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是一起由奸情引发的,奸夫情妇雇凶谋杀亲夫的连环反杀案,警方历时三年的侦办,终于让案情大白于天下。
案件中的被害人就是凶手,凶手也是被害人,案件最终以夷所思的方式而告终,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让人们大跌眼镜,原来不起眼的小村庄也有如此缜密的暗杀事件!
1、荒郊野岭惊现无名尸
2010年7月13日,山东省商河县孙集乡的一个村民在地里面农作时,在自家机井旁边闻到一股恶臭,恶臭是从机井里面传出的,扒开井口旁边的杂草往里看,突然看见有一双光溜溜的脚直立在机井当中。头下脚上,又有恶臭持续涌出,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村民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时被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往外跑。
感觉跑得越远越好,跑到自己心情平复一些后,他才用颤抖的手拨通报警电话。接到报警后,警方迅速地赶到案发现场。
现场位于孙集乡周边三个村子交界处的一块闲置农地里,离村民的居住区相距较远,平时除了农作,很少有人到这里来,弃尸地点很隐蔽。
这口机井周围杂草丛生,进入七月以来,下过几场雨,气温也高,杂草已经长丰,除了村民刚刚踏过的痕迹,警方反复在井口周围勘察,都没有发现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这口废弃的机井地处偏僻,被两面摇摇欲坠的危墙环绕,除了地主人,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口井,井的周围遍布着半人高的杂草,稍微走近一些,一股浓浓的恶臭就扑面而来。
这口井的井口直径只有33cm,可以说比篮球大不了多少,法医用电筒反复观察井内的情况,现场的这具尸体,应该是被人用头朝下的方式硬塞进井中的,已经高度腐烂,面部的软组织所剩无几,全身上下一丝不挂,可以确定这是一具男性尸体。
在井外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警方希望在井内能有所发现。
警方调来挖掘机小心翼翼地把井刨开,经过法医的鉴定,可以得知死者身高约183cm,体重90kg,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尸体的颅骨骨折和双侧颞骨粉碎性骨折,初步判断是被钝器重力击打头部致其死亡的。死亡时间是三个月至一年。
技术人员在井底发现有一把斧头,因为时间太长,在斧头上没有提取有价值的线索。死者头骨有明显被重锤后的塌陷痕迹,这与斧头形成的痕迹吻合,警方判断这把斧头就是杀人凶器。
尸体和斧头就是整个现场最有价值的线索,除此之外,一无所获。由于当时正值夏季,当地雨水比较充沛,再加上机井的周围本身就十分荒芜,罪犯活动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这给案件侦办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根据调查访问和现场勘察的情况,警方分析能找到如此荒芜和隐蔽的机井抛尸,即便就是在机井旁边杀人,那也应该是对周围环境相当熟悉的人,本地人作案或参与作案的可能性大。
根据现有证据和线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迅速查找尸源。死者一丝不挂,脸部已经高度腐烂,对其已没有辨认基础,只能通过走访寻找尸源。是何人,来自何方,现在还任何头绪。查清尸源是当务之急。
2、以现场为中心,向周边村寨走访,看看有没有发现可疑的人或发生可疑的事。
3、追查斧头的来源。
经过走访调查,有村民反映在2010年1月28日时,他去隔壁村走亲戚,在路过这片农田时突然尿急,便在这口机井附近方便,当时他注意到机井旁有些斑驳的暗红色印迹,很像血迹,现在看来应该就是死者遇害时撒在地上的血迹,只是当时这位村民并没有多想。
经过法医进一步检验,这具男尸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死亡时间大概在半年左右。头部的钝器伤就是致命伤,其他部位无损伤。
追查斧头下落的民警也有了新消息。
虽然斧子上没有血迹和指纹,但是技术人员发现这个斧子不是一般的家用斧头。
民警跑遍了商河县所有的五金店之后,终于找到了售卖这个斧头的店铺。店老板说这个斧头两侧有铁片加固,做工比其他普通斧头精细,价格自然比其它斧头要高,因此买的人比较少。
店铺老板回忆这批斧头是在2009年12月底进的货。这种斧头一共进货80把,经过清点,这半年多只售卖了13把,但五金店每天进进出出购买材料的人有很多,她已经记不起买斧子的人了。
警方根据调查访问回来的信息,再次召开案情分析会:一是法医鉴定死者死亡时间为半年左右;二是斧头进货时间也就八个月;三是村民发现可疑血迹时间为半年。
死者遇害时间应该在2009年12月以后至2010年2月前。为了杀一个人而买贵斧头不符合常理,应该是临时起意杀人的,遇到适合的斧头就买,没有选择。
下一步工作重点以调查走访周围村寨为重点,围绕2010年1月份失踪的人口展开调查,范围可扩大到前后一个月。
在确定新的侦察方向后,警方立马派出大批警力以案发地为中心,向周边的村寨辐射,进行失踪人口调查核实。
经过5天高强度排查,警方总共摸排出17个失踪人口,但与死者年龄、身高、体重相符的很少,经过比对,他们很快就排除了。
经过走访调查,可以断定尸体并非本地人的,那死者从何而来?凶手为什么要大费周折地销毁各种能够识别死者身份的物品呢?
