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如果说起阿尔巴尼亚,估计只有老一辈人才能有些印象,阿尔巴尼亚的香烟味道真的不怎么样。至于年轻人估计对其完全不了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个国家也逐渐呈现在国人的面前。但关于这个国家的报道,已经变成了人口买卖,军火交易,制毒贩毒等。
据了解,欧美的性工作者中七成以上的女性来自阿尔巴尼亚以及东欧和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人产业中的女性演员中阿尔巴尼亚人也拥有着绝对的数量。
苏联解体以前,阿尔巴尼亚走私的军火占整个欧洲地下贸易的八成以上,每月仅从意大利获取的收益就超过9300万欧元。
在阿尔巴尼亚在国人的视野里消失的这些年里,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呢?
一、“孤傲”的山鹰之国
阿尔巴尼亚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巴尔干半岛,北部是欧洲的火药桶南斯拉夫,东侧紧邻希腊。境内东北部是群山,靠近西南方向的沿海是大片的平原地形。
阿尔巴尼亚并没有受到泛希腊地区的文化影响,他们崇拜的是自己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自诩为山鹰之国。
山鹰之国
曾经的阿尔巴尼亚由于温暖的地中海气候,也是巴尔干半岛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直到二战结束后的苏联反攻浪潮中,社会主义政府上位。
当时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名叫恩维尔·霍查,同时他也是阿尔巴尼亚近代历史的开端。
恩维尔·霍查曾去过法国留学,二战期间,他率领当地的反法西斯游击队抵抗入侵,1944年,霍查率军攻陷首都地拉那,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于1945年成为了阿尔巴尼亚的国家领导人,开启了长达40年的统治。
霍查执政期间,大力发展经济,工农业和医疗事业均有较大发展。和阿尔巴尼亚历史上的其它统治者相比,霍查做得相当不错。
恩维尔·霍查
一个专注于治理国家的领导人,是不会在国际社会闯出这么大的名头的,只会和独联体的其他国家一样默默无闻。
而让阿尔巴尼亚如此声名狼藉的原因,就是霍查那祖安式的外交态度。
霍查在外交上得罪了多少人呢?仅次于上一篇中提到的冈比亚和非洲的卡扎菲。属于基本把五常得罪了个遍。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阿尔巴尼亚天生和资本主义国家绝缘,直接在国际社会上拉黑了以英美为首的北约国家。
北约
值得一说的是,可能在法国留过学的原因,霍查一直没有发表过针对法国的言论,只是没有与其产生过交往,这也是阿尔巴尼亚不如前面两位的原因。
1948年,苏联和南斯拉夫交恶,对于这个巴尔干半岛上的老大哥,曾经大力援助过自己建设的国家,霍查想都没想就直接拉黑了对方。对于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霍查更是在国际社会上大肆攻击,不留丝毫情面。
霍查本人是斯大林的崇拜者和坚决维护者,在动作和立场上坚决向斯大林领导的苏联靠齐。
1956年,苏共20大召开,在大会上,赫鲁晓夫第一次提出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霍查崇拜的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而是斯大林主义,因此霍查再次开始了对苏联以及赫鲁晓夫的攻击。并且于1963年彻底拉黑了苏联,自绝于社会主义阵营。
赫鲁晓夫
甚至在赫鲁晓夫下台后,霍查仍表现出对苏联的深恶痛绝,表示要不断揭露苏联的罪恶行径。
美国看到阿尔巴尼亚和苏联交恶后,第一时间伸来了橄榄枝,希望在巴尔干半岛埋下一颗钉子,将其打造成南斯拉夫一样的窗口国家。
霍查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地坚定,他说:“我们阿尔巴尼亚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和美帝国主义产生一点关系!”
