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也是个熵增的整体,动物的意识也是熵增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宏观体现。想象一下,冰山河流湖泊海洋连成一线。冰山是太阳,河流类似光子的能量传输,湖泊是能量的蓄水池,“逆熵”过程就类比河流在某个阶段蓄积成了湖泊,但总体湖泊还要流向大海实现最终意义的熵增。“逆熵”过程也是需要更大程度的熵增实现的,但这一过程中毕竟实现了“逆熵”的表象。这个蓄水池的大小,决定了再更大的熵增增量来临时,“湖泊”是否会决堤。恐龙时代也是“逆熵”的蓄水池的表现,但是更大的“熵增增量”:小行星来临,湖泊决堤!变成了更多的“溪流”流入熵增的海洋。人类的时代可以理解成一个更大的“逆熵湖泊”,随着逆熵的蓄积,希望可以面对更大更熵增增量的来临。毕竟宇宙相对于人类社会还是很渺小,“逆熵湖泊”可以蓄积足够大,“逆熵”蓄积效率是恐龙时代的无法比拟的。但总体熵增会因为时间的存在成为永恒的趋势,这种趋势无法逆转,但可以减缓甚至停下,希望我们能够达到无限停止的“熵增”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