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一群盗墓贼精心策划,在深山里偷盗发掘出了一座巨大的古墓。
那古墓是一座安葬帝王都很少使用的铜墓,墓中棺椁采用了极为少见的玉棺,墓主配着珍贵的金缕玉衣,耀眼的金器银器铺满了整个墓穴,陪同护卫的兵戈甲胄一眼看不到边,古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多得让人数都数不清……
这座震惊世人的墓葬,是江苏省在建国后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不但填补了对江都国历史和文化的记载空白,更让后人管中窥豹的一睹汉代王侯的奢华生活。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江苏盱眙大云山密林中的一股黑烟说起。
盱眙大云山
江苏深山中的神秘黑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上下巍峨五千余载,有名有号的王侯将相、英雄豪杰,繁若星辰、数不胜举。
在这些历史名人陨落归天时,后人必然会移丘挖岭的修建墓地,为他们风光出殡、丰厚殉葬,以表其功德。
古时候的人,希望逝去的先人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带着生前喜爱的物品,继续享受美好的生活,所以随葬的器物都会挑选墓主生前珍爱的珍品宝贝。
丰厚殉葬这事本是后人们的好意,但是墓葬中殉葬的金银器皿、珍稀宝物,却引来了一群卑鄙的窃贼“盗墓贼”。
墓葬
江苏省盱眙大云山旁,有着一个不起眼的偏远小山村。在这个淳朴、和谐的世外桃源里,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其乐融融。但是,在2009年的一天,这个偏远小山村的安详生活,被一声巨响和一股浓烟搅乱了。
当天,正在下地干活的几位村民,突然听到后山传了一声闷响,抬头看去竟然发现山上冒起了一股黑烟。村民们大吃一惊,要知道山林防火是大事,村里的上上下下、男女老幼都知道不能在山上放火玩火。
是谁这么混,胆敢冒大不韪,公然在山上起火弄烟?发现黑烟的村民,急急忙忙地回来喊人,一起去上山查看,这一查就引出了一件大事。
黑烟
深山老林中突现古墓
披荆斩棘地来到山上冒烟的地方,村民们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洞口边,新挖掘出的泥土,堆得老高,洞里面还源源不断地冒出浓重的黑烟。大家都很惊奇,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是谁挖了洞,洞又是干嘛的。
村民们四周查看了一番,没有什么线索,又对着洞里喊了一会,也没有人应答,等到烟气逐渐小了一些,有胆大的村民就下洞去看,这一看竟然发现里面躺着四具尸体。
深山洞窟、死尸横陈,这对丢一只鸡都是大事的朴实村民来说,委实是太过刺激了。
洞窟
一时间,村民们报警的报警、围观的围观,大家纷纷猜测,这偷偷摸摸地挖洞,有可能是盗墓贼啊!
事实证明,村民猜测的没有错,来此研究的专家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这些死者就是一群盗墓贼,他们的偷盗目标就是村庄后山下面的古墓,而这古墓里埋着一位大人物。
又是盗墓、又是死人的,这事在当地疯传一时,大家都知道了村庄后面有着一座大墓,传说里面有着无数的珍宝,并且古墓里还有着凶狠的机关,把前来盗墓的贼人都斩杀干净了。
珍宝
反杀盗墓贼的深山古墓
按理说盗墓贼能发现这座隐藏着深山中的没人知晓的古墓,必然是精通古代丧葬知识的。
而且为了偷盗古墓,盗贼们还动用了像炸药这样的专业工具,不该没有偷盗成功不说,还一下子搭进去四条人命,难道这事真得有什么神异的说法吗。
经过详细勘查,专家发现这事没有存在什么神秘之处,那四名盗墓贼是因为,没有破除古墓严谨的防盗设计,而被炸药冲击波杀死的。
这座一举击杀了四名盗墓贼的神秘古墓,不但规模庞大、而且设计精巧,是古代不多见的珍贵的大墓葬。
炸药
大多数古墓都是人为建设的,墓壁厚度一般非常有限,即使采用了条石、青砖等材料,预防的也是工具挖掘,很少有能够防御现代炸药爆破的古墓。
但是,这座古墓不一样,墓中安葬的是一位大人物,古墓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都出乎了盗墓贼的猜想,所以炸药不但没有起到作用,还成为了古墓反制盗墓贼的“手段”,在千年后灭杀了这一众盗贼。
这座古墓设计得非常精巧,古墓上面有水塘掩护,墓中有着许多木棍、尖石、条石等常规的防盗机关。
在此之外,古墓没有像大多数墓葬那样纯靠人工建设,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方案,将墓穴深深地放入山体的岩石之中,除了受到层层保护的墓道墓门等,四周都被厚厚的坚硬无比的岩石包裹,基本上靠人力打洞是无法挖开的。
