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本书的序言时,又再次看到了这样的观点(上一次是前几天在今日头条上看到的,就是那篇《走投无路的量子力学》):双缝实验中一个光子或者电子,能够同时穿越两条缝隙(柳振浩 著《生命藏在量子中)。
在双峰实验中,我们朝双缝一颗一颗的发射电子,积累足够长的时间。仍然会在后面的屏幕上得到干涉条纹。这意味着1个电子可以同时以50%概率穿越两条缝,形成两条波(腾讯网,2019年11月16日)。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完全是一种主观错觉。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光子是按着螺旋曲线运动的,产生类似于涟漪的运动形式,从而不断向四周不断扩散。
由于我们目前大多数人尚没有认识到,光子是位于不同的多条轨道上,并按着螺旋曲线运动的方式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再加之,给我们产生的错误视觉就是那个根深蒂固的的观念——光是按直线的方式来传播的,受到这一已成为科学常识的观念的影响,因此就容易形成一个光子必须同时通过两条缝隙的假想。 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 21:01
与观测结果和量子理论以及一系列实验相符合的唯一解释是,每个单独的电子或者光子(包括巴基球)从光源出发大探测器的过程像波动一样(这一点可以接受),每个光子同时通过两个缝(P64,同上。最不能接受的臆想是,每个光子同时通过两个缝,而且并认为这是唯一的解释),这真的是唯一的解释吗?
双缝实验中,单个光子实验能够达到和光源一样的实验效果,就此一点,确实非常有力地证明了光的量子性。
问题就出在,这个所谓的“唯一”解释焦点只是注意到了想解释一个光子如何通过两条缝隙的问题,而忽略了在探测器上为何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样的事实。如果只认识到光子是波,而忽略了不同的光子实际上是有着不同的轨道的,否则,又怎么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其实正是由于存在着不同的轨道,才让我们看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才是双缝实验的唯一解释。 2020年5月17日星期日 16:47
最为关键的是,为什么我们一定非要认为是一个光子同时穿过两条缝隙,如果是这样的话,有没有思考过这假设的背后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有两种可能,第一,量子不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这显然与假设相矛盾,因此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意味着只要是波的形式,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是这样,是不是显得非常荒唐!因为那就是说,一物可既以在这里存在,也可以同时在另一处同时存在,如是这样,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存在,还是两者都是真实的存在?
其实要做到检验一个光子是否可以同时从两条缝隙中通过的问题,同样可以用双缝实验来验证。只不过,这次粒子源只是一个光子,同时将粒子探测器放在双缝的位置,标记光子到底从那一条缝隙中通过。如果最终验证的结果是光子只是从其中一条缝隙中通过,那么就可以证明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2020年5月18日星期一 7:36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