1968年,“布拉格之春”爆发,已经和苏联有了嫌隙的阿尔巴尼亚担心苏联接下来,会把矛头指向自己,于是宣布退出华约,拉黑了一大片东欧国家。
北约和华约态势
至此,阿尔巴尼亚成为了冷战历史中极其罕见的同时得罪两大阵营的国家。
当时国际上,仍然和阿尔巴尼亚建交的国家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中国。
为了援助阿尔巴尼亚,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物资和人力援助。当然,阿尔巴尼亚确实对中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1960年6月,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企图孤立中国,但由于阿尔巴尼亚力挺中国而告失败。
阿尔巴尼亚一直是各届联合国大会上,提议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提案的主要发起国之一。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上,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阿尔巴尼亚功不可没。
中国恢复合法席位
可再多的援助也满足不了阿尔巴尼亚的欲望,尤其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霍查觉得自己居功至伟,向中国索要援助时,更是狮子大开口。为了缓解阿尔巴尼亚的粮食危机,中国甚至从加拿大采购粮食支援阿尔巴尼亚。
中美关系缓和以后,霍查觉得中国的所作所为背叛了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跑去质问中国。到了80年代,霍查终于拉黑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友好国家中国。
然后,霍查开始攻击第三世界国家和不结盟运动。至此,地球上所有的国家已经全部被阿尔巴尼亚拉黑。
二、碉堡了的碉堡之国
在得罪了所有的国家之后,霍查觉得自己是唯一真正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毛遂自荐成为国际共运的领袖,提出了所谓的“霍查主义”,可惜此时的国际社会上已经没人搭理他。
霍查觉得国际上已经没有了一个好人,所有的国家都是邪恶的,于是阿尔巴尼亚取消了外语教育,因为和外国已经没什么可以交往的了。
为了增加侵略者的攻坚难度,增强阿尔巴尼亚军队抵抗的力量,阿尔巴尼亚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长时间的战略基建工程。
据统计,阿尔巴尼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共建设了70万个钢筋混凝土堡垒,平均每一个小时都有一个碉堡建成,其中大部分是半球形的埋藏地堡。
半球形地堡
这个数字比整个国家的军队都多,阿尔巴尼亚的军队总人数为1万8千人,平均每名士兵要防守接近40个碉堡。即使是算上平民,在霍查时期,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个碉堡。
这些堡垒分布在阿尔巴尼亚的各个角落。据说在今天的阿尔巴尼亚,农民每天干完农活,只需要把农具扔进田间地头的地堡,上一把锁就可以回家了。省时省力又安全,反正没人去管。
修筑这些碉堡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南斯拉夫、苏联和中国,没错,就是前后给予阿尔巴尼亚大量援助又被拉黑的三个国家。
修建这些碉堡花费的资金是当初法国马奇诺防线的两倍,材料消耗是三倍,但是却没有必须的联通地道和军火库等设施。每一个碉堡完全就是一座孤岛。
马奇诺防线
拆毁这些碉堡的花费是多少呢?苏联国防部算了一笔账,大概需要三十万士兵、三千辆坦克攻击两年半的时间才能彻底摧毁,然后拿下来的,是一块出了石头和农作物毫无产出的土地。
同时,阿尔巴尼亚储存了大量的军事武器,中国生产的步枪储存了75万支,子弹超过10亿发,其中还包括目前国内都没有的,质量最好的一批63式步枪。这还不算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军火。
《军火贩》
在2016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军火贩》中,主角就是被伪装的中国子弹骗到了,误以为是苏联产的原装货。在电影《战争之王》中,也有相关的描述。这些武器,也将是未来欧洲黑道的主力装备。
1985年,霍查去世,他的支持者们宣称像霍查这种圣人不会死亡,祭奠他时也是说,纪念霍查统治永生XX年,甚至在他的墓碑上也只写了生日,没有写忌日。
但在第二年,霍查的墓碑就被他的私人医生萨利·贝里沙派人给掘了。埋到了平民墓地里。
霍查的墓地
萨利·贝里沙在给霍查担任私人医生期间,厌烦了霍查的统治,就自立出去组建了民主党。
1989年的东欧剧变也波及到了阿尔巴尼亚,1991年劳动党更名为社会党,霍查的副手米兹·阿利雅成功当选为国家领袖。萨利·贝里沙宣布不承认选举结果,逼迫社会党重新选举,并一举成为新的资产阶级政府领袖。
萨利·贝里沙
话说,不承认选举结果这点总是感觉那么眼熟呢?
