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使国家经济正常运转,否则难以持久,开元之治时的宰相宋璟以依法治国见长,发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顽疾,理出了治理经济的思路。
这个顽疾是“恶钱”出现在流通市场上,恶钱就是假钱,除官府以外私人铸造的铜钱,如假人民币一样,恶钱历史悠久,没人统计它具体是什么时间出现的,为害数千年,在短暂的朝代没人注意这个事情,即是注意这个祸国害民的现象,也来不及治理王朝很快就垮台了,恶钱得以延年益寿。
唐朝到玄宗时期已经经历四代皇帝,政权稳固,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社会管理到了精耕细作的阶段,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已纳入议事日程,以宋璟为首的能臣发现恶钱是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的罪魁祸首,坑国害民,贤相宋璟开始出手治理,先从京畿重地试点,拿出国库资金二万缗收购市场上的假铜钱,又让地方政府拿粮食兑换百姓手中的恶钱,效果不错,没让百姓吃亏,社会反应良好!
江淮一带的恶钱依然盛行,宋璟派出监察御史萧隐之前去办理此事,但萧隐之方法简单粗暴,没有把京畿之地治理的经验推行下去,反而另辟蹊径以暴力催收,逼相关人员交出手中的恶钱,这些相关人员包括达官贵人、平头百姓,或直接捣毁铸造假钱的作坊,或刑讯逼供令限期交出。
达官贵人是以假钱售出,真钱回收,赚取其中差价,赚得盆满钵满,百姓手中的恶钱是奸商恶吏转嫁给的,所以受害最深的是底层百姓,萧隐之简单粗暴的做法引起民愤,官吏百姓都不高兴,不满意的无聊文人把这种社会现象编成小戏在民间传唱,讽刺官府的乱作为,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
唐玄宗好看戏,开元八年天气干旱,宫中演戏祈雨,其中就演了这方面内容的戏,一艺人问扮作旱魃的人:你为何出来坑害百姓?
奉相公命令出来的!旱魃说。
又问:相公让你出来何用?
旱魃说:相公严刑峻法,狱中冤枉的人已过三百人,我不得不出来为害乡里!
唐玄宗一听是讽刺宋璟禁钱的事,不制止怕影响大局,随罢免了宋璟,同时降了监察御史萧隐之的职务,罢驰钱禁,谁想造假钱谁就继续造,谁想坑老百姓谁就继续坑老百姓,一切照旧。
恶钱治理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听到一点不同意见,唐玄宗就因噎废食,没有政治眼光,好事没有办好,中途流产,宋璟的美好理想成了泡影。
后来再无人提及此事,让这个“旱魃”做为国粹得以流传下来,继续祸害百姓,时人尽管有开元之治之幸事,但人民的幸福指数不能太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