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后,苏雪林依旧记得:陆小曼最后的日子。
那是1965年的三月天,春光明媚。
可躺在病床上的陆小曼,却被浩荡岁月,夺走了以往的风采。
见到好友苏雪林的那刻,陆小曼是欣喜的;因为这番欣喜,她黯淡的眼睛终于有了些明亮。
只是,此时的陆小曼也是让人陌生的。
她的脸色苍白,满口的牙齿早就掉光,而常年吸食鸦片的习惯,也让她的牙龈变成了黑色。
身体虚弱到极致的她,向好友苏雪林露出宽慰人心的笑容,可这个笑容,似乎用尽了她全身的力气。
这样的陆小曼,让苏雪林生出无限的伤感。
她不由得问自己:
这是那个惊艳动人的小曼吗?是北平城不得不看的那道风景线吗?若是徐志摩在天有灵,看到小曼如今的模样,是否也会如世人所想:两人的相遇,是一场错误的情劫…
岁月累累,斑驳了陈年旧日的记忆,也沧桑了明目皓齿的芳华。
陆小曼的这一生,曾活得尽情尽兴,义无反顾。
只是感叹:这番看似决绝果断的自在活法,却偏偏生出了利刃,伤了他人,误了自己。
她一生追逐爱情和浪漫,可最后,这些硬生生拽在手中的爱情和浪漫,却成为她的劫数。
说是:命数既定,万般不由人;可若细细品味这些前尘往事,才惊觉:到底是执念太深,花开茶靡、误了终身…
【追求浪漫却背叛王赓,打掉孩子终身不孕】
看过许多关于陆小曼的评价,人们多是不解:陆小曼究竟美在何处?
的确,如今流传的黑白照片上,陆小曼的容颜并非多么惊艳,只能算是标准的美人。
可若仔细去看这个女子的生平往事,会发现:陆小曼的美,也许从来不是那种令人沦陷的倾城容颜,而是那种被上天宠爱的极致尊贵和美感,她的美以及她不失韵味的媚,都无法用语言去表达。
而这些,恰恰是她的魅力所在。
众多照片中,最欣赏她那双尽显风情的眼睛;仔细看去,细细的眉毛衬托出一双媚眼,带着清秀与书卷气息,恍然间又似月牙微弯,仿佛藏了无数故事般,让人着迷。
肆意妄为,骄纵任性,永远有着银铃般的悦耳笑声…
这样的陆小曼,是有着独特魅力的;而这番与众不同,也注定让无数才子名流着迷。
当然,与她举手投足的魅力相匹配的,还有她书香世家的出身。
陆小曼的父亲是北洋官员,母亲是富家名媛,这样的优渥家庭,给了陆小曼任性的底气。
所以,她这一生,似乎都不曾委屈自己,更不愿违背本心。
青春也好,金钱也罢,甚至他人的真心,只要她愿意,便可以尽情挥霍。
生来无忧无虑的她,从不知道亏欠为何物;更不知,这世上多得是草蛇灰线的因果,那些因任性欠下的债,也早晚是要偿还的。
她有才,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擅丹青、懂诗书、通琴棋…
父母宠爱她,便为她择了让世人艳羡的好婚事;那个叫做王赓的青年才俊,至今看来,也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完美男子。
出生于1895年的王赓,大她八岁。被赞誉“一表人才、文武双全”的他,在军阀混战、动乱不安的年代,毅然选择攻读军事,留学回国后来到北洋陆军部任职。
因为年少有为,他的仕途升迁更是无比顺遂:
1918年,王赓获得陆军少尉军衔;次年,他又出任航空局委员;同时以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和外交翻译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协助留洋军事专家为中国争取权利。到了1921年,王赓再次晋升为陆军上校。
这样的他,也注定成为北平社交圈的耀眼存在。
一位是曼妙佳人,一位是青年才俊,两人的结合,在当时的社会看来,实乃天作之合。
可这样的生活,对生性浪漫的陆小曼来说:却成为了束缚和捆绑。
她觉得:丈夫王赓太过耿直,不懂得花前月下的浪漫,也不懂得耳鬓厮磨的陪伴;繁琐的公事,总是牢牢占据着丈夫的心。
所以,结婚后的陆小曼,所品尝到的,便是她认定的“孤独和空虚”。
王赓是爱陆小曼的,为了陆小曼的自由,他让她回归社交圈,允许她流连宴会半夜归家;而这些宠爱和纵容,为王赓带来的,却是满城的议论,以及后期的戳心背叛。
世人都说王赓不解风情,可是风情也有许多面,他不懂花前月下、不会耳鬓厮磨,但却给了陆小曼足够的爱意和成全,只要是她想要的,他都会给她,甚至包括她所谓的爱情。
当不安现状的陆小曼,遇到徐志摩后,她似乎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是快乐。
只因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会写缠绵悱恻的情诗,会有让人心花怒放的惊喜…为了这份“爱情”,她执意与王赓离婚,甚至堕掉与王赓的孩子…
她伤他太深,但即便如此,王赓还是选择了放手和成全。
他只愿她过得好,所以即便深陷牢狱,他还是签下离婚书。
这样的满腔深情,成全了陆小曼的自由。
可如愿嫁给徐志摩的陆小曼,就真的幸福了吗?
