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发布啦 0 0

一、前言

“你们这是搞山头主义!完完全全的山头主义!”

毛泽东脸色一沉,猛地一拍桌板,用不可反驳的语气指责道。

“不对!有山头,但没有主义!”

彭雪枫霍然起身,也把桌板一拍,但拍得没有毛泽东响。

正在气头上的毛泽东听罢,更加气愤地指着彭雪枫叫道:“那好,今天我就要听听你这些有山头,没有主义的高见!

一番争论下来,屋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以上这段对话就是彭雪枫和毛泽东之间的争论。那么,彭雪枫到底是何许人也,竟敢跟毛泽东拍案叫板?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又是怎么样的?到底因为什么事情,彭雪枫要与毛泽东争辩呢?接下来就为您揭露谜底。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图|毛泽东

二、通晓真理,直言不讳,同毛泽东拍板叫案

那是1935年11月,彭雪枫率领红一军团四师的干部,从驻扎地出发到富县一个村落,参加红一方面军的干部大会。会后,彭雪枫正准备回屋休息,就被告知毛泽东要找他谈话。

当时毛泽东任政委,彭德怀任司令员,下辖陕甘支队三个纵队。彭雪枫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的司令员,管辖一个纵队,这是他政治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之一。由此可见,彭雪枫在军中的地位之高,深受毛泽东等人的器重。

听到毛泽东要找他谈话,彭雪枫也大概能猜到一二,跟着警卫员来到毛泽东休息的宅院内,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见到彭雪枫,首先请他落座,与彭雪枫聊起了刚刚结束的直罗镇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彭雪枫带领陕甘支队二纵队与原陕甘支队一纵队两面夹击,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指示下,主动出击,击溃了国民党军队一师一团,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围剿”,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谈及这场胜仗,彭雪枫眉飞色舞,兴奋地叙述着战斗的情形,边说还边用手比划着。毛泽东也面带微笑,不时还会微微点头。

听彭雪枫谈论完这场战斗,毛泽东话锋一转,开门见山地问道:“最近听到了一些关于二纵队不团结的问题啊,雪枫同志,不如今天你就跟我好好说说。还是那句老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你就如实说就是了。”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图|彭雪枫

这恐怕才是毛泽东今天要找彭雪枫谈话的真正目的,彭雪枫早就预感,顿时面色凝重了起来,稳下心神后,他镇定答道:“二纵队确实产生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部队整顿纪律和审查干部,处理掉了一批干部。

毛泽东面色凝重,表情严肃地问道:“这些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整顿,请你详细谈谈!”彭雪枫内心整理了大概思路,便把自二纵队组建以来产生的种种问题,同毛泽东讲述了一番。

原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干部组成问题和队里战士违反纪律的行为。陕甘支队二纵队的同志大多数原属于红三军团,红三军团的同志们走过了两万五千里艰难的长征之路,在部队群众纪律的规范和彭德怀司令员的言传身教下,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红三军团的同志始终恪守群众纪律,不拿群众分毫,并且始终保持官兵一致,同穿同吃。

可是自二纵队组建后,调到纵队里的领导同志除了彭雪枫等个别同志来自红三军团外,大多数是来自红一军团的同志,这就引起当时很多队里同志的不满,觉得红三军团又不是没有领导干部,为何要调红一军团的干部过来。

而且这些红一军团的干部被调过来后,搞生活特殊化,时常聚到一起改善伙食,很少和原红三军团的同志打成一片。这种行为更加激化了三军团同志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三军团的个别战士时常发牢骚,说怪话。

在另一方面,一些同志在饿得不行的情况下,违反了群众纪律,偷拿群众的粮食。这本是思想教育的问题,经过彭雪枫的反复教导,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

但原红一军团的领导同志将问题看得太过严重,开展了整顿纪律和审查干部的运动,凡认为问题严重的同志都被予以了军令处置,结果一些人因此被整顿,严重的还被枪毙了。这样的行为更是激化了同志的抵触情绪,由此导致二纵队人心不齐。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图|彭雪枫

