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
11月18日立陶宛宣布“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正式成立,时隔3天,也就是21日,中国宣布将中国和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毫无疑问,接下来中国要好好的修理一下立陶宛。就为一个字,原来台湾在立陶宛的办事机构叫“台北代表处”,现在变成了“台湾代表处”,就为这一个字,我们要好好的修理一下立陶宛。
自然而然地,我们都很关心,接下来要怎样修理它?
我们现在能够得到的权威的官方信息就是两个:第一就是把中国和立陶宛的外交关系由大使级降为代办级;第二就是在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方会采取何种必要措施应对?”,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回答是:“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也就是没明说。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唯一的一个官方权威的明确信息是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那么这个降级具体意味着什么呢?能够给立陶宛具体什么样的打击呢?由此还产生新的问题,那就是除了外交关系降级,还有什么招呢?
从最直接的意思,或者说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外交关系由大使级降为代办级,也就是把我们派到立陶宛的外交官的级别,由代表国家元首的大使,降为代表外交部长的代办。
有的朋友认为,工作人员的级别降低了,这肯定是一种下降,但是这种下降,听起来不不觉得怎么狠,不怎么过瘾。
理由是:反正都是办事儿,外交部长的代表----代办,办完事了要给外交部长汇报,因为他只是外交部长的代表,所以不能直接给国家元首汇报。但是外交部长听完汇报后,该给国家元首汇报的,还是给国家元首汇报啊,虽然多拐了一道弯,好像影响不够大。
反过来说,大使确实是国家元首的代表,但是从日常的工作关系来说,也还是受外交部长的领导,通常情况下,他遇到事儿了,也都还是先给外交部长汇报,然后外交部长再酌情给元首汇报。
总之,很多朋友觉得区别不太大,觉得不过瘾。
可是,偏偏除了这一个明晰的官方权威信息以外,至于其他还有什么措施修理立陶宛,官方没说,民间的猜测总觉得有点不太靠谱。于是脑子里面就有很多疑惑,有很多朋友给我发信息或者在后台留言。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对立陶宛的外交关系的降级呢?它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呢?除了这一招,我们还有别的什么招呢?
我的看法是,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身不太严谨。
我们细细的品一下,除了这一招还有什么招?这背后隐含的逻辑是,如果说中国有ABCKEFG几个招,那么外交关系降级就是属于第1招,朋友们更关心的是第2招、第3招、第4招等等。
这个逻辑的本质是,把外交关系降级和其他的招数并列,而我的理解是,外交关系降级这一招,跟其他所有的招,不是并列关系。
那是什么关系呢?我的回答是:外交关系降级这一招,是统揽其他所有的招数的。我们可以这么说,外交关系降级这一招是领导,其他的招数都是下级。
我打个比方:一个国家向另外一个国家宣战,宣战完了,可能海军、陆军、空军都会有各自的招。但是每一个军种的招,都不可能跟宣战相提并论,都是在宣战这个指挥棒下采取的具体措施。
你要说具体宣战这个动作有什么杀伤力,那宣战这个动作通常是发布一个声明,通常是一篇文章,那你说一篇文章有啥杀伤性?但是我们都知道宣战这个动作,是一个统揽全局的东西。
我还想打一个比方,比如在战场上吹冲锋号,你说吹冲锋号能杀死敌人吗?大概率是不能的,声音是很难杀死人。吹冲锋号的战士在吹号的时候,由于他顾不上开枪,他也杀不死人。但是,冲锋号一响,千军万马就冲上去了。
所以,我们不能把吹冲锋号和具体某一个战士的冲锋相提并论,我们不能把外交关系降级和未来将要采取的经济、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具体措施相提并论。
本质上,外交关系降级,不是一个具体的措施,而是一个冲锋号。
那么,现在,冲锋号已经吹响了,接下来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发起进攻呢?
自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领域,这也是在和平时期修理一个国家最常见的手段,更何况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可是有的朋友也有疑惑了,因为立陶宛这个国家实在太小了,小的不能再小了,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人口287万。
在面积方面,立陶宛和中国面积最大的乡----中国新疆的面积为6.56万平方公里的祁曼塔格乡,差不多;在人口方面,它和中国人口最多的县级市----240万人的广东省普宁市差不多。
如果综合起来说,立陶宛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和中国的一个常规的、普通的、中等的地级市的规模差不多。
说实话,如果说中国是大象的话,立陶宛确实就是一个蚂蚁。
这带来一个问题,中国和立陶宛的贸易额很小,2020年中国和立陶宛的双边贸易额是23亿美元,是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是5,800亿美元的1/250。
最近这几年,我们和美国的博弈如火如荼,故事情节眼花缭乱。那是因为中国和美国之间有戏啊,贸易量大啊!可是立陶宛这个像蚊子、虫虫一样的小国,双边贸易额只有中美双边贸易额的1/250,这个贸易战怎么打呢?简直就是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我有高射炮,可是他没有飞机,他只有蚊子,我怎么打他呢?