新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府加紧了经济改革,然后就又跳进了更大的坑里。
三、全国性的庞氏骗局
1919年,美国人查尔兹·庞兹在波士顿发明了一种新的骗术,就是用新投资人的本金支付旧投资人利息的方式,然后不断吸取新的投资,直到最后资金链断裂为止。这一方式也被人们称之为庞氏骗局。
查尔兹·庞兹
之后这一骗术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由于祖师爷实在太过出名,接下来的骗局大多是小打小闹。但直到20世纪末的阿尔巴尼亚,人们才意识到庞氏骗局会造成多大的威力。
贝里沙上台以后,阿尔巴尼亚境内依旧腐败丛生,工作效率低下。和当时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国有企业转型艰难,资不抵债破产的不在少数。
1994年,作为国内经济支柱的三大银行中两家,坏账率达到了惊人的50%以上,剩下的也好不到哪里去。接下来各大银行迎来的就是挤兑的狂潮,老百姓担心银行破产,纷纷把自己存在银行里的钱取出来存在家里。
为了拯救银行,阿戈巴尼亚开始限制贷款条件,增加贷款利率,同时贷款的实际发放金额只有申请额度的45%,只有“九出十三归”的一半,比高利贷还狠。
并且银行的工作效率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同一银行不同支行之间的转账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老百姓对国有银行彻底绝望了,只能自己想办法。
银行挤兑
于是和苏联黑帮的崛起一样,阿尔巴尼亚的民间融资借贷公司开始进行贷款业务,不过他们借贷给的是阿尔巴尼亚的企业。
因为这些公司实际上是填补了国有银行的业务空白,因此一开始的贝里沙政府并没有采取措施封禁这些公司,甚至还支持他们的发展。
但是,很快这些公司就发现了更为优秀的借贷人,就是阿尔巴尼亚本地的走私集团和黑帮。
1991年开始,南斯拉夫内战爆发,同一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几方势力纠缠不清,人脑子都打成了狗脑子。再加上国际社会的制裁和禁运,走私成为了南斯拉夫各方势力获得资源的主要途径。
阿尔巴尼亚靠着是南斯拉夫邻国中,唯一拥有海岸线的穷国,很快阿尔巴尼亚的走私事业开始蒸蒸日上。你要你有门路,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就是分分钟的事。
阿尔巴尼亚的位置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走私的本金从哪里来呢?走私集团和当地的借贷公司就像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双方的业务正好互补,于是整个阿尔巴尼亚的民间资本就成了当地走私集团的资金来源。
经过随后几年的发展,贩卖人口、非法移民、走私人口、军火贩卖,阿尔巴尼亚的走私和黑帮势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和意大利黑手党一样的毒瘤。
甚至当时整个东欧甚至欧洲的黑道势力,都可以从阿尔巴尼亚民间借贷公司手里获取资金。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举国之力帮助黑道势力的发展。
由于这样来钱实在是太快,在这个只有200万人口的小国里,就拥有一百多家融资公司。在当时的阿尔巴尼亚,基本上只要是个人,就能跟走私集团或者民间借贷公司扯上关系,毕竟这个国家就那么点大。
靠着高额的利润,黑帮和借贷公司也愿意支付如此高额的利率,融资的回报率也逐渐水涨船高,同时又吸引了大量的老百姓的资金,如此循环之下,阿尔巴尼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期。
意外发生在1995年年末,为了实现地区和平,联合国取消了对南斯拉夫各国的制裁,南斯拉夫各国可以自由进出口各种物资。于是,阿尔巴尼亚融资集团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没了。
南斯拉夫
接下来等待融资集团的,就是因无法支付储户的高额利息而资金链断裂。可此时的阿尔巴尼亚融资集团们已经无法回头了,只能硬着头皮把储户的本金作为利息支付给他们,接着吸纳新储户的资金。
这是所有解决办法里最糟糕的一条。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靠着再次抬高的利率,融资集团们居然暂时躲过了一劫。
阿尔巴尼亚作为一个从人口和面积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小国,为了吸纳更多的资金,各大公司之间的内卷就开始了。
从1996年开始,各大公司的回报利率就开始增加,仅1996年7月份,利率就从10%提高到了30%,三个月后就达到了惊人的44%。这意味着三个月不到的时间,投资的本金就能翻一番还多。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霍查时期以来持续的封闭政策让阿尔巴尼亚人民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金融业,新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府更是连庞氏骗局都没有听说过。老百姓都不干活了,一个个都把土地和牛都卖了,坐等收利息。
1996年11月,整个阿尔巴尼亚融资集团从国内获得的资金总额为20亿美元。对于这个欧洲第一穷国来说,基本上达到了挖地三尺的程度。
同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先后警告阿尔巴尼亚的融资行为,但是贝里沙政府对于这样的警告是熟视无睹,就当放了个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因为当时政府的钱,也是通过融资获得的。阿尔巴尼亚政府宣称,这是他们独有的人民资本主义道路,他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甚至连贝里沙几次竞选的胜利,都是靠着这笔钱的支持。
到了1997年,阿尔巴尼亚,你的事发了!
