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为光复中华,文人公车上书。发动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谭嗣同在就义时曾吟诗明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梁启超先生生前即选择了植物园内的墓地,墓地落在西山脚下,占地一万八千平米左右。由其子梁思成先生设计,背倚西山,四面围着矮石墙,园内遍植松柏,寓意梁氏一门英烈,为国为民,青史留名,万古长青,十分雅致。墓园是梁氏家族共享,埋着梁启超先生和二个夫人,一个胞弟,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走进墓园,平台上梁启超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墓碑则为凸字形,并无碑文。这是根据梁公遗愿所设计,寓意深刻,或许是仿效武则天功过令人评说。墓东侧埋着梁公如夫人王桂荃之墓,王夫人十分贤德,众子女对其十分敬重。据说称自己母亲为娘,称李夫人为母。墓后植松树一株,曰母亲树。墓前东侧安葬其弟启雄先生,西侧安葬其子女,思礼、思乾、思庄等梁氏后人。其中既有抗日英烈又有航天专家,还有图书馆专家。斯人己去,站在墓前,不由心潮澎湃。梁氏一门,三代人为国为民,贡献聪明才智,必将青史留名。斗胆赋诗二首:
(一)
梁门世代美名扬,
不计得失获颂长。
变法留城心力瘁,
玄机费尽两茫茫!
(二)
铮铮铁骨似青松,
傲雪凌霜万绿丛。
整日思君难相见,
英魂夙愿记心中。
两个甲子至今一百二十年,中华民族由弱变强,由衰而盛,戊戌变法也好,一二九运动也罢!都是由志士仁人,青年学子推动历史车轮。直到共产党领导方实现了民族解放,中华复兴。验证了唯有马列主义,方能救中国,唯有廉洁的共产党,方能带领人民走向光辉的明天。
2019.6.5京华醉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