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尔庄:相传明初由外地迁来孙氏兄弟二人,老大住在村东南,名孙大庄(后继无人),老二住此叫孙二庄。后改称孙尔庄,解放前村南有一清朝铸钟,上有孙氏姓名甚多。现孙氏已绝,但村未改名。
大于庄:相传明朝,该村有一姓于的,官居太保,告老还家以后,适遇皇帝巡路过此地。皇帝将其新纳娘娘安置在于太保家,大于庄因此而得名。
韩坟台村:相传居民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附近有一烽火台,且居民韩氏较多,故名韩烽台。后沿革为韩坟台。
仓上村:相传历史上此处曾为官府粮仓而得名,系历史沿用的名称。
杨官屯:相传宋末已经建村,因杨氏始来此地,人口较多,又出一官员,便取名杨官屯,为便于管理,后以坐落位置划分为东西杨官屯,
辛王庄:相传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户姓王的,由山东即墨县迁来一户姓唐的,后孙,胡,姜等姓氏相继迁来。初建村是三排房,两趟街像个王字,又开荒种地,辛勤的劳动,故此得名
温庄:相传明朝时期由山西洪洞县迁来一何氏,三百年前增至十多户,称小何庄。后因土地兼并,多数村民成为德州财主温氏的佃户,遂称为温庄
西王屯:相传该村原址在今村约三百米处,叫王刚屯,后来迁建时为与村东东王屯对称,改称西王屯。该村农历逢五排十为集日,周围几村之民众熙熙攘攘荟萃于此。但近些年来,由于交通不便,集市萧条。
东曹庄及西曹庄:明洪武十二年,始祖曹法辛带领二儿子,由河北省宣化府独石口迁来此地定居。后有王、徐、霍等姓氏相继迁来,取村名曹家庄,清末因村大人多,分为东西两村,分别称为东曹和西曹庄。
七里庄:始祖刘阳城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距旧城(古贝州)七华里,故名七里庄。村中一大湾(龙头湾)将村分为两段,后为便于管理,以坐落位置分为东西七里庄。
田尔庄:相传始祖田氏于明初由外地迁来,为区别附近的田庄,特加一尔字,名田尔庄。
范庄:明朝永乐年间,从山东登州府莱阳县范家大屯迁来一范姓,名范山,后来人口增多,形成一村,取名。
大屯:相传一千多年前,有一财主,家有后花园,园内有藕塘,明洪武二十五年,始祖刘藏氏带领两个儿子在塘边掘井种菜,村民相继打井浇地,井眼多达72个,又改称井王庄。后来一个风水先生说:井多漏财,众人便群起屯之(方言为填),逐改村名为大屯。
曲庄:相传该村居民始祖曲氏,由山东即墨县逃荒来此定居,故取名曲家庄,后简称曲庄。
七机营:明朝之前这里就有人居住,明初在靖难之变战火中只有七名织布人藏在地窖内织机下幸存,后人便定村名为七机营
李删屯:该村原名梨行屯,是个比较贫困的村子,因南靠牛庄北靠马言庄,牛马齐来吃梨行,就把这村吃穷了,故改名李删屯。
未完待续。村庄由来仅为一家直说,欢迎共同探讨,其他村庄正在陆续整理,有兴趣的朋友也可提出自己的村庄,共同验证查找。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