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发布啦 0 0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但尽管人们都知道这句话,却仍然避免不了在细节上犯错,从而导致一步错而满盘皆输的结局。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偏偏越聪明的人,就越容易忽视细节。

在1938年,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了毛主席身边的秘书上,他做了什么呢?——他给主席递了一根烟,但恰恰就是这根烟,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使之后的事情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这又是为什么呢?在故事的开始,就不得不提一提这位秘书:沈之岳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双面间谍”的传奇人生

沈之岳,1913年2月生人,家住浙江省仙居县。

父亲是一名木匠,他少时好学,勤奋聪敏,受到私塾老师的无比关照。

后来,他又考入复旦大学,是一位妥妥的学霸。

按理说,这样的人跟间谍应该一辈子都扯不上关系,事实也是如此,沈之岳一开始甚至还是个标准的爱国学生:在学校他努力学习先进思想,在校外他四处奔走,积极参与工人运动;

转折就发生在这里——他在参加工人运动的时候被捕了。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连同着那些和他一起参与浦东煤炭公司工人罢工运动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获得了监狱体验券。

一开始沈之岳同学还表现得十分淡定,可是当他看到国民党的军警对他的同学动用刑罚的时候,沈之岳同学就开始慌了,他没有想到,进局子还是一个买一送一的活动。

——怎么办?酷刑是熬不过去的,但也不想因此丢了气节,在这一点上沈之岳同学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

沈之岳同学不愧拥有超乎常人的冷静,在冷汗涔涔的同时,他也瞬间想到了一个计策:他哄骗那些军警说他认识某个国民党的大官,让他们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而那些军警本身核查不便,加上本着“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的原则,反倒对他有所忌惮;不敢对他动刑不说,还让他生活得好好的,沈之岳就这样凭着他的机智在监狱里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沈之岳的谎言最终还是被拆穿了,感觉到智商被玩弄的军警愤怒地走在找他算账的路上,他发誓要让这个不知好歹的年轻人尝尝苦头,但这一次,他却真的被一个国民党高官拦下:

这个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戴笠认为,沈之岳的临危不乱和他高超的忽悠能力简直是做间谍的不二人选,加上他还成绩优秀,是个文化人,比手底下那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虾兵蟹将要好太多。

于是,本着求贤若渴的心情,戴笠便用各种手段,好说歹说的让沈之岳加入了军统组织。

沈之岳干间谍的事业无疑要比当爱国学生“光辉”得多:1937年借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契机,他成功潜入延安,甚至进入了中央最核心的领导班子,在党组织中联通上下,大搞破坏。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1941年经戴笠的介绍,他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接见,还就此拥有了第一个摆上台面的正式身份,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溃逃台湾,沈之岳跟随前去,受到蒋介石父子的重视,给予了他更高的官职。

此后的许多年,他一直在香港、澳门一带从事情报活动,他退休以后,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依然不愿放手,又返聘他当“总统府国策顾问”,直至他1994年去世。

纵观他的一生,从那次监狱之行过后,他就与正常的生活说了再见,然而传奇的是,尽管他作为间谍多方活动,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得到善终,并且得到了“双面间谍”的称呼

后世的史料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他为蒋介石办事,也有人认为他是我党安插在敌方的情报人员;关于这一点学界至今存疑。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潜伏延安——沈之岳的“高光时刻”

沈之岳为何能在间谍行业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要知道,古往今来,历史在闲杂人等身上绝对不会过多停留,他的无数同僚终其一生,也就得到了一个概括的词语——特务。

其实,他能够被史书记载,被后人知道,还是因为他在延安的经历,可以说,在延安潜伏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那么他是怎么潜入延安的呢?让我们把视角拉回1937年,在他加入戴笠的军统组织后,七七事变发生,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

于是戴笠便安排他到延安工作,让他一则搜集搜集情报,二则有机会的话也可以搞搞谋杀,如果杀死一个两个领导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于是他得到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央大学的学生沈辉,这名“学生”跟随着一个教授访问团到达延安,受到了当时我党领导人的热情接见。

在此期间,他举止文雅,风度翩翩,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当为期一个月的访问结束,教授团准备离开时,沈辉,也就是沈之岳同学摇了摇头,表示拒绝:

“我要留在延安,我要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他这样说着。

延安方面也很欢迎这样的知识分子参加革命队伍,但依旧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严格的对他进行了政审。

然而大家都不知道,戴笠早已花尽心思,给他伪造了相关背景,加上沈之岳高超的忽悠天赋,让他不仅顺利通过了政审,并且成功申请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

在抗大,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他获得了当时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的赏识,“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就这样,沈之岳一边在抗大学习,一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边凭借着自己长袖善舞,善于经营的能力,在抗大广交朋友,为他进一步的工作开路。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延安进步青年的表率,众人口中的爱国志士,他结识的各种党内人才也在为他的前途铺路,让他一步一步接近那个梦寐以求的中心,最终成为了毛主席的秘书。

在很多年之后,历史学家们通过对国共历史的多方解密,发现了一件事:除了沈之岳,戴笠麾下再无一人有这个能力潜入中央最高层的领导班子:沈之岳的才能在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历史的结局告诉我们,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被一支烟改变的命运

1938年,他成为了主席的秘书,这时他以为幸运的女神在向他招手:整个组织内,没有人怀疑他,没有人看出他的破绽,而他接近了这个组织最核心的一班人,并且他们毫无防备。

但他不知道的是,也在这一年,命运的转折悄然来临,他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来的这么快。

毛主席喜欢抽烟,作为秘书的他事先就了解的毛主席的所有喜好,于是他时刻准备着毛主席最喜欢的烟,可当他给毛主席点上烟的时候,毛主席却发现了破绽。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主席发现,这个给他点烟的年轻人根本不会抽烟,他抽烟的动作十分生疏,一看就是个新手,可是如果他不会抽烟,他又为何要带着香烟,还偏偏是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牌子,为何才当上秘书,就对自己的喜好这么清楚?

