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2月2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火炬“飞扬”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开展为期3天的接力。
在这之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李佳军曾作为北京冬奥会中国首棒火炬手,将奥运火种从希腊接来中国,为这3天的冬奥会火炬接力开启成功一步。
这一光荣而备受瞩目的任务能够落在李佳军的肩上,在他看来,这是对自己从事冰雪运动41年努力付出的肯定,也是对自己长期推广冰雪运动的肯定。
李佳军曾是在中国短道速滑顶点“飞扬”的人。 1996年世界杯,他夺得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首个世界冠军;1998年长野冬奥会,他夺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银牌,成为中国首个夺得冬奥会奖牌的男子运动员;1999年又加冕世锦赛全能冠军……
在体育项目中,每前进一步都是对运动员的鼓励,李佳军喜欢这种感觉,每次哪怕是一小步的进步,都让他更加投入。虽然也有遇到瓶颈或者苦难的时期,但是李佳军知道,困难不可怕,重要的是坚定信心。
在他当运动员的年代,项目怎么训练、器材怎么调整,都没有成熟的参考,要靠自己去摸索。练了一年之后发现成绩没有进步,可能说明这一年的训练安排部署存在问题,要经常总结。
第一次参加冬奥会的时候,李佳军的成绩只有十几名,为了下次奥运会名次前进,他不断努力,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夺得了银牌。在奥运会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是每个运动员的最高梦想,站在距离金牌一步之遥的地方,李佳军想,再努力努力,自己是不是可以冲击金牌。
但是体育的魅力就在其不确定性。冬奥会银牌与金牌看似一步之遥,实际上想要站在这座领奖台的“c位”,并非易事。冬奥会4年一届,决定了,就意味着4年的坚持和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1998年长野冬奥会,带伤出征的李佳军在冲刺的最后时刻,仅以0.053秒的微弱差距与冠军失之交臂。
不能因为一两次失败或者挫折就放弃,运动员时期,李佳军参加了4届冬奥会,每一次冬奥会他都会向最高目标冲刺和努力,但最终并没有达到夺冠的目标,虽然留有遗憾,但是李佳军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被大家所认可,这也是成功。
坚持参加4届冬奥会,李佳军觉得,“除了喜欢,奋斗路上的细节和乐趣,也是坚定前进路上的动力。”
在赛场上,因为喜欢,也因为“想挑战自己”的动力,他的职业生涯中,夺得了27个世界冠军。
走出赛场,因为喜欢,他将更多精力聚焦在推动国家冰雪事业的发展上。作为竞赛和大众冰雪运动的推广者,李佳军依然坚守在曾经为之努力拼搏的冰雪运动领域。
如今,北京冬奥会箭在弦上,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冬季管理中心训练二部负责人、冰雪运动推广大使,李佳军的脚步更忙了,关注的目标也更广了,看得也更远了。
“成功路上没有什么顶点,我以前取得了很多成绩,一定会有人取得更好的成绩,超越自己。”李佳军不怕被超越,在他看来,只要努力到了大家都会认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