【嫁给徐志摩却追求奢靡,导致两人天人永隔】
晚年的陆小曼说:
“过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噩梦,酸甜苦辣,样样味道都尝遍了……我又没有生儿育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
如果说:王赓只给了她三年的孤单,徐志摩便给了她大半生的凄凉与孤单。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上,哪个人不曾与孤独相处?
只是陆小曼,却将这孤独视为毒药,一生竭尽全力的逃避着。
她嫁给了徐志摩,得到了所谓的爱情,却也失去了用来挥霍的面包。
陆小曼既能沉醉于风花雪月、纸醉金迷,也能整日吟诗作对、清心寡欲。
徐志摩曾说:“案上插了一枝花便不寂寞,最宜人是月移花影上纱窗。”
可是这选择的切换,在于她的任性,而非对他人的体谅。
所以她和徐志摩结婚后,依旧挥霍无度。
因为害怕孤独和寂寞,她只好靠打牌、捧戏子、抽鸦片、交际打发时间。
尽管徐志摩收入不菲,但依然维持不了家庭生活。她为了保证自己富贵太太的做派,为了一条帕子、一双鞋子、一篮水果,迫使徐志摩不得不疲于奔命。
后来的徐志摩,已经不能满足陆小曼奢华的生活,只能在不断缩减用度中一次次对她说:“曼,我是爱你的,我用我的魂灵爱着你。”
爱情在此时发生转折。
徐志摩待她再不能如初,深感孤独的陆小曼慌了。
其实,他不是不爱她,只是因为忙于生计荒废了学问,沦为金钱的奴隶。他需要她的抚慰、她的陪伴、她的体谅。可她,依旧忙于交际,对于徐志摩在金钱上无法满足她的需求,她深感痛苦。
她觉得,期待的爱情不复存在,她爱的男人也已消失。
她只要求男人宠爱自己,却从不考虑感情是对等的。
他们开始吵架,直到那天徐志摩踏上飞机,因飞机失事而丧命,她才明白,他永远地离开了她…
她一直以为,与王赓在一起是孤单的、寂寞的;事实上,当她执意寻找所谓的“爱情”时,才真真正正体会到什么叫孤单与寂寞。
有时不得不佩服“媒妁之言”,因为媒人的介绍相对比较务实。
媒人都是过来人,过来人的眼光往往比较准,父母的选择也比较清醒。不管陆小曼后来遇到谁,王赓都是一位不错的配偶。
只是对于这个情深义重的男子,陆小曼并不遗憾错过,因为她从来没有爱过。
对于徐志摩,她以为会在得到爱情之后,得到幸福。
事实上,得到爱情不等于不再孤单,更不等于收获幸福。
婚姻不是围城,也不是坟墓,真正困住我们的,是自己的心。
如果不曾用这些浪漫和爱情框住自己,她的一生,也许会少些悲苦与凄凉吧!
