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6年的9月9日,对于14岁的孔继宁而言是一个十分灰暗的日子,因为他那天失去了曾经十分疼爱他的外公毛主席。
孔继宁听到这个消息后,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他多么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噩梦,自己的外公毛主席还能再亲切地叫他一声“小老虎”。
可是他却再也听不到这声亲切和熟悉的呼唤了。
图 毛主席的外孙孔继宁
孔继宁记得,当时自己的爸爸孔令华和妈妈李敏同样十分的悲伤,他们也觉得难以接受这个让人心碎的事实。
毛主席:咱家的小老虎呢?
孔继宁是在中南海的丰泽园出生的,他出生的那一年,毛主席正好70虚岁,毛主席在古稀之年有了这个小外孙,心里自然是十分的高兴。
老年的毛主席一向都很喜欢小孩子,尤其是孔继宁长的可爱,很是讨人喜欢,毛主席每次一有空闲就会来像每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抱抱小外孙,逗弄小外孙玩。
孔继宁当时虽然很小,但是他很聪明,每次一见到外公毛主席,就不会再继续哭闹,而是会用他的小手指探着摸外公的脸,毛主席常常被小外孙孔继宁这个天真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图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关于孔继宁的名字,与毛主席之间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当时毛主席和亲家孔从洲在商量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想让孩子能够继承家里的革命精神。
所以就把传统的一些“虎”“豹”等字从选字的范畴中剔除了,而是准备从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家的名字中选一个字。
经过两个老人一再商议,决定给外孙取名叫“继宁”,意思是要继承马列主义的思想,为祖国做贡献。
幼时的孔继宁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中包含着如此厚重的含义,但他对外公毛主席的依恋却是十分强烈的,毛主席有时抱着孔继宁,看着孔继宁与贺子珍相似的眉眼,难免也会回忆往事。
图 贺子珍和外孙孔继宁
当年在和贺子珍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候,贺子珍曾经为他一共生下过6个可爱的孩子,但是除了李敏之外,其他的孩子不是因为被送人后再也没能找回来,便是因为条件艰苦而夭折。
这让毛主席和贺子珍当年承受了极大的心灵上的痛苦,同时毛主席也感到愧对贺子珍,而今有了小外孙孔继宁,更是把从前对亲人和孩子的愧疚倾注在了这个小外孙身上。
毛主席抱着孔继宁,经常和别人炫耀说:
“我家的小老虎,长得多精神呀!”
李敏见到爸爸这么喜欢自己的儿子,心里也感到十分的开心,她发现晚年的爸爸因为工作压力大,再加上身体的原因,毛主席平时很少笑,只有见到孔继宁时,才会露出笑容。
图 李敏和丈夫孔令华,儿子孔继宁
遗憾的是,孔继宁当时太小,没能够记住外公毛主席当时对他的关心而疼爱,仅仅一岁多的他,就在妈妈的怀抱中,和爸爸妈妈一起搬离了中南海。
那时的孔继宁实在太小,还不明白搬出来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路上的一切都十分的新奇,所以用一双清澈的眼睛四处张望。
小小的他并不知道,从这天开始,他就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完全平民化的生活了。
李敏在搬出中南海后,租住了一间普通的平房,来作为她和孔令华以及儿子孔继宁的“家。”
李敏搬出了中南海才发现自己虽然说一直被父亲毛主席教导要艰苦朴素,但是毕竟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和一般家庭的女孩子还是有着极大的差距。
图 孔继宁的外公毛主席和外婆贺子珍
以前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今却要一点点地摸索着学习做家务,学会撑起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
那时候李敏在周末也会回到中南海看看爸爸毛主席,毛主席每次见到李敏,总会不由得问起孔继宁:
“咱们的小老虎呢?”
