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不要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邓小平用一妙招,缓和中苏关系

发布啦 0 0

红场上的葬礼

1982年11月15日,莫斯科红场上庄严肃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上一任领袖勃列日涅夫的棺木静静地躺在红场上,葬礼最终在列宁同志的墓旁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伫立在两侧,一面是社会主义国家,一面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在两方大多是国家领导人的队伍中,我国却仅有一位外长出席,我国敬献的花圈也被放在了十分显眼的位置,不难看出苏联方面对我国的重视。

中国要不要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邓小平用一妙招,缓和中苏关系

勃列日涅夫葬礼

此时中苏两国之间没有参加两国领导人的葬礼已经有30年之久了,上次还是周总理在1953年率领代表团参加斯大林的葬礼,毛主席去世时,我国谢绝了外国领导人参加的请求,这也就是30年没有相互参加的原因。

此次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的这位外长就是长期跟随在周总理身边的黄华同志,黄华外长是邓小平同志几经思虑之后做出的选择,当时国内最适合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的也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了,因为此前周总理奠定了我国的外交事业,但此时周总理已经与与世长辞,黄华同志此前曾长期跟随周总理,对国际局势十分了解。

中国要不要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邓小平用一妙招,缓和中苏关系

黄华同志

黄华外长先是去了苏联驻华大使馆吊唁,然后为了为国家节省外汇,只订了一架普通班机就出发了,邓小平同志又想到了一个能够打开中苏外交新局面的好办法,那就是以黄华外长的名义,发表一篇谈话,并且通告给了苏联方面,直到黄华外长落地,苏联外长伊利切夫紧紧握着他的手,并对谈话内容赞不绝口时,才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不禁感叹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高明之处。

这份谈话对中苏关系起到的作用极大,并且在黄华外长落地之前还被加急送到了苏联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手中,安德罗波夫大喜,要求报纸第二天就刊登这份谈话,黄华外长也因此位列社会主义国家一侧的阶梯第一级,还被特别许可带了四名陪同。

中国要不要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邓小平用一妙招,缓和中苏关系

安德罗波夫

葬礼结束后,黄华外长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一同移步克里姆林宫与接任总书记的安德罗波夫会面,安德罗波夫与各位依次例行30秒握手、问候,与黄华外长却紧紧握了3分钟,此次去到苏联的整个过程中,我国代表团受到的都是最高礼遇。

甚至黄华外长启程回国之前,还收到了安德罗波夫邀请他参观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要知道这可是苏联十分机密的地方,苏联方面还专门安排了正在太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向黄华外长致以问候,黄华外长十分慷慨的回应,并且祝福宇航员安全返回。

此次出席苏联领导人的葬礼极大的改善了中苏之间的关系,但随着勃列日涅夫的逝世,这个伟大的红色国家已经不可扭转的有了日薄西山之势,即便此时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也是积重难返,尤其是安德罗波夫在任仅一年零三个月就因病去世,这个巨大红色国家的陨灭更是不可挽回了。

勃列日涅夫与苏联余晖

勃列日涅夫1906年的12月19日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冶金工人之家,勃列日涅夫的履历可谓是十分完美,工人家庭出身的他接受了完整地教育,并且就有了进入工厂做工的经历,17岁的他就加入了共青团,1927年,21岁的他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政府。

中国要不要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邓小平用一妙招,缓和中苏关系

青年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还曾经在二战爆发时应征入伍,但他带领的队伍并没有接触过什么大的战斗,勃列日涅夫在这其中也拿到了一些军功,后来勃列日涅夫所在的军队被列入了赫鲁晓夫的指挥,两人也因此结识,后来勃列日涅夫退伍后又在乌克兰担任了一系列重要职务。

这些年的经历给勃列日涅夫的简历上添上了一笔又一笔重要的履历,工人、学生、军官、基层官员,这些经历让勃列日涅夫在苏联迅速爬升到了中央,进入了斯大林的视线,在旁人看来,勃列日涅夫应该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既能带兵打仗,又能管理政务。

1952年的10月,斯大林在苏共十九大上拿出了一份中央主席团名单,勃列日涅夫就在其中,此时的勃列日涅夫年仅46岁,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改变了他的命运,先是半年后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接任,跟随他多年的勃列日涅夫也得到了提拔,1960年时更是当上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这年他55岁,成为了名义上的苏联国家元首。

而在一年以前,他也获得了在西方国家媒体面前露面的机会,那是1959年,纽约与莫斯科同时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展览会,苏联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模型、巨大的社会主义工人塑像让世界人民看到这个巨大红色国家的风采。但美国方面却出人意料展现的只是日常生活所用的东西,洗衣机、冰箱、爵士乐、高跟鞋,同样也是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这次展会还有一次十分著名的厨房辩论,就是赫鲁晓夫与尼克松在会上站在摆成厨房的展厅中开始了唇枪舌剑,著名的历史画面中,尼克松激动地用手指着赫鲁晓夫,就在媒体记者想要把这个历史性的画面记录下来时,勃列日涅夫也在其中,本想拍的两位主角分列照片两侧,只留下了侧脸,反而是勃列日涅夫站在中间,留下了一张正面特写。

