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低热的清热的中成药

发布啦 0 0

体温在37.3~38℃之间为低热,持续4周以上者称长期低热。从病因分析,其中40%由感染性疾病引起,57%由非感染性疾病引起,3%原因不明。

清热是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

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青蒿鳖甲片

组方:青蒿、鳖甲胶、地黄、知母、牡丹皮。

适应症:养阴清热。用于温病后期,夜热早凉,阴虚低热,热退无汗。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4-6 片,一日 3 次。

暑热康糖浆

组方:北沙参、淡竹叶、白芍、陈皮

适应症:益气清热,生津解暑。适用于小儿暑热症和成人伤暑病、低热、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 20 ml,2 岁以下 10 ml,2 岁以上 15 ml,一日 3 次,可连服 2 周。服前振摇均匀,用冷或温开水稍稀释后服用。

丹白颗粒

组方:牡丹皮、大血藤、紫花地丁、三棱、莪术、败酱草、川芎、白芍、土茯苓、白英、白花蛇舌草、墓头回、椿皮、当归。

适应症:清热化瘀、祛湿止痛。用于慢性盆腔炎、中医属于瘀热湿阻型者,症见小腹疼痛、带下色黄、带下异味、腰骶胀痛、经期腹痛、低热起伏、口苦咽干等。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少进油腻、注意饮食卫生。

2.脾胃虚弱者慎用。

3.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未见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性相关研究资料。

5.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服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 应马上停药, 并咨询医师或药师。

7.对本药已知成份严重过敏者禁用。

8.不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以及瘀热湿阻型辩证标准者禁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68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