在讲清二纵队的问题缘由后,毛泽东认为这是部队内在搞“山头主义”,而彭雪枫则认为部队内存在“山头”,但不应该被扣上“主义”这顶大帽子,于是便出现开头毛泽东与彭雪枫争论的这一幕。将“山头主义”安在三军团同志身上,彭雪枫是不能接受的,便和毛泽东据理论争。

他对毛泽东解释说,自秋收起义以来,我们便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山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后,我们不断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在广大农村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这些革命根据地就如同一个个小“山头”,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凝聚成了一个足以和国民党这个“山头”,抗衡的大“山头”。

就革命的方向而言,我们是有“山头主义”的,因为我们要推翻压在广大穷苦农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为全国人民的解放而奋斗不止。

而对于革命队伍来说,不存在什么“山头主义”,只是分成了各个部门,为让革命大队伍更好管理,而分成了不同的小队伍,但革命方向和革命道路都是一致的,充其量不过是“部门主义”,或者是“单位主义”罢了。

在与彭雪枫同志的侃侃而谈中,毛泽东理解到了其中的深意,已然冷静下来,慢条斯理地说:“你说的有道理,也许你是对的,但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经此一事,毛泽东认为彭雪枫同志通晓真理、敢于直言不讳,是不可多得的政治思想人才,不仅没有记恨他的犯颜直陈,而且还对他愈发器重,予以重任。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图|毛泽东

三、幼年家境清贫,求学路途多曲折

彭雪枫,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1907年出生。祖父彭如澜是旧社会的私塾先生,父亲彭延泰是当地的郎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彭雪枫,并未受到旧社会封建迷信思想的侵害,反而从小聪慧机敏,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思想觉悟。

彭雪枫虽家境清贫,但热衷于读书学习,幼年时祖父便教授他一点“文化”,让他了解了历史上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小便在心里播下了爱人民、爱国家的种子。稍大些,彭雪枫就被家里人送到伯父家办的私塾里,给那些地主家的孩子当伴读生。

因为穿着破烂,吃得也差,所以在这些地主家的孩子眼里,彭雪枫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虽然被别人瞧不起,但彭雪枫从未在意,一心求学,认真踏实,天资聪颖的彭雪枫时常受到教书先生的夸奖。

彭雪枫的童年生活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时期,小小年纪见惯了被反动政党欺压的劳苦大众的生活处境,立志要尽己所能来改变社会的现状。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图|军阀混战下的劳苦群众

要想有所为,必先有所能。于是十四岁的彭雪枫不顾父母的反对,离开家乡只身前往天津,投奔自己在天津教书的伯父,并考入了天津南开中学

在中学读书时,彭雪枫积极学习进步思想,追求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积贫积弱的真正根源,认识到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性,成为了一个忠实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

彭雪枫求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24年,南开中学迁址北平,改名为“育德中学”,彭雪枫也随之来到了北平。但是,后来因为伯父家庭经济困难,也无力供养他继续上学,彭雪枫因此失去了在名校读书的资金来源,遂辍学。

但当时的校长十分看好彭雪枫,认为其日后必定是个有用之才,对他照顾有加。在校长的帮助下,彭雪枫在该校的小学部讲授国文课,以此用获得来的酬劳支持自己继续上学。

彭雪枫的求学之路一波三折,或因资金不足而自食其力,或因家庭关系辗转多地,或因时局动荡辍学革命。虽遭遇种种,但彭雪枫始终未有放弃过学业的念头,费尽艰辛读完中学之后,于192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民国大学中文系,可惜最终还是因无力缴纳学费而未能入学。

四、十九岁投身革命,后创办《拂晓报》

彭雪枫在中学读书的日子,也没有忘记自己想要为人民投身革命的志向,一边读书,一边关注国内外政治形势。

1925年5月,上海日商纱厂压榨工人,克扣厂内中国工人的工资。工人们与资本家争辩,反而遭到血腥镇压,打死了顾正红等十几名工人。

同年5月底,上海工人连同学生共两千余人,在公共租界分发传单,揭露日本资本家的罪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结果这场游行运动,遭到了公共租界巡捕的残酷镇压,英国巡捕甚至集结人手对手无寸铁的学生们公然开枪,造成数十名学生和工人受伤死亡,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帝国主义的残忍行径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积郁已久的怒火和仇恨,中国共产党迅速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三罢”运动,发动群众的力量来抗议帝国主义的屠杀暴行。