【为生计与翁瑞午同居30年,却不得翁家人认可】
追求浪漫不得,她背叛了真心待她的王赓;追求奢靡不得,她亦伤害了疲劳养家的徐志摩…
桩桩件件,便是陆小曼欠下的债。
后来的她,为了生存,选择与有家室的翁瑞午同居。
无名无分的30年依附,彻底黯淡了她的后半生风采。
她的人生始终是空虚的,为了填补这份空虚,她大量吸食鸦片;明明是大好年华,牙齿却全部脱落,牙龈也变黑…
这样的她,是堕落的;可庆幸,翁瑞午对她始终不肯离弃。
后来的出轨,也许是对陆小曼的试探吧。
可让翁瑞午绝望的是:纵然他出轨了两人的养女,但陆小曼的态度却是风轻云淡。
也是这番态度,让世人觉得:陆小曼从来不曾爱过翁瑞午。
也许是不爱的,但这30年的相守中,她不是不想要个名分的。
当翁瑞午的妻子病逝后,翁瑞午和陆小曼曾想要结婚,为此征询翁家儿女们的意见。
可孩子们听闻两人的想法,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刻意避及…
种种态度里,却没有一个词叫做“成全”。
翁家儿女无法接受陆小曼:因为正是陆小曼的介入,让他们的家彻底碎了…
因为不得翁家人认可,陆小曼这个“外室”的身份,始终不曾脱掉。
从前的她,害怕孤单和寂寞,便想尽办法的逃避…
可人生这条道路,多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些逃避和妥协,终究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后来的日子,翁瑞午也先她而去;此时的陆小曼,已是年过半百,孑然独身的她,真正感受到了何为孤独。
为了活下去,她真正走出了家门,也真正用自己的才华谋生…
可这些改变,她爱的人,爱她的人,却全都无法看到了。
她欠了他们的,却也因这些欠下的债,才换来了真正的清醒和成长。
她这一生,似乎总是被外界成全的。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62岁。
只是感叹:风光了半生的陆小曼,身后事显得无比冷清萧条。
她因无新衣,只穿了一件破破的旧棉袄。闺蜜赵清阁心痛难忍,为她换上了一套新的绸衣衫裤,这才保留了她最后的体面。
特殊时期,为了避免引起事端,很少有人敢来到她灵堂前祭拜,只有好友王亦令送来一副挽联: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曾经为了与徐志摩相守,她毅然堕掉与王赓的孩子;而这份任性带来的代价,便是她一生无法生育。
因为无儿无女,又无片瓦寸土,她只想与徐志摩合葬。
可是:徐家人始终对她是排斥的,因为祖父从不承认陆小曼的儿媳身份,所以徐志摩独子徐积锴拒绝了这个遗愿,也是这番拒绝,使陆小曼的尸骨无处安葬。
或许在徐家看来,陆小曼更适合与翁瑞午合葬。毕竟,他们相守三十三年,更像是一对白头到老的夫妻。正如韩石山所说,陆小曼虽然守寡,但未守节,到底令人非议。
无处安放的骨灰,只能暂时搁置在殡仪馆;后来由于时代动荡,殡仪馆数次搬家,陆小曼的骨灰也失了踪迹。
她曾用明媚的笑容,惊艳了斑驳岁月;可时过境迁后,这个曾被无数人倾慕的绝世女子,却成为山间的落寞游魂,寻着过往人生的足迹,细数那些亏欠的情意。
直到1988年,陆小曼的堂侄陆宗枬、陆宗麒,及其堂侄女陆宗麟一起出资,才为陆小曼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
墓碑上有一张陆小曼年轻时的照片,笑容灿烂,旁边青松环绕。
墓碑上的刻字是——“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
短短9个字的敬称,如今看来,却成为对陆小曼人生的最大嘲讽。
她一生追求爱情和浪漫,曾有幸得三个男人的满腔真心。
可最后,她既无法与心爱的徐志摩合葬,也无法与相伴30年的翁瑞午同穴而眠…
在这场逐渐落幕的红尘往事中,她更是没有一个体面的身份,非妻非妾的她,一生害怕孤独,可最后却是孤零零守着那座同样孤独的衣冠冢,与千里外的徐志摩隔空对望。
徐志摩曾说:“她在坟墓的那一边等,等着你去亲吻,等着你去亲吻,等着你去亲吻!”
当陆小曼深埋于地下时,人们也再次惊叹:浪漫多情的诗人,竟是一语成谶。
他与她都曾为所谓的爱情和浪漫,伤害了无辜的人;可这番轰轰烈烈的追逐过后,他与她,始终也无法求得圆满。
或许,我们也该明白:
任性和执念的引线一旦点燃,只能剩下一声叹息、一阵落寞;不管我们转身多么优雅,我们的选择多么坚定,红尘落幕时,都会背负亏欠和伤痛。
山高水阔,道阻且长!
人的一生,不只是跋山涉水的自我成全,更是翻山越岭的共情和释然。
别被执念所累,方能无惧无伤。
————END————
其他推荐——
徐志摩独子:直言“父亲命苦”,曾用3个理由,让陆小曼无地葬身
因抗日被捕入狱,她用一张纸条除掉汉奸丈夫,却因折磨致终身不孕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