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进化的产物。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表明,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剩者为王,这就是自然选择。人类大脑的发展也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进化选择。
5亿年前,只有爬行动物脑存在,2.5亿年前,出现了最古老的哺乳动物脑,直到20万年前,才出现了智人,开始有了人类大脑。
下面我们就由外到内,来认识人类这一精妙且复杂的大脑。
大脑外部结构
我们的大脑被厚且坚硬的颅骨保护,颅骨下面有3层膜将大脑包裹。最外层是坚固的硬脑膜,紧贴颅骨;中间层是蛛网膜,起到固定大脑的作用。是一层带有弹性的纤维空间,类似汽车的减震器。里面充满了脊髓液,起到缓冲作用。最下层是软脑膜,是脑外面的融合层,看起来像一层薄膜。
软脑膜下面就是大脑,看起来像核桃,其实更接近豆腐脑,露在外面就会软成一滩。外面有一层灰质(实际上是粉色),里面是白质。灰质是大脑的信息处理中心;白质是大脑内部神经纤维聚集地(神经纤维外周被白色的髓磷脂包裹,所以看起来白),起传导作用,类似电缆。
大脑重量约1400克,左右对称,表面满是褶皱,把大脑皮层展开,就得到一个类似48×48cm的小方巾。
现代大脑分区
端脑
端脑包括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和一些皮层下的脑组织,如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或称基底核(basal nucleus)、嗅球和海马体。
大脑皮层基本上负责所有事情:视觉、听觉 、触觉;语言、动作、思维、规划和个性。
它分为4叶(lobe):
额叶:与推理、计划、情感、问题解决,以及部分的语言和运动技能有关。额叶的损伤会导致习惯行为、社会化和注意力的改变以及冒险行为的增加。
顶叶:处理触觉和知觉,并能调节注意或分配空间注意,对身体感官的处理至关重要。
枕叶:视觉刺激的主要中心,接收和解释来自眼睛视网膜的信息,因此被称为视觉皮层。枕叶受损可能会导致视觉问题,例如难以识别物体、无法识别颜色以及难以识别单词。
颞叶:主要处理听觉刺激,由许多处理听觉、语言和某方面记忆的亚区组成。海马体也位于颞叶,所以这部分大脑也与记忆的形成密切相关。颞叶损伤会导致记忆、言语感知和语言技能方面的问题。
基底神经节靠近大脑中心位置,处在丘脑的周围,脑的皮层结构都“盖”在它的上方。它由尾状核、壳、苍白球(合称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核组成,与大脑的运动、情绪、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下图黄色区域为基底神经节,不包括绿色区域的丘脑。
间脑
间脑分为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5个部分。
丘脑是除了嗅觉外的所有感觉信息的中转站,感觉神经纤维将信息传递给丘脑,丘脑再传递给大脑皮层进一步处理。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水平衡、内分泌腺活动。
脑干
脑干包括:中脑 脑桥 延髓。奖励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主要就是中脑的黑质区。脑干控制着呼吸、心跳等基础功能。
小脑
小脑主要负责调节运动、维持机体平衡,还参与情感的控制、语言的加工处理、学习与记忆等高级功能。因此不要长期醉酒,酒精对小脑伤害很大。
三层大脑假说
提示:三位一体假说存在较大争议,首先是边缘系统的存在物种,通过对四足动物的边缘系统的最新研究发现,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具有发达的边缘系统,其中杏仁核的基本细分和连接得以建立。其次是对于边缘系统的指代范围,由于神经科学的发展,边缘系统的“边界”也在不断被重新划定,因此LeDoux等科学家争辩说该术语被认为已过时或被废弃。在2000年后,三层脑不再被大多数神经科学家所支持。
神经学家保罗.麦克里恩(Paul MacLean)提出了“脑的三位一体”假说,认为人类有三层大脑,按照出现顺序依次覆盖在已有的脑层之上。
三层大脑指的是:
- 爬行动物脑 ——本能脑
- 古哺乳动物脑(又称边缘系统)——情绪脑
- 新皮层 ——理智脑
本能脑:反应速度是新皮层的8万倍。包括脑干(中脑 脑桥 延髓)和小脑,以及最古老的基底核。掌管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身体的肌肉、平衡与自动机能,诸如呼吸与心跳等,仅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本能脑的作用就是保障物种的存续(觅食-生殖),避免危险(战斗-逃跑),所以本能脑会重复相同的行为。而且即使睡觉了,大脑的这部分依然保持警觉。到了现在,社会环境比较安全,这种一成不变的反应,就会显得呆板、冲动、多疑、妄想。
情绪脑:反应速度是新皮层的20倍。包括下丘脑(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海马体(学习和记忆)、杏仁核(影响或产生情绪记忆)等。情绪脑被认为是大脑的情感中心,其主要负责信息的筛选和记忆,将记忆的内容和情感联系在一起。
理智脑:反应速度则较慢。新皮层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包括左右半球和一些皮层下的神经元组群,被认为具有高级认知功能,是思想、语言、人格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所在。
本能脑和情绪脑在进化过程中,通常是为生存而准备的,因此它们的特点是:及时满足、逃避困难和缺乏耐心等。当出现危险、饥饿或其他一些直接需要时,它们向大脑传递了一种压倒一切的生理反应。
和前两者相比,理智脑实力弱小,很多时候都要屈服于它们——你今天发火了几次?甚至理智脑还会“自我欺骗”,帮助它们说好话——“虽然在减肥,偶尔放开吃一下也没关系”。
在生活中的应用
1、成长是反人性的。
学会控制本能和情绪,让理智脑变得强大。首先要有你自己的正确价值观,也就是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这是一个人改变的根本。其次要明白,大脑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正确的方法,加上持续不断地练习,就会让你变得更有自控力。只有克服了人性的“及时享乐、目光短浅、缺乏耐心”,学会延迟满足、长远规划、耐心坚守、积极主动,才可能真正觉醒。
2、在沟通事情前,先处理好情绪。
外部刺激在大脑的反应顺序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在沟通之前,如果让对方感到缺乏安全感,就启动了本能脑的防御或攻击机制,沟通难以进行下去。只有对方感到安全,放下戒备心了,你可以通过赞美对方、讲故事打动等方式,给与对方好处和价值感,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对自己来说,遇到任何问题前,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化做事,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3、要学会赞美和讲故事。
赞美和讲故事可以调动人的情绪,激发人体产生“四大幸福元素”:“不确定性满足和奖励”的多巴胺(Dopamine)、“价值和意义”的血清素(Serotonin)、“痛并快乐”的内啡肽(Endorphins)以及“爱与情感”的催产素。所以很多商业领袖如马云、乔布斯都是讲故事高手,只要能满足他人的情绪脑需求,他们就会甘心情愿地靠近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