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这个年轻人有问题,他到这里来,一定怀着其它的目的。

毛主席从此对他多了一丝防备,但也找不到直接的证据,所以不久就找了一个借口将他调离了身边,又慢慢的将他调往了一些边缘机关。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后来,随着“戴案”的侦破,在延安一举揪出了几十名特务,那时的沈之岳机灵的切断了所有联系,最终虽仍旧没有被发现,但他也再无机会进入党内的核心:

他人生的高光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在此后的史书中,尽管他能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有关他的记录终究寥寥,终其一生,在他的间谍生涯中,他也没有能够成为像佐尔格那样的风云人物。

回想沈之岳在延安的经历,这一路他过关斩将:通过政审,进入抗大,成为党员,随后又进入我党的领导核心,干成了之前戴笠的所有手下都没有干成的事。

但最终因为一根香烟,基本葬送了他从1933年以来的努力。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皖南事变中的沈之岳

接近中央高层,刺杀领导人的计谋没有得逞,沈之岳心中怀揣着不甘和愤懑;于是他又将手伸向了其它地方:他表面上替我党尽心尽力的工作,背地里又见缝插针的给戴先生递情报。

1941年叶挺和项英率领新四军北上,到达一处名为茂林的地方时,遭到了敌人的猛烈袭击,导致叶挺被抓,项英牺牲。

后来的台湾解密文件显示,正是因为沈之岳的多方活动导致了我党情报泄露,新四军中途被伏,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也导致了数千名战士的牺牲,这些战士没能死在对抗日军的战场上,却悲哀地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皖南事变”,在隐秘的深处,沈之岳发挥着他毫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但这个时候,党内依旧没有发现他的真实身份,1941年,沈之岳受到蒋介石的接见而偷偷离开了延安;结束了他在延安的间谍生涯,完成了他自认为“不枉此行”的延安之旅。

直到1943年,军统成立东南特侦站,将沈之岳任命为站长,他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这时延安的人们才惊恐地发现,这个彬彬有礼的共产党员竟然是一名潜伏在身边的军统特务!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于是党内迅速作出处理,将沈之岳开除党籍,视为叛徒,这段故事才彻底宣告结束。

从1933年沈之岳受到戴笠的游说加入军统成为间谍,到1941年沈之岳离开延安,他已在延安这个革命圣地度过了9年的时光,很难说在这九年里他究竟传递了多少消息,让党内又蒙受了多少损失。

在延安共事的同僚给他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沈之岳当了九年的党员,有七年都是模范;他性格温和,待人和善,内敛含蓄,就像周总理一般。

由此,足可见此人伪装之深,幸而,这颗毒瘤已经暴露,不能继续潜伏在我党内部。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沈之岳在台湾:“军统特务”还是“双面间谍?”

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和南京的解放,蒋介石的败局已定,这时的沈之岳又不得不重新思考:是投靠共产党还是跟着老蒋去台湾?

想到自己已经被当做叛徒,回去必然是讨不到好果子吃的,于是沈之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台湾的征程。

他将在台湾度过自己的一生,1949的新年将是他在大陆度过的最后一个新年。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尽管如此,沈之岳左右逢源的本事还是一如既往地老练:在走之前,他特地去了蒋介石的老家一趟,把当地有名的风景全部拍了下来,这一摞照片瞬间激发了蒋介石的思乡之情,由此也对他更为爱重。

同时,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也对他称赞不已;不得不说,在人情世故这一方面,沈之岳从未令人失望。

由此,凭借着他出众的能力和善于逢迎的本事,在台湾的沈之岳也混得风生水起,一度成为蒋氏父子身边的红人。

1950年,他被任命为“总统府资料组”石牌训练班副主任,专门帮蒋经国训练特务;在1956年和1963年,蒋氏父子又分别派遣他前往台湾、澳门进行秘密工作,这个秘密至今都不为人知。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想必人们都不会对沈之岳的身份有所质疑,他从始至终效忠的都是蒋氏的江山,为他们出谋划策,呕心沥血。

但是后来的学者大多在猜测:沈之岳究竟是军统特务,还是双面间谍?

这份疑问,就来自于中共前国防部长为沈之岳写的挽联,这位部长也就是之前评价沈之岳的那位延安同僚,他在挽联中写道:

“智勇双全,治国有方,一事二主,两边无伤。”

有人说,“二主”就代表着当时的两个政党,沈之岳是我党安插在蒋氏父子身边的情报人员;也有人说,“二主”仅仅指蒋氏父子,跟我党实在没什么关系;

众说纷纭,但不论如何,历史终将翻篇,属于这一代人的故事渐渐走向结局,沈之岳之一生传奇与否,是非功过,皆留与后人评说。

1938年秘书给毛主席点了一根烟,主席随后将他调离:这个人有问题

参考文献

[1] 卢荻. 沈之岳:潜伏阵营的"最大谜题"[J]. 同舟共进,2013(2).

[2] 杭东. “双面间谍”的传奇与谜案[J]. 党史纵横,2013(7):54-55.

[3] 李燕子.沈之岳:国民党最后的特工之王[J].东西南北,2016(07):74-75.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5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