这时在北平“育德中学”读书的彭雪枫,正积极组建学生自治会,四处进行游行讲演,不断号召学生参加反帝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援“五卅运动”。

1926年,彭雪枫与育德中学的部分学生转入汇文中学读书,9月,十九岁的彭雪枫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且担任母校的党支部书记,往返北平、天津等地,从事地下党工作。彭雪枫是组织早期少有的知识分子,因为文化水平高,时常被党组织指派做一些文字工作。

1938年9月30日,党中央交给彭雪枫一项新的任务,率领八路军军政教导大队的学员近四百人,组成新四军东征游击支队,奔赴抗日前线。在出发前,彭雪枫准备做一件学问上的事。

彭雪枫准备办一份报纸,这份报纸的创办可以传播新观念,统一来自不同地区学员的革命思想,在今后的抗战中,即使需要分散作战,也能有着共同的信念目标。他认为:革命不仅要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

在这年9月,新四军资源十分匮乏,一无物资基础,二无饷粮供应,三没有过多的人才支援。就是在这样一个艰难的环境下,仅凭着群众帮助下的彭雪枫等人,靠着两支笔杆、两块钢板、两筒油墨、半筒蜡纸等这些简单的设备,办起了报纸。

在想报名的时候,彭雪枫认为办报就是要激发战士们的斗志,鼓励战士们取得胜利的信心,于是取名为“拂晓”二字。意为拂晓之时,光明之至,而光明代表的是朝气和希望,借着这两个字,他想告诉战士们:奋勇杀敌必能迎接胜利的曙光。

在决定好报名之后,彭雪枫又提笔为《拂晓报》洋洋洒洒写下了《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刊词。完成了办报的准备后,彭雪枫为方便办报成立“拂晓报社”,招纳了十几名部队中的知识分子参与办报,并负责报刊的印刷发行工作。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图|《拂晓报》

《拂晓报》在彭雪枫的用心经营之下,在开始发行创刊号的文章时,就一再补印,创下了四千份的发行记录。随后,报纸印刷的设备也逐渐完善,印刷技术由铅印改为了彩印,报纸也越办越正规,规模也越来越大,发报的内容排版也越来越美观,报纸发行范围也越来越广,报纸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彭雪枫治报如同治军,报纸发布的文章始终充满阳刚正气,一字一句富有战斗气息,让看报的战士们读来精神振奋,《拂晓报》自面世以来,就受到了广大抗战地区军民的热爱和追捧。在艰难的抗战岁月中,《拂晓报》就如同黑暗中的指路明灯和饥寒交迫中的精神温粮,在广大的抗战大地上,唤起了千万爱国军民的抗战激情。

在后来的日子里,《拂晓报》无论经受多少摧残,遭遇多少挫折,始终站在抗战一线,坚持发报,后被誉为新四军战斗的三大法宝之一。此外,这份报纸还远销东南亚、苏联、英国、法国等地,成为了国内外都熟知的中国抗战报纸,堪称中国抗战新闻报纸的奇迹。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其改名为《雪枫报》,由此来纪念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彭雪枫同志。

五、参战上千,歼敌上万,宁愿卖马也不“与民争食”

彭雪枫除了文采出众以外,在战场更是胆识过人,每次都能出色完成毛泽东交代给他的任务,实乃战场上的虎胆英雄。彭雪枫短短一生,将近二十年都在革命,几乎经历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为解救在日军铁骑下苦苦挣扎的百姓,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彭雪枫南征北战数十年,出生入死,戎马一生,是我国著名的将领。他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度过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协助朱德和周恩来进行军事指挥,掩护部队二渡赤水,两次攻打娄山关,重占遵义,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占领老鸦山,赢得了遵义之战的胜利。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彭雪枫被毛泽东亲点为“逼蒋抗日”的特使,要求极力促成国共合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西安事变爆发后,彭雪枫再次受毛泽东重托,赴山西与阎锡山谈判,促进共产党与多方势力联合抗日。

