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主品牌销量的爆发以及豪华车市场的进一步下探,不难看出,合资车市场的“蛋糕”正在进一步被挤压。从1月份的轿车销量榜单以及SUV榜单中明显看出,合资车在前十位的名额被挤掉不少。在当下汽车消费市场,大家已经不满足于汽车仅仅能从A点到达B点的基本属性。在此之外,豪华感、科技感、售后服务等等,都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所重视。
若单凭高性价比,或许已经难以触动10万元以上消费者的认可,这也使得以现代为首的韩系品牌在华风光逐渐暗淡。自2002年入华后,与北汽集团成立北京现代后曾经创造过不少辉煌的销量历史,其中2013年至2016年销量均超百万,让外界对韩系车刮目相看。
众所周知,现代汽车在华主力车型均在10~20万元之间,且一直主打“性价比”标签,这个优点在近年来却逐步成为其最大缺点,消费者的固化印象使其难以在大趋势向上的环境里转型。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步由增量市场转型到存量市场的期间,现代汽车也一再错过了爬升的机会。当自主品牌开始发力,并迅速占领10万元附近的消费市场后,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近年来的销量可谓是“节节败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韩系乘用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1.7%。比起巅峰时期,可以说是相去甚远。而2021年现代汽车的销量表现,也从2020年的50万辆下跌至38.5万辆,跌幅22%。一直走低的销量,现代汽车离回归主流合资品牌越来越远了吗?
工厂停产、人员换血,现代汽车“回炉重做”!
在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卖给理想之后,近日其位于重庆的工厂,也传出即将停产的消息。据悉,北京现代曾有五大工厂,除了卖给理想的一个工厂外,目前还剩下四个工厂,北京两个,重庆、沧州各一个,可以每年为北京现代生产约165万辆乘用车。对于现在现代汽车的销量而言,这样的产能无疑是过剩的,因此处理掉两个工厂后,不仅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更能够削减大量不必要的开支,将钱花在“刀刃上”。
据北京现代相关人士表示,新瑞纳、昂希诺、菲斯塔以及ix25均在重庆工厂生产,而缸哥注意到,在2021年这几款车型销量都是大幅度下跌的趋势,跌幅最少的ix25同比下跌接近30%,瑞纳更是跌幅超过80%,其余两款车型跌幅都在70%以上。因此,对于想“往上走”的现代汽车集团来说,将低销量的低端车型停产,可以说是预期之中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汽车在华的人员变动也颇为频繁。北京现代高层向东平等高管先后离开,继而用韩国本土化人才出任北京现代高管。在股比改革放开后,处于低谷的现代汽车也会否由己方解决目前的难题,力求在华挽回“失地”?
在北汽集团与现代汽车集团的蜜月期过后,伴随而来的就是双方一轮又一轮的“拉锯战”。随着东风退出悦达起亚,现代汽车或许也在努力协商调整股比,将话语权进一步收回到自己手中。在各个细分市场都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现代集团旗下的起亚汽车已经表示要在华打出一张走向“高端”的牌,那么现代要打出一张什么样的牌?
现代翻身,或许需要变个赛道?
现代汽车在2021年仅有三款产品保持同比增长势头,伊兰特,ix35与帕里斯帝。刨除进口销量不高的帕里斯帝,现代的主力增长核心依旧在伊兰特与ix35身上。伊兰特在2021年增幅369%,达到12.3万辆的成绩。平均下来也交出了月销1万辆的成绩,对于尚在复兴的现代汽车来说,新款伊兰特可以说是一剂“强心针”。但一两款车的销量走红仍然抵不过大部分车型的销量下挫,如何推出符合现在中国消费者喜爱的车型产品,现代需要更加努力。但现代也意识到,单凭传统燃油车阵容的推陈出新,已经不能让企业未来在中国回归合资品牌的第一阵型,开拓新的市场势在必行。
在同样力推新能源汽车的欧洲,现代品牌2021年的销量却与中国大相径庭,其中新能源车型对销量起到正向辅助作用。从数据上看,去年12月,现代集团成为欧洲汽车市场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车企,市场份额增加了1.8个百分点。全年销量仅排在大众集团、Stellantis集团与雷诺集团之后,压过一众日系车企在欧洲的排名,而不得不说的是,在欧洲市场,现代起亚2021年超过13%的销量,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现代新能源汽车不止在欧洲受到力捧,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中高居前五,与第四位的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几乎持平。可以说,现代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未来更大精力将品牌的未来押注在新能源汽车上,因为在销量与技术来看,现代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东祐此前也表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电动化、智能化的普及正在使全球汽车市场进入全新发展时代,车企如果无法跟上市场的巨变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升级,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北京现代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会聚焦新能源等领域加速布局。可以看出,北京现代在努力将现代最新最有力的新能源产品推向中国市场,一扫北京现代近年来的阴霾。
事实上,现代要将中国的翻身计划押注在新能源车当中无可厚非。在新能源方面,无论是大众还是“两田”,都没有能在中国彻底打开局面,现代汽车在此时亮出了加速转身的明显信号,在未来推出IONIQ5以及NEXO氢燃料车型,以更全面的新能源方向尝试打破僵局,或许真的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在结合现代汽车的燃油车布局后,未来现代汽车的多元化产品布局同样不容小觑。
写在最后
现代汽车在华的不断“瘦身”以及策略的逐步调整,可以说现代并不想放弃中国这个最有潜力的最大单一汽车市场发力海外,在电动化、智能化共舞的2022年,现代汽车依然是有潜力卷土重来的实力。缸哥认为,现代在中国正朝着合理的步伐迈进,砍掉口碑销量不佳的产品后精准化运营电动化产品,以全新的姿态面目面对中国消费者,现代汽车或许还能迎来新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