因此警方大胆推测,死者虽然不是本地人,却在商河县出现过一段时间。于是他们逐级扩大搜索的范围,从乡到县,再到济南市和山东省,最后一直比对到了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都没能找到死者的信息。
查不到尸源,案件侦办再一次陷入困境,“该怎么办”又摆在警方的面前。
此时距离发现尸体已经有10天了,排查工作还是毫无进展,甚至有老乡笑话道:“这案子警察肯定是破不了了,要是能破我就请他们来家里喝酒!”
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王大队长决定换一个思路,打破以往以尸体查找凶手的侦查思路,反过来先查找凶手,再去料理尸体的事。
有了大概的案发时间,查找凶手应该先从失踪的17个人中进行核实,这17个人既然不是尸体,会不会是凶手?会不会是作案后潜逃呢?
思路的转变,案子很快就有新的突破。
警方再次核实这17个人的去向时,有一个失踪的男人进入了警方的视线。警方觉得这个人的失踪很蹊跷,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这个可疑的失踪男人叫王希元,36岁,离异单身,社会关系比较复杂,失踪前一直经营着一家养鸡场,并欠有100多万的外债,且失踪的时间和死者是最为接近的。
从档案资料上看,王希元身高只有1米65,身材瘦小,根据现场来判断,能成功杀害1米83重90公斤的死者,并将其以头朝下的方式硬塞进机井中,确实困难,要么是有帮凶。
警方在围绕王希元进一步调查时又发现了一件蹊跷的事。
原来王希元曾将一辆刚购买半年的新桑塔纳轿车送去汽修厂维修,并且他要求汽修厂对自己的车进行整车喷漆。
一辆完好无损的新车要重新喷漆,修理店员工感觉很奇怪,虽然告知这辆车不需要整车喷漆,但王希元还是坚持喷漆。
况且在他失踪之后,这辆车就被遗弃在了修理厂里,王希元再也没有来过修理厂。
这样反常的情况,立即引起警方警觉,难道这辆车曾经装运过什么可疑的东西吗?喷漆是要掩盖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实吗?
联想到本地人,大汉,机井,如果不是在机井旁边作案杀人,那就是在别处作案后,再把尸体运到机井旁边来抛尸。
现在人可疑,车子也可疑,警方立即对这辆小轿车进行细致的检查。
技术人员仔细地检查车的每一个角落,功夫不负有心人,警方最后在8的备胎下发现了一片带有暗红色斑点的小树叶。根据痕迹检测技术人员的经验,油漆干涸后会比较硬,颜色也比这个斑点鲜艳,油渍的痕迹则会呈现黑红色,由此他们断定,这片叶子上沾着的应该是血液!
警方马上对该血迹进行了提取,但是由于时间间隔久,密闭车厢内又存在高温蒸发、生物降解等情况,这处痕迹非常难处理。法医经过了4次尝试,才提取出了完整的人类DNA,经过比对,这就是井中死者的血液。
检验结果表明王希元的车拉过死者,而他本人现在又去向不明,所以警方认定,王希元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立即对王希元极其亲友和社会关系展开调查。
因为查找不到王希元的下落,警方调取了王希元的通话记录,在他的通话记录里警方发现了两个可疑天津号码。
在案发前的两三个月内,王希元和两个天津手机号码进行过密切联系。
2、尸体水落石出,嫌犯落网
但是在2010年1月24号之后,王希元却突然不再与其中的一个号码联系,这个号码也处于关机状态。由此警方大胆猜测,这个已经关机的天津号码的持有人,会不会就是死者呢?