四、崛起的阿尔巴尼亚匪帮
1997年1月,老百姓彻底掏不出任何一美分的钱了。先后两家大型的融资公司宣布破产,阿尔巴尼亚到了梦醒时分。又一次的挤兑风潮降临了所有的融资公司。此时的融资公司是真的一滴都没有了,公司高层早就携款潜逃,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
取不到钱的老百姓开始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此时的电视上,播放的还是一家融资公司的广告。
示威游行
特别的是,这家阿尔巴尼亚最大的融资公司VEFA,是贝里沙政府的资金来源,包括议长在内的多名高官曾出席该公司周年庆为其站台。
愤怒的人民把矛头转向了政府,阿尔巴尼亚南部开始出现大规模骚乱。1997年1月24日,外交部长亲自和市民谈判,被人群围殴,特种部队拼死才救下一条命。
同年2月份,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发罗拉的一批军警加入了抗议人群,向市民泄露了军火库的位置,很快全城人民武装了起来,占领了城市。阿尔巴尼亚正式陷入了内战。
之前的选举结果,被贝里沙的民主党蓄意煽动破坏,社会党不得不宣布下台。这次趁着这次机会,社会党开始了反击。当月,社会党就占领了除首都外的所有城市。
3月份开始,在同样被骗的大量军警倒戈之下,贝里沙政府彻底失去了反击能力。3月12日,社会党占领首都地拉那,首都人民占领了军火库,释放了关押在三座监狱的犯人。
国防部长见势不妙,带着老婆孩子跑到了意大利,贝里沙跑到了地中海的船上,向世界各国求援,但是此时的世界各国觉得没有油水可捞,就没有同意。
紧接着,希腊和意大利就后悔了。
攻占首都之后,社会党没能及时成立政府,控制住局势。很快在周边国家就出现了手持重型军火抢劫银行和珠宝店的案件。
阿尔巴尼亚匪帮
前面提到过,阿尔巴尼亚拥有一笔数目及其巨大的军火。在无政府状态,这些军火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谁拿到就是谁的。大量武器流入民间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于是在给与了资金支持后,1997年的阿尔巴尼亚又给欧洲黑帮提供了巨大的武器支持,欧洲各国的防弹衣和保险业务也都迎来了黄金时代。
据说在1998年新年来临之际,身无分文的阿尔巴尼亚人民用军火代替烟火庆祝新年,砸死砸伤多人。
1997年3月末,联合国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安理会授权法国等八个国家组成联军进入阿尔巴尼亚,开始镇压动乱,协助成立新政府。
联合国安理会
此时的阿尔巴尼亚穷到了家徒碉堡的地步,多年的援助和经济建设全部打了水漂,大量的人口开始外流。
在之前出钱又出装备的情况下,这些流浪在外的阿尔巴尼亚人又开始为黑道贡献人力。这些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的团体被称之为匪帮,在其它国家的所作所为和土匪无异。
靠着手里大量的武器,阿尔巴尼亚人迅速垄断了整个欧洲的地下人口市场,以及器官、奴隶等相关的其它贸易。他们的“货物”来源,大多是经历过剧变的东欧各国,也包括自己国家的同胞。
《飓风营救》
想要了解相关情况的,可以去观看电影《飓风营救》。它讲述的就是阿尔巴尼亚匪帮的故事。
尾声
经历了1997年那档子事以后,欧洲各国再也不敢无视这个人少枪多的大爷。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各国每年都会提供数亿美元的援助,帮助阿尔巴尼亚发展。
时至今日,阿尔巴尼亚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基本上摆脱了贫困国家的帽子,进入了发展中国家的行业。
不过偶尔出现在报纸上的新闻,证明了目前的阿尔巴尼亚并没有好多少。
在前后经历了拉黑各国、举国被骗和大量的军火外流之后,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生活终于变得正常。
出生在小国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在目前全球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之下更是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打个喷嚏都能引发人们关注的只有五常,没有实力在国际上永远不会得到重视。
庆幸,我生在中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