所以,很多朋友担心,在经济领域修理立陶宛不会有多大的效果。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跟朋友们提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中美博弈当中,如果中美贸易归零,也就是2020年5,800亿美元的生意,一分钱都不做了,对美国有影响吗?影响大吗?
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毫无疑问,这对美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不然美国前几年一直嚷嚷着要跟中国脱钩,他咋不脱呢?你倒是脱啊?你脱下来让我看看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中美贸易归零,对美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那么我们算个账,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5,800亿美元,占美国2020年GDP 20.95万亿美元,多大的比重呢?5,800亿÷20.95万亿=2.77%,不到3%。
那么我们再算个账,2020年中国和立陶宛双边贸易额是23亿美元,占立陶宛2020年GDP588亿美元多大的比重呢?23亿÷588亿=3.91%,接近4%。
那既然占美国GDP3%的中美贸易额归零对美国影响很大,那你说如果中国和立陶宛的贸易归零,虽然只有区区的23亿美元,那么对立陶宛有没有影响呢?
更为重要的是,这23亿美元,对于中国来说,就好比是指甲长了剪下一块指甲,而对于立陶宛来说,就是割下他大腿上的一块肉。
所以我的判断就是,中国和立陶宛的贸易额小,是事实,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低估在经济领域修理立陶宛,可能带来的大效果。
这是一场大象和蚂蚁之间的战斗,我们不能老是站在大象的角度思考问题,觉得一个小脚趾头压下去没多大力量,其实,一个小脚趾头压死一只蚂蚁是足够的。
我们也需要换个位置,站在蚂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换位思考真的很重要啊!
说到这里,我抬起头,发现我的书房的墙壁上竟然还有一只蚊子。现在室内温度是18度,竟然还有蚊子没死,我立刻怒不可遏,拿起苍蝇拍子,啪的一下打过去,只看见苍蝇拍上闪着噼里啪啦的亮光,我闻到了一股尸体烧焦的味道。然后我继续写我的文章,就像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这只蚊子一样。
尤其是,当我发现这只蚊子的时候,我的第一念头不是用苍蝇拍子去打,而是准备用自己的巴掌去拍,因为这样比较顺手。转念一想,用我的巴掌拍死这只蚊子,会脏了我的手,于是我决定不让我的巴掌亲自去拍,而是让苍蝇拍子去完成了这个任务。
我们修理立陶宛,大约就跟我刚才打死这个蚊子差不多吧。
说完了经济手段,我们还有别的什么手段呢?
我的回答是:别的手段很多,但是我们不好提前做计划,因为,要等风来!
我的意思是说,未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只要遇到事了,我们想修理他,随时都可以修理他。
那么,风会不会来呢?要是老半天不刮风怎么办呢?
这个世界天天都在刮风。主要是看刮大风还是刮小风,主要是看我们在哪一阵风里面修理他。
顺手拈来,举个例子吧。
11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据报道,立陶宛在边境附近使用暴力,驱赶滞留在该地区的难民,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赵立坚的回答的关键词是两个:一是“严重关切”,二是“严厉谴责”。
这是个啥事儿呢?
最近这一段时间,白俄罗斯也在修理立陶宛,具体的修理方法也很搞笑。
白俄罗斯每天用航班从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中东地区运送难民到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中东并不接壤,要从那个地方搞难民过来还只能靠飞机),白俄罗斯把这些难民直接运到立陶宛的边境和波兰的边境,然后这些难民就可以很方便的穿越边境到达立陶宛和波兰。当然啦,这些难民到了立陶宛和波兰之后,还可以继续往西欧蔓延。
我们只说立陶宛吧。难民到了立陶宛,你立陶宛这样的民主国家要管吃管喝吧?从长远来讲你要解决他的就业吧?这些难民一时半会儿还很难过上幸福生活,比如大概率会有相当多的人睡在大街上,那么社会治安形势一定会严峻起来,从2015年开始的难民危机的实际情况显示,这些难民去偷个东西,抢个劫,乃至防火、杀人之类的事儿,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所以波兰也好,立陶宛也好,肯定是要阻止难民进入他们国家的。可是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的边境线有400公里长,中间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怎么阻止呢?严格的说,很难阻止。因为不可能在400公里长的国境线上,摆满部队,站满士兵,荷枪实弹来阻止。
即便你都摆满部队,难民来了,你怎么处理呢?靠做思想工作吗?那些难民大老远的就是奔着你来的,既然来就是下定了决心的,一时半会儿做得好他们都思想工作吗?