经过天津警方的协助,警方找到了这个关机电话号码的所有人,他叫韩本立,32岁,身高1米83,体型中等。这与死者的体貌特征相符。
据韩本立的家里人讲,2010年1月初,他和一个老乡外出打工,并且这半年来电话一直关机,处于失联状态。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王希元,这起凶杀案与他有莫大的关系,凶手终于要浮出水面。
找到韩本立这个关键人物,案件的瓶颈已被打开,商河警方立即赶往天津,提取了韩本立家人的DNA,和井中男尸的DNA进行比对。
在等待DNA比对结果的同时,和王希元有联系的另一个电话号码的所有人韩宝山也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当时韩宝山是和韩本立一起外出打工的,韩本立家人问韩宝山时他就推脱不知道韩本立的下落;当天津警方来问韩本立的情况时,韩宝山就预感不妙;面对商河警方的询问,韩宝山明显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他总是沉默不语,不愿多说一句话。
在韩宝山那里问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警方又回到韩本立家询问他们更多更细的问题,韩本立家人又向警方提供信息说:韩宝山回来后,韩本立的妻子在丈夫刚刚失联时去找过韩宝山,询问丈夫的行踪。
当时韩宝山回答说:韩本立很有可能是去其他地方打工了,自己也联系不上他。之后韩宝山还非常确切地表示,自己曾在1月24日,韩本立失联后见过韩本立一面。
商河警方的DNA对比结果出来,机井中的无名男尸正是失踪半年多的韩本立!按道理说确定了尸源,主要嫌疑人和主要关系人也明了,案件即将大白于天下,让警方没想到的是这才是一个开始,案件还在扑朔迷离。
韩本立的手机通讯录显示在2010年1月24日后就已经彻底关机;加上之前民警走访到的村民1月28日在机井边见过暗红色的疑是血迹;王希元1月24日就没有再与韩本立联系,警方推断,韩本立遇害时间为1月24日。
1月24日韩本立失联已经确定,但韩宝山居然确定地说24日之后他还见过韩本立一面,并且还说韩本立去外地打工了。显然韩宝山在说谎,种种迹象表明他和韩本立的死亡有着某种联系。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在警方强大的审讯力度下,终日惴惴不安的韩宝山终于交代了自己就是杀死韩本立的杀人凶手人,韩宝山的供述,揭开了这起连环杀人案的序幕!
韩宝山供述:
虽然他们告诉别人他与韩本立是外出打工,可实际上他们是受雇于他人外出杀人。
2009年9月份,有一个人找上了他和韩本立,愿意出10万块,让他们帮忙去山东商河县杀一个叫张本岭的人。
由于经济困难,手头拮据,两人一拍即合,接了这桩杀人的买卖。他们虽然对打电话的人吹嘘自己就是杀手,但他们并没有接过单,也不会杀人,只是奔着钱去的。
这个雇主就是王希元,王希元十分谨慎,双方一直只通过电话联系,没有在线下见过面。
听到王希元的名字,警方心里“咯噔”一下,王希元现在也失踪不见了,难道是没有付酬金也被杀了吗?