中国要不要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邓小平用一妙招,缓和中苏关系

厨房辩论


1964年10月14日,在两方势力角逐之下,苏共中央全会召开,勃列日涅夫反而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启了他长达18年的执政时期,此时的苏联已经达到了顶峰,美国也由于陷入越战泥潭,于是勃列日涅夫在上台以后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

他先是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控制,与以埃及、印度等亚洲非洲的国家加强联系,签订了一大批“友好合作条约”。这一系列行为更是让冷战中的局势变为了苏攻美守,苏联在世界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为了彰显国力,勃列日涅夫在1981年北约成员国各国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派出观察员来到波罗的海观看一场军事演习,9月4日,波罗的海沿岸,来自北约各个成员国的观察员们翘首以盼这场苏联组织的八一军演,他们不会想到,一会即将映入他们眼帘的,将是一场猛烈的钢铁洪流。

战机从头顶呼啸而过,50万的苏联红军缓缓开来,新式坦克、装甲车以及各种机械化军队十分雄壮,宛如一股钢铁洪流,这些来自北约成员国的观察员们有理由相信,苏联能够在一周之内,让这股钢铁洪流涌向西欧各国,他们想去任何地方都不成问题。

中国要不要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邓小平用一妙招,缓和中苏关系

八一军演

西方领导人们更是大为震撼,就在军演开始之时,西方各国就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生怕苏联利用军演分散注意力而偷偷的向欧洲各国出兵,美国也被震惊了,理论上,如果苏联想要对西欧各国出兵,等不到美国到达,苏联的计划就已经成功了。西方国家的这些反应达到了勃列日涅夫想要震慑各国的目的。

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确实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美国仅有2万3千多枚核弹头的情况下,苏联拥有3万2千多枚,但作为代价,就是苏联的财政问题,军费开支占到了全国GDP总量的17%,这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民营经济凋敝,苏联的经济全面失衡。

同时,世界处在美苏两大国的紧张对峙之中,核武器的出现更是让世界陷入了被核恐怖笼罩的威胁,尤其是在1962赫鲁晓夫还执政的时候,古巴导弹危机让美苏两国剑拔弩张,短短十三天,就将全世界人民置于了生死存亡之境。

中国要不要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邓小平用一妙招,缓和中苏关系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畸形的经济结构给苏联埋下了解体的祸根,这位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或许感觉到了,但他看不到那一天了,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突发心脏病去世,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这件事情的发生,苏联方面为了继续彰显自己的国力,就向世界各国发出了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的邀请,中国也在其中。

安德罗波夫的算盘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接替他职务的是时任克格勃主席的安德罗波夫,1914年出生的安德罗波夫是一名有着丰富工作经历的共产党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担任了苏联党、政的重要职务,尤其是在1967年起担任了十五年克格勃主席,直到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才接任了苏联领导人。

作为苏联的新一任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葬礼也要由他负责,葬礼的所有细节可能都会反映出苏联的国力,因此安德罗波夫事无巨细的安排着一切。

但在安德罗波夫的心中,有一件事情一直是他的心病,那就是中美建交,一切的源头都是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情报机构,能够独自匹敌美国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的这样一个情报机构,所有行动都不需要计划预算的一个情报机构,竟然在安德罗波夫在任期间,没有发现基辛格曾经秘密访问过北京。

中国要不要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邓小平用一妙招,缓和中苏关系

克格勃徽章

以至于在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举世震惊,苏联更是被这一突发情况打乱了阵脚,此时正是国际局势风起云涌之时,在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下,美国就能轻松的迅速抽身越南,而这样的后果就是,美国能够专心的对付苏联,很显然这十分危险,所以这件事也被安德罗波夫记在了心里。

但中国此时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已经不容小觑,即便是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也要将中国纳入考虑范围,现在对于安德罗波夫来说,他要庆幸自己曾经没有对中国口出狂言,为中苏关系埋下祸根,所以他也想通过此次葬礼,来缓和中苏关系,但怎样利用这个幸运的地方成了难题。

当然,安德罗波夫也不会一厢情愿,他会怎么做也将取决于中国方面在出席葬礼会有什么样的方式与表达的意向,所以当他在清晨看到中方发表肯定勃列日涅夫功绩的谈话时,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黄华外长也得以在葬礼上受到礼遇,因此还是不得不称赞邓小平同志的谋略。

其实勃列日涅夫在去世前不久曾经于1982年3月24日在中亚塔什干发表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主要说明了苏联对于中国的态度,其中还提到了台湾问题,这次谈话其实就释放出了苏联方面将会对中方进行谈判以缓和中苏关系,但勃列日涅夫没有等到这一天。

邓小平同志也不想放弃这次机会,还说不要拒人千里之外,外交部也根据指示迅速做出反应,两天后的记者会上也表明了希望看苏联实际行动的态度。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继任的安德罗波夫没有攻击过中国这一点,也是我国派出代表团出席葬礼的原因,这次出席葬礼确实是检验双方实际行动的好时机。

这次行动也确实让中苏环境缓和了一些,中国此时的改革开放也获得了更好的国际环境,安德罗波夫在继任之后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国经济也开始了腾飞之路,但对于苏联来说,十分不幸的是安德罗波夫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之后,与世长辞,其实安德罗波夫在继任之初就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身体十分不好,在他去世时,中国方面派出了时任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出席葬礼。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6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