更何况像立陶宛这样的国家,一天到晚向全世界宣传他们是“自由民主人权的典范”,简直是天堂之国,总之把他们的国家宣传的像一朵花一样的,所以难民们才心向往之,蜂拥而来,到这个份上了,你又荷枪实弹地阻止别人,不让别人去,别人会听吗?
所以,没办法,难免地,就要动粗,动武。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视频,立陶宛的军队把难民们摔打在地上,然后还放军犬去咬他们,场面惊心动魄,惨无人道,典型是侵犯难民们的人权啊!
所以我们中国毫无疑问的,毫不客气地,对他们侵犯人权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予以严厉谴责”。
其实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所以对于立陶宛军队怎么样处理难民,我们也未必一定要着急上火,蹬鼻子上眼,如果立陶宛不作死,我们也可以这样说:
“希望立陶宛和白俄罗斯等相关国家积极开展磋商,妥善解决难民问题!”
可是谁让立陶宛要作死呢?是不作就不会死啊,那我们就不客气了,那我们就要“表示严重关切”、“予以严厉谴责”。
我们对立陶宛外交关系的降级只是一个冲锋号,冲锋号吹响了,就应该在各方面发起进攻。原来没吹冲锋号的时候,按照“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良作风,我们就不一定发起进攻嘛。
我大体的查了一下新闻,可能不一定准确。白俄罗斯从中东运送难民,同时到立陶宛边境和波兰两个国家边境,立陶宛和波兰的军队都用暴力手段对待过难民,毕竟搞这个事也确实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但是我没有发现中国对波兰暴力驱赶难民说什么狠话。因为波兰不作啊。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都是场面上的话,怎么说都差不多。
我觉得那可不是这样,假设下一次联合国安理会开会,专门研究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边境的难民危机问题,那中国就可以极力主张对立陶宛进行制裁,因为他侵犯难民人权。同时在国际场合要把立陶宛侵犯难民人权的事天天说,重点说,广而告之,诏告天下,总之,把它架在火上烤,让他在全世界面前颜面尽失。
这样的事有没有可能发生呢?这毕竟是国家大事,我一个普通的中国网民也不好瞎猜。但是我们可以看一看历史啊,回忆一下往事啊。
1999年2月8日,欧洲另外一个小国家马其顿正式批准了它和台湾建交的所谓“建交公报”。中国第2天,1999年2月9日,就宣布跟他断交。
可是,断交了对马其顿有啥影响呢?
如果我们站在1999年2月9日的时间点上,我们可能也会想怎么修理马其顿呢?
我的回答仍然是三个字:等风来!
那么,风什么时候会来呢?
站在1999年2月9日,中国和马其顿断交的这个时间点上,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风会来,尤其是大风什么时候会来。
当然,当年,大风来的还真快。
当时马其顿国内很不平静,境内的阿尔巴尼亚族分裂武装和境外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互相勾搭,企图分裂马其顿的国家领土,建立一个由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南联盟科索沃地区、马其顿西部地区构成的单一民族国家,国家的名字都取好了,叫“大阿尔巴尼亚”国家。
于是,大量的阿尔巴尼亚族人涌入马其顿。这些人涌入马其顿的身份也叫难民。难民这个身份,没有什么门槛,不需要办证,什么人都可以当难民。
正因为什么人都可以去当难民,所以欧洲,特别是当下的波兰和立陶宛,对于很多中东人想到他们国家去当难民这事儿特别紧张。谁知道难民里面藏了一些什么人呢?比如混几个恐怖分子搞个爆炸什么的咋办?混几个分裂分子分裂你的国家咋办?
当年进入马其顿的难民,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所以不是一般的难搞。他们集结成了武装组织,这事儿就有点大了。而偏偏马其顿自己国家的武装力量非常拉垮,那时候的马其顿境内由联合国的维和部队驻守,主要任务就是防止马其顿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爆发武装冲突。
好巧不巧的是,正当阿尔巴尼亚族难民蜂拥而入马其顿的关键时刻,就在中国和马其顿断交没几天,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马其顿驻守的期限就要到了。期限到了,那就要撤军了。
马其顿那帮同台湾建交的执政当局对联合国安理会说:“不能撤啊,现在正是需要维和部队的时候......”