韩宝山继续供述道:
我们接到暗杀任务后迅速启程前往山东,住进了商河县的小旅馆里,准备了多套杀人方案后,我们潜到孙集乡,跟踪了解张本岭的活动情况,寻找下手的机会。
但策划了几次暗杀,不管是制造车祸,还是在张本岭的车上安装炸弹,都没有得手。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我们将定时炸弹安在了张本岭的车上,没想到张本岭没有上车,炸弹却提前爆炸了。
我们花费了好多钱,都没有暗杀成功,我们找王希元索要暗杀经费时,王希元满脸不高兴。
后来暗杀几次又失败了,王希元十分生气,我们也挺沮丧的。听王希元的语气必须要杀了张本岭,于是他就把暗杀的金额从10万元涨到14万元,但我们还是没有找到有利的机会暗杀张本岭。
经过三个多月的暗杀,在我们再次向王希元索要暗杀经费时,王希元很生气。后来王希元给我通话说: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杀不了张本岭,那么你们两兄弟必须死一个,只要有人死,我就会给钱。
听王希元的意思,如果不死人,就这样算了,又怕我们抓住他的把柄威胁他,他显然也信不过我们。但这个通话内容我没有告诉韩本立。
2010年1月24日,我和韩本立拿着准备好的斧子和炸药再次对张本岭实施暗杀,一直到深夜都没有机会下手,结果又失败了。
在撤退的路上,我本来也不想杀韩本立,毕竟是同乡兄弟,但我不想空手而归,想到杀了他之后自己可以拿到那笔钱。在路上,我要韩本立坐下休息,商量一下以后怎么办,韩本立坐下后,我趁他不备,用准备杀张本岭的斧头狠狠砸在了韩本立的脑袋上,韩本立应声倒地。
几次打击,我见韩本立死后,就拨通了王希元的电话,他开着一辆车过来,我们一起把韩本立的尸体装进车后备箱,王希元把车开到路边,说里面有一口废弃的机井,我们把韩本立抬到机井旁边,把他的衣服裤子扒光之后,合力将尸体塞到机井里面。处理完尸体之后,我便离开了山东,回到了天津老家。
两个同乡兄弟为了钱去当杀手,暗杀失败后却又自相残杀,短短16天,警方就把案件弄的水落石出,并把犯罪嫌疑人韩宝山抓获归案。
现在有了韩宝山的供述,警方抓捕王希元后该案就能顺利结案了,可王希元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警方苦苦追寻两年,都石沉大海。王希元究竟隐藏在哪里呢?
孙集乡2010年1月24号的凶杀案主犯之一韩宝山被抓捕后,就只剩下了在逃的王希元。
3、神秘失踪的犯罪嫌疑人身在何方
2011年,全国公安展开了“清网行动”,商河县辖区逃犯抓捕率达到了97%,可就是没抓到王希元。
两年来,不管警方才用什么方法,王希元就是没有一点动静,仿佛死人一样的沉寂,银行账户、手机、汽车、身份信息仿佛都静默了停止了,固定在了某个时间。亲朋好友也没有他的一点消息。
警方没有泄气,找不到人誓不罢休,新一轮的排查又继续展开,换不同的人去,寻找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线索和信息。
这次,新下去的侦查员收到一条线索回来,这是一条当年王希元群发的出去躲债的短信,当时警方就获悉过这条短信,但现在再重新琢磨这条短信,感觉到很蹊跷。
王希元刚失踪不久,当地的很多村民都收到了一条他发出的短信,大意是说:兄弟,我因债务问题跑去了外地躲债,近期没办法照顾家人,希望乡里乡亲多担待,等我回来之后还是好兄弟。
一个人出去躲债,在怎么着也会用到自己的信息,也会打探一下追债的情况,但王希元的情况很反常,没有一点动静。警方翻来覆去地琢磨这个短信,然而就在短信上,警方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村里人很讲究辈分,长辈和晚辈说话,晚辈和长辈说话,万万不可能用同辈称呼,可这条群发短信居然用兄弟开头,许多叔叔辈、特别是爷爷辈的都在嘀咕 这王希元怎么没大没小的,和长辈称兄道弟。
这个太不合常理,如果委托至亲照顾家里,称呼肯定要明确,如果是邻居,肯定也不会千篇一律。自己储存的电话号码,怎么称呼肯定是清楚的,再说用群发也不合常理。
当时破案时候就警方就了解过这条短信,都以为他真的躲债去了,现在仔细推敲,躲债不会杳无音信,自己的信息什么都不用,车、钱和家人、亲戚朋友没有一点联系,警方怀疑短信很有可能不是王希元发的,如果不是王希元发,那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王希元遭遇不测,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一个人无影无踪的躲避两年,而且还一直在彻底失联,杳无音信。
有了这个猜测,警方马上就怀疑到了韩宝山,因为之前韩宝山为了钱杀了韩本立,那就很有可能因为钱的事再次对王希元下手,这种为了钱的雇佣关系是脆弱的,也是残忍的,都不是善茬。
再次讯问韩宝山,对于警方问他是否杀害王希元这件事,韩宝山只呼冤枉,说我在杀了韩本立后,立马拿钱就回了天津,杀人的买卖真不能干,自己回去多久都惊魂不定,杀人的钱用着也不舒坦、不安心,我怎么还敢再杀王希元呢?
