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得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已经超过3亿,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心血管疾病。
如果单算中老年人,那得病率就更高了。
心血管类疾病有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等。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冠心病,当然了,依旧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解。
中医是怎么看待冠心病的?
1、从心论治
《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
指出胸痹心痛病位在心。《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明确表明“阳微阴弦”,即胸阳虚弱是胸痹心痛形成的主要原因。
胸阳不足,下焦阴寒邪气上乘,凝聚心胸,痹阻胸阳,心络不通而见胸痛如绞,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紧。
思路:宣通心阳,化痰开痹。
2、从肝论治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流》曰:“七情除喜之气能散于外,余皆令肝郁而心痛。”
情绪失调,肝气郁结,致血行不畅,加重瘀血。
思路:疏肝理气兼以活血。
3、从脾胃论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不足则子盗母气,胸中宗气不足或中焦脾胃阳气亏虚,阴寒邪气上逆,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致胸痹。
反之心阳不足,母病及子,可致脾气虚弱,心脾两脏相互影响。
脾胃功能失司,化浊生痰,痰浊黏腻,阻遏气机,气滞则血流不畅,致心脉不通。
思路:扶助中阳,“养阳之虚,即以逐阴”。
4、从肺论治
肺主气,心主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若肺气虚则血行迟缓,致心血瘀阻不通,不通则心痛;另一方面,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可使水液运行失常,聚而成痰,痰湿、水饮之邪影响心血的运行,血行不通则心痛。
思路:宣肺化饮利水
5、从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内寄元阴元阳,滋五脏之阴,发五脏之阳。生理上心气下通于肾,而肾气上承于心。心得肾之滋养,始能气血充旺,神明有主。
若肾精亏损,则心血不充,心脉失养,可致心痛;若肾阳虚衰则心阳衰微,帅血无力,心脉瘀阻亦致心痛。
思路:温通肾阳以复心阳而治心。
一张冠心病的方,10味药,成本6块,我却用了40年
淫羊藿,黄连,炙首乌,生晒参,附子,葛根,黄芪,阿胶,全蝎,蜈蚣。
这个冠心病的方,可不是我发明的,我可没有那个本事,是我用了2斤酱牛肉、一壶好酒,从一个中医前辈手里换来的。
①生晒参、黄芪
这两味药的目的,在于补气培元,对于大多数的冠心病病人,这一步我都会用到,先把元气补上去,在之后的治疗中,能省很多的麻烦。
②淫羊藿、生地黄、何首乌
我之所以用这三味药,一方面是病人,本身年纪大了,肾阳本来就在日益减退,其次,冠心病的本质就是心阳不足,心阳从哪里来?
不就是先天之元阳——肾阳吗?那为什么,要用滋补肾阴的炙首乌呢?因为我认为,阴阳是需要互根互生的,淫羊藿和附子,都是大补肾阳,所以用他来平衡。
③葛根、全蝎、蜈蚣
我用这三味药的目的,其实很单纯,就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这也是几乎所有的冠心病病人,我都要用到的一步,它们能深入邪结,搜剔疏拔掉络脉里面的瘀血,让病根松动,把瘀血去掉,更快的长出新血。
④黄连、阿胶
病人伴随着心烦、失眠、口干,再加上舌红苔厚,脉细数,所以,我就用了这几味药,来上清心火。
其中,黄连,虽然大苦大寒,但是可以直折少阴心火,而阿胶,因为甘润之能和滋腻之功,可以避免黄连伤阴的弊端,让水升火降,水火既济。
总结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就是,“作为一个医者,倘若无法和钱保持一定的距离,若是丧了良心,那么和披着羊皮的狼,又有什么区别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