李敏告诉爸爸,孔继宁已经慢慢学会了走路和说话,个头也长高了时,毛主席心里既感到高兴,又有些落寞。
高兴的是小外孙健康成长,而落寞的是如今小外孙已经搬离了中南海,自己没能够亲眼看着他一点点的成长,一点点的进步。
毛主席:小老虎快长成大老虎了
李敏在搬出中南海之后,生活曾一度十分紧张,因为那时李敏和丈夫孔令华还是学生,并没有独立的收入。
每个月靠着毛主席给的30块钱生活费生活,此外还要请一个保姆来照顾幼小的孔继宁。
李敏因为当时经济紧张,不得不自己学着做饭,但是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家务,真的让她自己上手,她却感到有很多生疏的地方。
经常因为初学做饭时的紧张,把菜炒的不是过咸就是过淡,而蒸馒头更是成了一个大难题。
因为李敏之前从来没有做过饭,所以面经常和的过软,所以出锅了显得不成样子。
但是孔令华十分体谅李敏,他知道李敏把饭菜做成这样,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有时候即使是饭菜并不好吃,也都笑着吃了下去。
他怕李敏吃这些味道一言难尽的饭菜吃不饱,就去食堂给李敏买一点吃的来吃。李敏知道丈夫孔令华疼爱自己,心里一阵的感动。
图 贺子珍和女儿李敏,外孙孔继宁
后来直到李敏和孔令华都参加了工作,他们的生活才改善了一点,不过因为工作后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照料年幼的孔继宁,就把孔继宁送到了上海,让贺子珍来代为照料。
孔继宁那时候正是天真顽皮的时候,在来到贺子珍身边后,给贺子珍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同时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知道了很多关于外公和外婆年轻时候的故事,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孔继宁那时还不明白,自己虽然说年龄小,但是对于整个家庭而言,已经成了外公和外婆的一个特别的开心果。
贺子珍在和毛主席分开后,数十年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懊悔之中,如今看到了孔继宁,想到这个小小的人儿身体里流着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毛主席的血,心里自然对孔继宁是十分的宠爱。
图 李敏和妈妈贺子珍,儿子孔继宁等人合影
孔继宁一直都十分依恋贺子珍,也在贺子珍的照料下一点点长大了,他慢慢了解到,他隐隐约约的记忆里。
那个慈祥而亲切的外公不仅是疼爱他的外公,更是全国人民的领袖,他为了革命理想和事业,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眼前宠爱自己的外婆也是一个革命女英雄,而外婆身上的伤痕就是在当年的战斗中留下的。
知道了这一切的孔继宁,心底里对外公和外婆更多了几分崇拜和敬佩,他对外公毛主席的思念也更加的强烈。
孔继宁后来跟着妈妈李敏见过几次外公,他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外公毛主席疼爱着他的妈妈,也同时疼爱着他。
他对外公毛主席的感情,既有作为一个孩子对外公的思念,也有对外公的崇拜。
孔继宁在外婆身边一直长到了快上小学时,才回到了父母身边。一回到北京以后,他心里就兴奋地想着自己离外公已经很近了。
就几次吵着想去看外公。但是李敏知道爸爸毛主席的工作很忙,所以就只能和他说:
“等你戴上红领巾,就能去看外公了”
图 李敏和丈夫孔令华,母亲贺子珍在毛主席
孔继宁听妈妈这样说,就天天盼着自己能够戴上红领巾,那样就能见到自己的外公毛主席了。
到了孔继宁上学的时候,李敏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但是她和丈夫孔令华一直都坚持艰苦朴素的原则。
所以说在给孔继宁的择校上,也并没有刻意选什么特别好的学校,而是选了一所距离比较近的一所普通的小学。
在这里的孔继宁和身边平民家的孩子一起学习和游戏,丝毫没有任何的架子。后来孔继宁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这段经历时说:
“我是在老百姓中长大的!”
后来李敏和孔令华带着孔继宁去看毛主席,不过不巧的是,那天他的外公毛主席正好外出开会去了,所以孔继宁并没能如愿见到毛主席,所以不免有一些失望,耷拉着脑袋。
但是他们在中南海见到了周恩来,李敏看到了周伯伯,想到自己从前在中南海时和周伯伯一家的情谊,赶忙小声和孔继宁说:
“这是你周外公!”
图 周恩来晚年很喜欢小孩子
孔继宁虽然人小,但是很机灵,听妈妈这样说,赶忙甜甜地说了一声:
“周外公好!”
