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三星在国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国航版S22系列正式登场,这是最新的三星旗舰手机,听说价格定的也不是很高,在性价比上完全可以和苹果一战。
然而似乎中国消费者对于三星产品已经不是很感冒了,说实话几年以来我都很少看到身边有人拿着三星手机了,曾几何时三星一发布新手机,广告铺天盖地而来,身边有很多人会热切的讨论说要不要换新手机,还有很多人在比较到底是买三星的旗舰好还是苹果的旗舰好。
那个时候三星手机在我国也是如日中天的,市场份额被它占据了20%以上,然而短短几年时间消费者似乎忘了还有三星这个品牌存在。三星手机的新闻发布会搞的也是不温不火的,网上新闻搜来搜去也没几条 ,三星手机今天在我国斩获的市场份额大概只有可怜的0.5%到0.6%了,已经归于可以忽略不计那一块了。
也就这么几年时间,三星手机算是彻底从中国市场上败走了,然而要败走的韩国商品恐怕不止手机,汽车这两年韩系也是越卖越糟糕了。大概在五六年之前,我们还经常能够在市面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韩系车,甚至以北京为例大街小巷上跑的出租车统统都是现代的,而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在买车的时候还真是有可能去选择韩系车,一方面颜值比较高另一方面性价比也很高。
人家也算个外资品牌,虽然不像美日西欧那样有着几十年上百年的造车历史,但是韩系车也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在2016年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在那一年韩系车在我国销售了114万辆,占当年的市场份额7.35%,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要知道我国汽车市场是众多品牌竞争,咱就说外资品牌,有德国车有美国车有日本车,有法国车有英国车还有韩国车,相比于那些资金雄厚历史悠久的发达国家车厂,韩系车能在我国斩获超过7%的市场空间,这相当不容易了。
就以北京现代为例,巅峰的时候北京现代在我国有五大工厂,北京有三座,重庆有一座,沧州有一座,产能加起来超过130万辆,北京现代当年觉得2014年我就能卖114万辆。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它有可能一年销售突破150万辆、200万辆,所以它要把这个产能备足。
然而经历了2016年的巅峰之后,现代汽车是越来越不好卖了,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北京现代全年的累计销售只有38.5万辆,较巅峰之时下降了接近三分之二,而韩系车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也从当年的超过7%徘徊到了不到2%,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跌幅。
北京现代已经把5座工厂中的1座卖给了其他品牌厂商,而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听说重庆工厂也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5座工厂的产能超过130万到150万辆,可是一年只能卖30多万辆车,即便不全停产它也只能半停产。
过往的20年我们真是见证了日本商品在我国的全面退潮,曾几何时电视、电冰箱、空调、洗衣机、收录音机、手机、笔记本电脑,日本商品在我国卖的多么火爆,然而今天我们几乎很难找得到日本商品的存在了,日本的家电厂商也早就把自己的工厂生产线统统卖给了其他厂商,甚至在手机的冲击之下,曾经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被取代的单反相机它的工厂现在都被裁撤了。
而今天我们似乎又要见证韩系商品的退潮了,就像几年之前三星在一夕之间市场份额从2%萎缩到不到1%一样,韩系车经过了几年的时间,市场份额也越变越少了,而且似乎它们也看不到未来的曙光。
韩系车为什么在我国越卖越不好了,这个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有两个原因还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分析一下的,首先一个原因就是韩系车似乎越来越不重视中国市场了,这颇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因为卖得不好,所以就觉得中国市场恐怕无利可图,因为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就不会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更多的车型,来符合中国消费者的要求,所以继而他们的车就更是越来越难卖了。
就像当年为什么一夕之间三星手机退潮一样,三星手机当年可是出了名的傲慢的,手机电池出了毛病,对于欧美消费者是予取予求大额赔偿,而对于中国消费者简直是不闻不问。
咱们都清楚这个暴发户往往有这样一个心态,就是特别瞧不起穷邻居,对于暴发户而言,以前我跟你一样穷,现在我富了那么我要跪舔的是那些以前就比我富的人和现在还比我富的人,而对于那些我身边的穷邻居,我就觉得我随便施舍给你点商品就得了,以你们那点收入那点品位,你们不值当我认真对待。
