枯黑将死的士人,也许并非唐朝人,而是与徐福同时代的人。当时,中国和日本民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或许正处于萌芽阶段。士人搭乘赴日进行贸易活动的商船,到了那里。治好病以后,他也想留下来,加入当地移民圈子。不知为什么,徐福拒绝了他的请求。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被遣返了。

徐福团队凭借高超的医术,为当地人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也由此而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以此为前提 ,徐福团队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被当地人所接受。农耕社会的基本模式渐渐在日本传播开来。

随着农业的发展,日本的纺织业开始起步。最初的织物是平织的麻布。用来纺布的纺轮以陶制和石制的为主。从奈良县唐古、爱知县瓜乡、大分县安国寺和静冈县登吕等遗址出土的木制织机部件来看,当时使用的是一种单综的原始织机。

移民对于日本社会的影响,远不止这些,而是颠覆性的。

随徐福东渡日本的匠人中,自然少不了善于采矿和青铜、铁冶炼、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一人群,成为日本金属矿开发利用的主体。能开发和利用金属矿的徐福团队,以及跟他们合作的当地部族,自然就掌握了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尖端产品。

金属制造的武器,杀伤力远大于石器。其中,以铜制武器居多。主要为铜剑、铜矛、铜戈和铜铎。剑、矛、戈分“细形”和“广形”两类。细形武器是从中国输入的,也可能是利用中国传入的技术制造的。发现地点主要在九州北部。广形武器是本地铸造的,形体庞大,铜质不良,不是实用的兵器,而是祭器。除九州北部以外,还广泛分布在四国、中国(此处的中国,指的是日本本州西部)和近畿一带。

徐福带去的武装力量都配备精良的铜制武器,在当时的日本应该是没有敌手的。在武装力量的保护下,他可以从容的带着人们进行农耕社会的创建活动,同时,把农耕社会的模式推广到态度友善的部族当中。

金属不仅可以制造武器,还可以制造各种劳动工具。劳动工具的制作主要以铁器为主。种类包括锹、锄、镰等农具,斧、凿、锥、刨等工具,也有刀、剑、戈、矛、镞等武器,以及鱼叉、鱼钩之类。一般认为,日本弥生时代前期的铁器是从中国输入的。中期和后期则主要利用输入的铁料在日本当地加工制作。具备大规模输入能力的,只有徐福的团队。

以徐福团队为主的中国移民,对于日本弥生时代的贡献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包括陶器制作工艺的升级,以及首饰的原材料和设计制作。在考古活动中,挖掘出来的弥生时代的这一类文物,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中国印迹。

农耕社会的形成和金属武器的推广,加速了日本社会的阶层分化和重组。拥有金属武器的部族,打败了石器武装的部族;拥有粮食种籽和农耕技术的部族,形成了固定的生产生活模式,不必再为打不到鱼和猎物发愁。部族之间开始争夺良好的土地资源,用以发展农业生产。战胜者开始奴役失败者。奴隶制度渐渐形成。

原始氏族公社在奴隶制度的冲击下,逐渐走向衰落。母权制慢慢向父权制转变。日本奴隶社会的雏形开始形成。

因为徐福对日本弥生时代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日本人将其奉为神明。甚至,还有人考证出,徐福曾当过日本的天皇。至今,日本还有很多地方供奉着徐福的神像。也有一些地方有徐福的墓。这或者是当地人为了拉动旅游经济搞出来的名人效应。

根据弥生时代出土文物来看,大部分都是在九州地区发现的。因此,徐福东渡的首站应该是在九州。他后来的活动范围也大致在九州一带。随着徐福移民团队后裔的不断繁衍和迁徙,也可能在日本其他地区生活定居下来。

跟随徐福入海求仙的百工,军士,还有三千童男女,以及他们的后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已经完全融入日本社会,成为流着炎黄血脉的日本人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8722.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