当时的周恩来已经也是古稀之年,他因为一直无儿无女,所以对小孩子十分喜爱,尤其是看到孔继宁十分懂事和有礼貌,更是对他产生了好感。
周恩来拉起孔继宁的小手,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孔继宁点头答应了。
孔继宁在读书的过程中,一直都刻苦用功学习,从来不向任何同学透露自己的身份,因为在自己父母的教育下,他觉得自己也是成千上万学子中的一员。
自己有特殊的家庭背景,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而是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更加勤奋上进,才对得起自己曾经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战斗过的外公外婆。
图 孔继宁的外公毛主席
孔继宁后来跟着爸爸孔令华见到了毛主席,只是这次见到的外公同自己记忆中的外公相比,明显不一样了。
孔继宁心疼地发现,外公毛主席的笑容还是那样的亲切,只是他的白发更多了,而且脸色不像过去那么红润,但是见到孔继宁之后,毛主席心情明显很是高兴。
他看到自己记忆中那个顽皮的小外孙,而今已经长成了一个聪颖可爱的少年,心里十分激动,他握着孔继宁的小手说:
“小老虎,你以后得经常来看我。”
孔继宁点了点头,他心里也很依恋外公,当听到外公这样说,他心里不免有一点酸楚,他何尝不知道。
不仅是自己,而且还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经常思念着外公,只是因为外公毛主席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们不能够像普通百姓家一般,亲人之间可以经常相见。
孔继宁在这次离开中南海之后,后来也几次还想跟着爸爸妈妈再去看外公,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终究是见外公毛主席的次数比较少。
图 毛主席正在看报
但是孔继宁在心底里,一直把外公毛主席当成自己的精神导师,决心学习外公外婆当年的奉献精神,长大以后也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孔继宁:妈妈一直想念外公
孔继宁一直都盼望着可以再次见到外公毛主席,他心里一直想着,要是再见到外公了,可以告诉他自己学习进步了,而且还学会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凭着这种信念的支撑,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了初中。
在初中读书的孔继宁,他已经由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长成了一个儒雅的翩翩少年,后来李敏曾经把他的照片拿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当时因为年老,视力越发的模糊,只能戴上老花镜,来看他心爱的外孙孔继宁的相片。
孔继宁在初中里尽管课业比从前要重,但是他依然靠自己的毅力坚持完成学习上的目标,并且还在班里名列前茅。
图 李敏和女儿孔东梅等人回韶山
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他都会回想自己的外公外婆走过的峥嵘岁月,一想到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他就会感到自己身上有了用不完的力气。
不幸的是,在孔继宁14岁的时候,他有一天回到了家中,发现爸爸妈妈都在哭,才知道自己的外公毛主席已经在1976年的9月9日,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孔继宁当时实在没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不愿相信,曾经疼他,宠他的外公已经永远离去,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在外公毛主席去世后,孔继宁发现,自己的爸爸孔令华和妈妈李敏也十分的难过,妈妈李敏在家里的一间小屋子里摆上了外公毛主席的相片,给外公做了一个灵堂,来祭奠外公。
李敏在得知爸爸毛主席去世后,心底里十分的自责和痛苦,她不止一次地后悔,当初不该把问题想的过于简单,带着全家搬出中南海。
以至于没能够在爸爸毛主席最后的时日里陪伴他。
图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李讷等人合影
李敏把对父亲毛主席的思念倾注于笔尖,后来写出了很多怀念父亲毛主席的作品。
孔继宁记得,在外公毛主席刚去世的那几年,妈妈李敏经常会梦到外公毛主席,每次从这样的梦中醒来,李敏总是会泪流满面。
李敏有时候在思念爸爸毛主席的时候,就会去翻爸爸毛主席留给自己的藏书,虽然说李敏之前在爸爸在世时,对一些比较晦涩的中文典籍学的不是很懂。
但是在爸爸毛主席离去之后,这些典籍成了李敏对爸爸毛主席思念的寄托。
李敏翻看着爸爸毛主席的藏书和爸爸以前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的题字,心里感到十分的悲伤,却也十分的自豪。
悲伤的是爸爸毛主席已经永远离开了她,自豪的是自己有一个伟大而又慈爱的父亲。
图 毛主席在李敏婚礼上和女儿女婿及宾客合影
李敏经常用爸爸当年教育自己的话来教导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够拥有一颗热爱奉献,勇于在人生中拼搏进取的心。
李敏听自己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爸爸毛主席在去世之前,一直想要回韶山,虽然毛主席是伟人,但他也和每个普通的老人一样,在迟暮之年想要叶落归根。
奈何终是因为他的重病,使他还没等到回乡的日期,就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敏听到这里时,已经是哭的泣不成声,所以她就在爸爸毛主席去世的第二年,为了完成爸爸的心愿,回到了韶山看望父老乡亲。
图 李敏在爸爸毛主席离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思念他
李敏在回到韶山之后,看到眼前的一草一木,想到爸爸毛主席曾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而他也在这里慢慢学到了很多知识,为后来干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敏这时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爸爸毛主席的身影,眼眶不由得再一次湿润了,她的眼泪不住地往下掉,心里全都是对爸爸翻江倒海的思念。
李敏在韶山还去看望了从前爸爸毛主席和她说过的,应该去看望的韶山的亲友,韶山的亲人们想到毛主席一家人为了新中国的奉献都十分的感慨,他们都热情地欢迎李敏的到来。
图 成年后的孔继宁
李敏在了解到家乡有一些亲人的生活依然比较困难后,虽然自己平时花钱十分的节俭,但还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后来,李敏也曾多次回到韶山,每次回去想到自己的爸爸毛主席的一生,都会泪流满面。
孔继宁知道妈妈心里怀念外公毛主席,后来在进入商界之后,就创立了宣传红色文化的公司,来纪念自己的外公。
孔继宁曾经在采访中说:
“妈妈一直怀念外公,外公虽然说走了,但他一直活着我们一家人的心中”
孔继宁说到这里,想到外公毛主席曾经给予自己的关爱,不禁流下了眼泪。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