经过警方认真细致的调查,核实到王希元最后一次出现的时间是2010年的3月9日。短信群发和通话记录也停止在那段时间。
据证人回忆,王希元最后一次出现那天是一个既有雪又有雾的天气,很少见,因此印象深刻。根据气象记载,2010年3月9日确实出现过这种天气。经过天津警方的查证,韩宝山当时并没有离开天津,因此他的作案嫌疑也被排除。
案件仿佛又回到两年前,发现无名裸尸时的那一幕又出现在眼前,一切都毫无头绪,当时还有斧头和尸体可查,现在王希元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大家都一筹莫展。此时已经是2012年的10月,距离王希元失踪已经过去了两年半。
警方再次召开案情分析会,所有参战民警仔细回忆这两年多来在村寨走访的情况,回忆以前忽视和忽略的地方,当时的工作重点是查无名男尸,注意力最后才转移到王希元身上来,没想到最后王希元却石沉大海。
案情分析会上,办案民警讲述:早在我们调查王希元时,就曾多次找到张本岭了解情况,了解他被杀手暗杀的恩恩怨怨。张本岭对自己被暗杀之事没有感到半点的后怕,反而对王希元他们暗杀自己的方式看不上,甚至直言:“就凭这些人还想杀我?他们太笨了,我要是杀了人的话,早就把他烧了。”
但对暗杀他的原因,他总是含含糊糊的,说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王希元,王希元为什么要雇人杀他那要得问王希元,也许是凶手胡编乱造的瞎话也不一定。
众人听完民警讲述的“我要是杀了人的话,早就把他烧了”那句话,都沉默了。
4、反杀案中案
张本岭在一家殡仪馆工作,干的就是烧尸的事情,对于尸体他不会恐惧,对于如何处理尸体,他也司空见惯。既然王希元要雇凶杀他,韩宝山的供述应该也是真实的,那张本岭和王希元之间一定有什么深仇大恨。
当时感觉张本岭是在说玩笑话,因为找不到王希元,这事就忽略了,其实那个时候,王希元可能已经命丧黄泉,张本岭才会如此不屑。现在警方觉得张本岭烧尸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警察办案就这样,特别是久侦不破的案件,最后都变成了神经质,心里想到有哪一种可能,有了猜疑,就必须查个水落石出。结合张本岭的工作和他与王希元的恩恩怨怨,张本岭值得一查。
一开始只把张本岭当着被害人,所以放松了警惕,现在他的疑点陡然上升。警方不得不怀疑张本岭是真把王希元杀了,立马就展开对张本岭的全面调查。
结合之前证人提供的最后一次见到王希元是在2010年3月9号,有了时间,就可以调查那个时间段张本岭所有的火化记录。即便是杀人藏尸,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星期。
在案件有了新方向时,警方对于2010年3月9日前后两个星期甚至三个星期殡仪馆火化记录的调查,没有任何发现。
但在殡仪馆进行火化,也不是想火化就火化的,必须要开具身份证明和其他证明,而当天火化的人都必须持有相关证明证实才能火化,这些手续都是真实的。
虽然没有查到火化记录,而张本岭一脸无辜表示自己没有杀害王希元,但仅凭火化记录,警方也不会轻易罢手。
调查果然有了新线索。
张本岭在火葬场工作多年,平时兢兢业业,也没出过错,但有时候会出现火化证明遗失重开的情况,所以张本岭想利用重开证明的漏洞来火化人是有机可乘的。
当地只要凭借火化证明就可以在其他地方进行火化。
这个条件无疑是给在火葬场工作张本岭提供最佳的便利途径。
既然在最近的时间范围内查不到,当地的殡仪馆也查不到,警方便加大检查范围。
果然在警方加大力度检查后,一位已经在2008年火化的邻县老人再次在2010年3月9号出现在外地一家殡仪馆火化名单内,并且送尸体火化的人正是张本岭。
一个人时隔两年火化两次,还都于张本岭有关。
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出现分尸火化的情况,即便残肢需要火化,那火化人和火化残肢也是区分得清清楚楚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警方马上就到老人的家中核实情况,老人的家人也给出准确的回复,老人就是在2008年进行火化的。
这次核实到的情况,对张本岭杀害王希元的嫌疑有了更实质上东西,张本岭本事再大,再有准备,他也不能凭空捏造出一个尸体来火化。
另一队侦查员也在张本岭的妻子张洪霞那里获到新的信息。