同时,在岩石外侧,古墓建有附土层,不但对古墓进行了伪装,让人不容易寻找的踪迹,而且诱骗盗墓者以为古墓墙壁是人工材质,增加了盗墓的难度和危险性。
古墓
松软的外层附土、坚硬的山体岩石,再加上内部的墓壁砖石,古墓构成了数层防御,而且由于各层材料的软硬、性质都不同,对小规模的盗墓人员,人力要求和技术难度都是极大的,在古代也有可能是无解的。
那四名盗墓贼,就是误判了墓壁的材质和厚度,以为炸药能够轻易摧毁砖石结构的墓壁,没成想厚厚的岩石会聚能反弹爆炸力,而被沿着盗洞传输的冲击波能量杀灭了。
这种借用天然地势和材料的设计思路,这种超越时代和技术的墓葬设计方案,真是让后人大开眼界,惊呼佩服。
能够采用这种巧夺天工的墓葬设计,其中安葬的自然也不会是什么无名之辈,更有可能的是极有身份的皇亲贵戚或者高官权贵。
墓葬
安葬在古墓中的大人物
在古墓中,考古专家找到了体现江都王生平事迹的壁画,还发现了许多带有江都王字样的珍贵器皿。
中国历史上的江都王有两位,分别是江都王刘非和他的儿子刘建,两位江都王在位时间很近,如果只是根据出土的器物、铭文等分辨,很难区分墓主的真实身份。
经过仔细的勘查辨别出土的随葬物品,专家们发现了一批刻有“廿七年二月南工官”字样的,专为陪葬而制造的耳杯。
并且,根据史料记载,第二位江都王刘建,继位不久后,就因为反叛的罪名被处死,不会提前预备并烧制安葬用的器物。
通过这些综合考证,专家认定古墓中安葬的是汉武帝刘彻的哥哥,江都王刘非。
刘非
刘非是汉景帝之子,在少年时即领军作战,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是个有勇有谋、少年英豪之人。
江都王刘非,是汉朝少有的能够善终的王室诸侯,虽然他一直被汉武帝所猜忌(史书记载,在匈奴进犯时,刘非上书表示自己愿帅军去击匈奴,但刘彻不许),因为刘非在汉军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所有在生前没有遭受迫害。
而在江都王刘非死后,他的儿子刘建被人举报谋反,在汉武帝下令彻查时,刘健用自己的衣带自杀身亡。
江都王刘非就是这么一位,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猜忌不已,但又无可奈何的大人物。
世事无常,恐怕江都王刘非至死都没有想到过,他精心安排、无人知晓的墓葬,在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后,竟然被一群盗墓贼发现了。
汉武帝
江苏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盗墓是受人唾弃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盗墓贼的发掘,人们就有可能无法找到江都王刘非的墓葬,大山会将这个秘密深深掩埋。
在任凭时间流逝后,这座古墓中的珍品,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安置,就有可能损毁殆尽,造成巨大的遗憾,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盗墓贼也算是起到了一些正面的作用。
但是,无论如何盗墓都是不应该的事情,也许有人会狡辩说考古也是一种“盗墓”,但实际上这两种行为,一种是以获得私利为目的,以损害古墓为手段;而另一种则是以求索历史真相为目的、保护历史遗迹为手段的,是有本质区别的。
墓葬
由于大云山深处的这一股黑烟,引出深埋千年的王侯古墓,让珍贵的汉代文物和历史资料,得以重见天日。
汉代人“事死如事生”,希望将现实的生活照搬进另一个世界,因此墓主生前的物品、器具尽可能放入墓中。
经过几千年的岁月轮回,曾经权倾一时、率领千军万马的王侯,江都王刘非已经化为古墓中的枯骨,但是随他殉葬的物品中,却有着许多金缕玉衣、皇家珍品等罕见文物。
金缕玉衣
江都王刘非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是我国现今发现的第八套,而王侯玉棺则是国内仅存的两套之一,这些珍贵的文物,既是中国历史的实物见证、也是华夏文明的文化承载。
江都王刘非墓葬中出土的王侯文物,现在陈列在江苏省博物馆中,大都成为了镇馆之宝,大家如有机会,可以去一睹为快,去看看公元前王侯贵族的奢华生活以及神秘墓葬。
参考文献
[1] 考古迷案. 江苏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江都王刘非墓葬. 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年09月05日 16:09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