今天的韩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它确实富起来没几年,所以韩国人暴发户的心态和嘴脸我觉得我们是最能了解的,有钱的时候就趾高气扬,一旦失败绝对是蛮不讲理,把所有错误都推给别人,相信这次冬奥会我们又一次领略了韩国人的心态和嘴脸,所以当年三星也是这样。
明明在中国市场赚了很多钱,那个时候三星手机真是吊打高中低档,各种各样的手机,最便宜的移动联通定制机几百块钱,三星卖得很好。最贵的卖得比苹果还贵的,什么W系列动辄一个手机卖1万、2万的,专门收割土豪老板的人家卖的也很好,而三星当年的旗舰银河手机S系列和N系列是两面夹击苹果的,要不人家怎么能斩获超过20%的市场份额。
然而中韩关系的紧张和三星的傲慢,彻底使得三星失去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当然今天三星手机在国外卖得也还是很不错的,三星也真是为数不多的能赚到钱的手机品牌,但很不幸的是它真的永远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反过来讲韩系车也是这样,今天我国市场的汽车竞争有多么激烈,除了各大外资品牌之外,本土车商也是异军突起,大家都在拼设计拼配置拼品牌形象 ,奔驰、宝马这样的老牌品牌早就尝到甜头了,你既然要深耕中国市场,就必须取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人买车喜欢什么,喜欢好面子喜欢够大,所以人家可以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海外讲究操控感讲究小巧灵活好停车,进到中国的车我统统必须把它轴距加长,让你花B级车的钱就能享受到C级车的感觉,你越重视中国的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就越会让你卖得了车赚得了钱。
大众也好宝马也好,本田也好日产也好,这些德系车美系车日系车会经常的根据国内消费者的特点,在华推出长轴距配置定制版等中国市场专用车型,通用更是前瞻的把设计中心放在了上海,专门为中国消费者量身订造车型,你面对中国市场你不给中国消费者独特定制,你怎么能赚得到钱呢?
而反观以现代起亚为代表的韩国车企,咱也不知道它是怕花钱还是太傲慢,它们大多采用原版车型引进的方式进行生产,有资深的业内专家就说韩国汽车制造商,它是很少推动在中国的本土研发的,就是靠进口现有车型,这样当然会削弱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除了韩系车对中国市场不重视的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使韩系车越卖越差,那就是消费者慢慢感觉到韩系车的性价比也不行了,当年日本车是如何在北美大陆战胜美国车的,靠性价比。
日本车够便宜,日本车够皮实,日本车够舒服耐用,日本车是开不坏的,相对于北美那些粗糙的车型而言,所以靠一个性价比,新生的日本车可以在北美人家的本土战胜美系车。同样韩系车是如何抢得一番天地的,它也靠性价比,我跟日本车一样耐用,价格比日本车便宜,这个车型颜值还比日本车高,显得更年轻更现代。
早些年间,中国消费者买车当然要考虑钱了,毕竟自己的荷包不是那么丰厚,大家记得当年的比亚迪吧,推出一款家用轿车,跟丰田的花冠当年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价格只有一半,新生车型就是要靠性价比来赢得消费者的。
韩系车也是这样,韩系车比日本车便宜,比德国车便宜,比美国车便宜,但是好歹人家算进口厂商,也是合资车,在国产车口碑还不是那么好的那些年月里,很多消费者感觉到我好歹得买个合资车,那么韩系车就成首选了,性价比足够高。
可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产车的口碑、声誉、质量已经越来越好了,笼罩在进口货上的光环已经慢慢消散了,新生代的中国年轻人实际上更愿意使用国货了,不光是汽车包括手机、包括服饰,所以最先遭殃的那就是以性价比为代表在合资车中卖最便宜的韩系车了。
一方面消费者觉得国产车的质量不比你差,另一方面韩系车价格卖得还比国产车高,你没有什么竞争力,对于那些真正不差钱的消费者而言,当然他们还是有可能选择进口车的,他们还是有可能选择奔驰宝马的,但是对于真正看重性价比的消费者而言,在国产车大量涌现之时,韩系车已经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
实际上不光国内市场是这样,国外市场又何尝不是这样,上几期节目我们就跟大家聊过,整个2021年在汽车领域我们实现了一个突破,那就是2021年我国全年出口的汽车数量第一次超过了韩国,不单在国内市场上韩系车越来越难卖了,未来在国际市场上韩系车恐怕也会越来越难卖。
为什么?因为它要主打性价比,我们当然更主打性价比了,作为新生的中国汽车我们历史积淀没那么长,我们可能很难马上把德国车挑落马下,但是我们好歹是可以跟韩国车好好竞争一番的。就像有韩国经济学家判断的那样,未来中韩之间的经济互补会变得越来越少,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中韩商品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十几二十年前,我们还是一个小学生,我们只能等着各大汽车品牌涌入到我国,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慢慢成长起来了,我们已经可以开始和合资品牌中的最弱一环韩系车掰掰手腕了,那么当然也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未来韩系车都不会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