张洪霞主动告诉警方在2010年3月份的时候,张洪霞新换上了沙发垫,可当她从娘家回来后,新沙发垫却不见了,当她询问张本岭时,张本岭表现得十分紧张,一直回答不上来。
种种迹象表明,警方已经触碰到了案件的实质,一个人的疑点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是案件即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
根据张洪霞说到的沙发,警方猜测王希元很有可能就是在沙发上遭遇不测的,如果是暴力袭击,肯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警方马上就对张洪霞所说的沙发进行检查。
在法医的仔细检验下,果然在沙发上发现了几点隐藏的血迹,经过比对,这个血迹就是王希元的。
在凿着的证据面前,张本岭终于低下了头,承认了他杀害王希元的犯罪事实。
在张本岭的供述中,到处都充满了对王希元的恨,是什么样的仇恨让这两个男人导演出了这起震惊一时的案中案呢?
张本岭供述:
其实开始我本不想杀害王希元的,但是王希元买凶杀人制造种种意外,让我发现了。
在王希元挑唆韩宝山杀害韩本立后,我便把王希元约来谈事,张本岭说我早就知道王希元和我老婆勾搭在一起了,但为了这个家,我都忍耐了下来。
可没想到我的忍耐换来的却是他们变本加厉的伤害,我妻子居然和王希元合谋买凶要杀我。
虽然杀手一连串的暗杀都失败了,但我每天都提心吊胆,在胆战心惊度过,在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我便王希元约来,讲明这个事情,想让王希元离开我妻子,这件事就算翻过去了,我既往不咎。
可在我提出要王希元离开我妻子的要求后,王希元却不承认与我妻子有婚外情,于是我们两个就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气不过的张本岭和朋友李文西,便一同在自家的沙发上,残忍杀害了前来谈判的王希元,之后他们便虚构事实开具证明,堂而皇之的在殡仪馆进行毁尸灭迹,并使用王希元的手机群发短信制造外出躲债的假象。
张本岭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天衣无缝,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张本岭杀害王希元的事情还是被警方查了出来。
张洪霞为了与情夫长相厮守,而丈夫又死活不松手,便伙同情夫雇凶杀亲夫,发现情夫失踪后,她猜测情夫可能遭遇不测,可能是丈夫杀了情夫,为了替情夫报仇,她又主动向警方透露沙发垫不翼而飞重要线索。沙发垫不翼而飞这个事,张洪霞是一直默记于心的。
至此,由奸夫和情妇导演的雇凶暗杀亲夫,暗杀失败后挑唆杀手自相残杀,亲夫最后反杀奸夫,妻子为奸夫报仇,出卖丈夫的连环杀人案,经过商河县警方两年多的侦破,终于大白于天下。
我们再简要回顾一下案件,2010年1月24日,杀手韩本立被杀手韩宝山谋杀,2010年3月9日,奸夫王希元被情妇丈夫张本岭谋杀,2010年7月13日人们才发现死者,报案致公安机关,此时案发也过去半年多,因此警方侦破此案困难重重。
判决:
判决韩宝山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张本岭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李文西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张红霞也因与他人密谋杀夫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结语
本案中的被害人就是凶手,凶手也是被害人,涉案的六个人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他们都是暗藏杀机的杀人不眨眼的恨人。
这起由奸夫情妇策划的雇凶杀人案已落下帷幕,剩下的是支离破碎的家庭和伤痕累累的亲人,看完案件,五味杂陈。没有守住底线,为几个家庭埋下不幸的祸端,在这场厮杀当中,他们没有一个是赢家。
男人要扛起责任,担好家,女人要守住底线,护住家。
案件来源——今日说法《烟锁殡仪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