彭雪枫亲自指挥的大小战役多达上千,歼灭敌军上万。由他指挥的许多重大战役,打退了日军多次猛烈进攻和猖狂扫荡,为保卫我国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图|彭雪枫(油画)

彭雪枫还有着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和诚恳待人的精神品质,在抗战过程中,以身作则,始终坚守群众纪律,为劳苦大众尽心尽责。在自身穿不暖,吃不饱的情况下,依旧想尽办法接济穷苦百姓,且他总是以同样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军中战士,他带领的部队每到一处,都要认真检查每一个战士有没有做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他的治理下,他带领的军队井然有序,被百姓真诚地称作“天下第一文明军。”在与日军作战过程中,彭雪枫参考苏联红军,组建了自己的骑兵团,被称为“红色哥萨克”。彭雪枫骑兵团骁勇善战,是抗日战场中的一把利器,令日军大为震撼。

1939年春,日军加快对我国中原地区的侵略进程,彭雪枫带领骑兵团到达河南永城地区。在行军驻扎的日子里,正巧赶上春荒时节,部队面临着粮食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在此困境下,彭雪枫心急如焚,有一位战士建议挖当地的野菜来充饥。

当时,河南永城地区饱受日军的来回扫荡,好不容易等到新四军到来,又赶上了天灾,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彭雪枫十分清楚群众的状况,听了战士的话后,不假思索地说道:“挖野菜不可行,我们子弟兵不能与民争食,要把一切可吃的、可喝的、可用的先让给群众。

可缺少补给,军队就无法养精蓄锐,准备下一次战斗。这时,彭雪枫突然想起了秦琼落魄卖马的典故,决定卖马来解当下的燃眉之急,要卖掉骑兵团的爱马,曾与战马身经百战的骑兵团同志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于是,彭雪枫率先垂范,把自己心爱的坐骑首先交付给卖马的同志,并告诉同志们:“当下生存艰难,我们必须卖马度春荒,只有这样才能度过危机,才能帮助到这里的群众。”在彭雪枫的带领下,同志们将数十匹战马卖掉,以此来维持部队开支,并竭力接济当地贫苦无粮的百姓,同当地群众共度春荒。

等到春播前,彭雪枫还帮助农民筹集播种的种子,组织战士们和人民群众一起播种,在离开前,当地群众聚集送别,并称赞不绝道:“新四军乃天下文明第一军!”彭雪枫卖马济贫的事迹广为流传,有此仁义将军,以严治军,以仁示下,何愁倭寇无歼灭一日?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图|彭雪枫

六、37岁为国捐躯,毛主席为其落泪,数位领导人悼念

1944年,日军向河南腹部地区大举进攻,短时间内就攻占了郑州、洛阳、许昌等数十座城池。在日本侵略军的大肆扩张下,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央深感情形之危急严峻,决定从河南地区敌后开始进军,收复被日军侵占的失地。

当时,彭雪枫奉命西征。9月,在河南夏邑的八里庄战斗中,带人清扫战场的彭雪枫不幸遭敌军偷袭,被流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彭雪枫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毛主席听闻他的死讯后,一时间潸然泪下,不禁痛呼:“小小的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

彭雪枫牺牲后,党中央没有马上公布这个消息。一是为了不影响军中士气,二也是为了保护他已经怀有身孕的妻子林颖。因此,谁也不知道彭雪枫在那场战役中牺牲了,就连他最爱的妻子也不知道,直到半年后,彭雪枫为国捐躯的消息才被世人所知。

彭雪枫:1935年跟毛泽东拍案叫板,1944年牺牲后,毛主席为他落泪

图|彭雪枫和林颖

在延安的中央大礼堂内,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数位领导人,引领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共千余人前往悼念,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陈毅等人相继为彭雪枫同志致悼词。

彭雪枫智勇双全,战功卓越,深受毛主席器重,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出生入死二十年。值得宽慰的是,彭雪枫留有独子,且深受父亲的影响,立志成为军人,为党为民,多年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七、结语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彭雪枫将军虽以身殉国,离我们而去,但是将军风骨永存于世,后人为追悼将军,设立“彭雪枫纪念馆”,修建雪枫墓园,举办纪念大会,要以将军的英雄事迹来激励每一个和平年代下安享盛世的中华儿女。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