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发布啦 0 0

不知不觉已经入冬了,天气是越来越冷,大家有在家里囤好厚衣物和暖宝宝吗?小编已经在被窝里塞好热水袋啦~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在清朝,皇宫里为了保暖又会做哪些储备呢?


宫墙

清朝宫殿内的每个院落都会有单独的围墙,这些围墙既可以用来防火,又可以抵御冬天的寒风。此外,大部分宫殿都坐北朝南,有利于依靠自然光照取暖。并且,这些宫殿大都建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火炕与暖阁

清宫的宫殿内大多设有火炕,炕下安设了火道,它的结构与北方农村中的火炕相似。并且,宫殿内暖阁的地面也可以加热,可以算作是早期的“地暖”。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炉坑内设有炉膛,并与殿内烟道连通,由专门负责司炉的太监蹲身在此点燃柴炭,殿内循环的烟道就会产生热流,烘热地面,殿内温度随之徐徐上升,以达御寒之目的。坤宁宫东暖阁如今还保留着这种设施。殿前的炉坑口覆盖着包着铁板的木盖,至今可见。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养心殿东暖阁


熏笼与手炉

清代的宫殿内,冬季还会陈设火炉用来取暖,称作熏笼。熏笼的制作十分精美,分为盆和笼两部分。大的熏笼重达数百斤,通高1米多,或3足,或4足,有的是青铜镏金的,有的是掐丝珐琅的,十分华贵。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内,都可以见到当时陈设的熏笼。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清代掐丝珐琅景泰蓝熏炉


除了大的熏笼,还有一种小的火炉,随手可以提动,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它们的制作更加精美讲究。当然,这种小的火炉只有皇帝、皇后及妃嫔们才能使用。手炉通常是放置在火炕上或炕桌上的,手炉上端设有提梁,根据主人的意愿,可以由太监或宫女随时移置到适宜之处。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朱漆描金勾莲开光龙凤手炉


到了冬天,手脚冰凉是女性的常态。在清代,使用手炉是皇家或是富贵人家才有的特权。如今,人人都能拥有一个暖宝宝!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圆明园马首鹅卵石暖手宝~


马首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铜像之一,设计师将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四十幅分景图,与马首巧妙结合,将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出新的展示形象,运用到现代生活物品中,表达出对马首回归圆明园的美好祝福,不止暖你,更暖心!


~相思豆暖手充电宝~


自古便有红豆寄相思,红豆承载着浓烈的相思之情,自1860年马首被掠夺离开圆明园后时隔至今,终于可以回家了,设计师将红豆和马首元素相结合,正表达出流失文物思乡的浓烈情感。

(p.s.红豆也寓意着美好的爱情,是送给您伴侣的不二之选哦!)



红罗炭

清朝皇宫内火炉中烧的木炭,是最优质的“红罗炭”。这种炭是由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顺天府所辖的宛平、大兴等县用硬实木材烧制的。成炭以后,运送到红罗厂,按尺寸锯截,盛入涂有红土的小圆荆筐,再送入宫内使用,所以名为“红罗炭”。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清宫内人口众多,在漫长的冬季,所需用木炭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清代乾隆年间,宫内按份例供应木炭,每日供应的标准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冬装

在冬天自然要换上保暖效果更好的服装,皇帝也不例外。在服装的纹饰上,冬夏差别不是很大,区别主要是在材质上。冬季的龙袍会用黑狐皮制作,用海龙、紫貂滚边,保暖效果出众。帽冠则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来看看清朝皇宫里的取暖神器!

其实大家看了清朝的这些御寒措施,会觉得它们和我们现代的取暖方式都差不多。现在北方有暖气,南方有空调,大家都会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有时也会自己在家涮个火锅取暖。那么,你又有怎样的御寒方式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编辑]

冯诗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