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历史上很多成就大事的人,深悟“诚”、“宽”两字的要义,曾国藩就是恪守“诚、宽”之道,从湖南双绩一个偏解的小山村,走上了满清王朝的政治舞台,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的历史人物之一。
曾国藩(公元1811年~1872年),乳名“宽一”,或许是这一乳名的深刻含义在冥冥之中铺平了他的人生道路。小时的曾国藩聪颖过人,早年仕途并不顺畅,直至28岁那年入京赴考中进士才出现了命运的转机。此后十年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鄂大地,他因在家乡组建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而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曾国藩一向主张“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强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为权倾朝野的汉族重臣,曾国藩同样免不了受到满清皇族的猜疑和牵制,但这并不影响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他始终奉行的“待人以恕”的怀柔品德。这使他身边聚拢了一大批能臣将帅,而这种“诚宽”的品德又集中体现在他正确地处理与重臣左宗棠的关系上。
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一岁,但左宗棠屡试不中,科场失意,蛰居乡间,半耕半读。但左氏恃才傲物,自称“今亮”(今日诸葛亮),语言尖锐,锋芒毕露。这与曾国藩为人拙诚,语言迟讷的性格恰恰相反。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41岁的左宗棠才由一个乡村塾师入佐湖南巡抚张亮基,当了个“刑名师爷”。两年后,张亮基迁为湖广总督,左宗棠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达六年之久。而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是位重权高的显赫人物,曾、左虽非同僚,却同在湖南,“一山容不得二虎”,曾、左之间也曾常有龃龉。曾国藩赞赏左宗棠的才干,并没有依循封建官场的陋习对他进行打压和排挤。公元1856年,曾国藩上奏左宗棠在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接济军饷有功,因而,朝廷命左宗棠以兵部侍郎重用。左宗棠得知自己的升迁与曾国藩有关,于是对曾国藩心存感激,但左宗棠性情刚直,在朝野上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在湖南“久专军事,忌者尤众”,于是碰上了“樊燮事件”。樊燮事件不仅让左宗棠丢了官职,咸丰帝甚至下密令“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幸得当时的一些朝臣知道“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宗棠才幸免于难。曾国藩也极力上疏为左宗棠辩解,在这种情况下,咸丰帝才有“弃瑕录用”的旨意,草草了结此案。
左宗棠
当时,曾国藩驻军安庆宿松,左宗棠来营暂避锋芒,曾国藩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连日与他商谈。曾国藩知道左宗棠有将帅之才,于是上奏朝廷说:“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当此需才之际,或饬令办理湖南团防,或简用藩臬等官,予以地方,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曾国藩在左宗棠极其潦倒,“四顾苍茫”的时候,向左宗棠伸出了援助之手。左宗棠也不负厚望,在贵溪、东平等地段多次阻击太平军,节节胜利。事后,曾国藩又在呈给朝廷的战报中写道:“长江南岸700多里,只有左宗棠一军纵横驰骋,来回策应,这在清军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曾国藩一再保举下,左宗棠于同治一年(公元1862年)二月重新被朝廷取用,受命为浙江巡抚。曾国藩也担心自己“树大招风”,另一方面请求辞掉自己节制浙江军务的谕令,一方面把左宗棠推到了浙江的最高位置上。并根据曾国藩的奏请,左的部下蒋益澧也被提拔为浙江布政使。曾国藩如此谦让,又如此真心实意地为清廷保举人才,心中哪有半点儿对左宗棠的嫌隙之意?曾国藩这种不为名利的心胸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满清政府对汉族重臣的猜疑,同时也为左宗棠开辟了一条顺畅的仕途。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三月十八日,左宗棠被授命为闽浙总督,仍署浙江巡抚,从此与曾国藩平起平坐了。三年之中,左宗棠从被人诬告、走投无路的人,一跃而为封疆大吏,这样一日千里的仕途,固然出于自己的才能与战功,而如此不断的报功保举,也只有曾国藩才能做到。三年的仕途让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后来左宗棠在挽曾国藩的联中,深情地写道: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左二人早期虽有龃龉,但因为曾国藩的宽怀大度,使得左宗棠成为其事业上最得力的帮手和生活中最知心的朋友。正如左宗棠自己所说的“同心若金,攻错若石”。共同的事业-“中兴清室”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也正是曾国藩“待人以诚恕”的最好例证。
大地应天而动,不私其身,诚宽博大,厚德广纳。曾国藩的事业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中延续了几十年,就因为他遵循"诚、宽”为人处世法则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属下和学生,曾国藩辞世时,他的学生晚清名臣李鸿章对曾国藩的一生做了一个精辟的定论: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
“胸襟坦荡、虚怀若谷”是做人和交友的准则,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就能博得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在人生道路上赢得更多的朋友,事业也就会因此而一帆风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