联合国安理会说:“那行,那我们开个会商量商量,看要不要延期。”于是联合国安理会就开会。
1999年2月25日,也就是中国和马其顿断交之后的16天之后,联合国安理会开会,讨论是否把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马其顿驻守的时间延长。
不要忘了,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一票否决权。一票否决权的意思就是:即便别人都同意,只要我不同意,这事就搞不成。
于是中国也没说什么,就是行使了一下一票否决权。中国当时给出的理由是,“驻防任务有始亦当有终”,就是该开始的时候开始,该结束的时候要结束,不能没完没了。
于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马其顿延期的事就黄了,于是就没人帮马其顿防止民族之间爆发武装冲突的这事,于是马其顿在接下来的日子就焦头烂额。
马其顿勉强撑了一年多,好歹撑到国家没有被分裂,到2000年的11月,实在撑不下去了,于是进行政府改组,那个主张与台湾建交的所谓的“民主选择党”退出政府,而新加入政府的“自由党”,自然是希望恢复跟中国的外交关系。又过了几个月,2001年6月18日,马其顿与台湾断交,然后我们恢复和马其顿的外交关系。
马其顿的这个事儿,对当下的中国和立陶宛的关系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一方面,马其顿和立陶宛都在欧洲,中间隔了几个国家,但都是小国家,直线距离大约也就是中国北京到广州的距离,所以立陶宛如果想学习历史的经验教训,很方便。
另一方面,我们中国人要稍微体会一下“等风来”三个字的意思。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小风天天刮,中风隔段时间刮,大风说不定啥时候就刮。如果遇到小风,我们就恶心一下立陶宛;如果遇到中风,我们就拍打一下立陶宛;如果刮大风,我们就一巴掌把他拍死,就像我刚才打死那个蚊子那样。
当然,如果我们工作稍微努力一点,我们也可以让小风刮成中风,让中风刮成大风,事在人为嘛,这个需要看时机还要看对方表现。
比如当下,因为白俄罗斯专门运送难民到边境,给整个欧洲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于是欧盟和美国就在给白俄罗斯施加压力,于是白俄罗斯也压力山大。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给白俄罗斯打打气啊?那怎么打气呢?比如难民手里本来就没什么钱,还拖家带口的要养活,那么飞机票能不能便宜点?飞机的班次能不能多一点!
我反复说到“等风来”这个理念,虽然我认为也还是能自圆其说,但是难免有些朋友总觉得不过瘾,总觉得,等风来,等风来,那风啥时候来呢?碰到巧马上就来,碰到不巧猴年马月才来。
为了说清楚啥时候刮风这事儿,我就把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边境难民问题再延伸一下,目的是想让朋友们体会一下风啥时候会来,以及小风变中风、中风变大风这事儿。我这可是信手拈来,好巧不巧地等到了这阵风。
白俄罗斯这一段时间在用难民问题恶心立陶宛的同时,还有一个蛮吓人的搞法,那就是对立陶宛提出来领土方面的问题。
9月份,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表示,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是白俄罗斯领土。
请注意,这不仅仅是是否坚持一个立陶宛的问题,而是直接说立陶宛有一块地方是白俄罗斯的,而且,这块地方是立陶宛的首都。
这事是不是有点大?
那么,卢卡申科的这个说法靠不靠谱呢?或者说,至少沾不沾边呢?回答是:还真有点靠谱,非常沾边。
朋友们看地图就知道了,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离白俄罗斯非常近,只有40公里。
我们经常在讨论领土归谁的问题的时候,喜欢说“自古以来”。那要论自古以来,这块地方自古以来还真是白俄罗斯的。一直到13世纪,立陶宛的部落首领占领这块地方以后,这块地方56%的居民讲白俄罗斯语,只有17.6%的人讲立陶宛语。
当然,说自古以来,往往说得有点累,我们说近一点的吧。1919年2月27日,在苏联红军的主持下,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成了一个国家,名字叫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后来维尔纽斯这个地方在1919年4月被波兰的白军占领,1920年7月,苏联红军又把它夺回来了。二战期间这个地方又被德国占领,苏联红军又于1939年把他解放了,解放之后成立的临时行政当局,也是以白俄罗斯为主导地位的。
再后来,在苏联的主导下,这块地方还是给了立陶宛,并且成为了立陶宛的首都。
从某种意义上说,立陶宛现在的首都维尔纽斯之所以归属立陶宛,那是因为苏联这个老大哥强行分配的。就像二战以后,苏联和美国强行的把朝鲜半岛以38度线为界,切成两半一样。
现在白俄罗斯说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是他的,就类似有点像我们的邻居朝鲜说南朝鲜的汉城是他的,意思大概差不多。
你说,是不是还有点靠谱?是不是蛮沾边?
那这个事,咱中国是不是也可以支持一下啊?比如主张他们协商谈判,希望立陶宛不要简单粗暴的反驳和拒绝。协商和谈判嘛,咱中国又不说到底谁的,你们慢慢谈吧,只是,不要简单拒绝。
这一切,全靠意会,不好言传啊!所以我今天比较强调“等风来”这个理念,朋友们要稍微有点耐心,稍安勿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