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人口和民族危机漫议

发布啦 0 0

作者:梦壑

多年来,我常常会思考大国人口问题,有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我觉得,一个国家和民族人口的增减,与它们的盛衰紧密相连。

下面,我将谈七个方面的问题:1.大国人口多少是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2.中国魏晋时期引入外族移民导致中华民族濒临灭绝;3.中国历史上两次同族移民带来社会经济大发展;4.美国的外族移民政策正在演化的危机;5.英法德等大国外族移民产生的危机;6对大国人口和民族的思考;7对我国人口政策的思考。

文中数据除指明出处的外,均从网上查得。欢迎对此问题有过思考的朋友在文后留言,我将与大家进一步交流!

一、大国人口多少是决定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有巨量人口和辽阔幅员支撑,才会赓续长久。

在古代,罗马帝国极盛时期人口为1.2亿(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随着罗马帝国后期可统治的人口大幅减少,罗马帝国也土崩瓦解了。罗马帝国的消亡,本质上是人口锐减导致统治力下降的结果。

中国宋朝鼎盛时期,人口达到1.2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但经过元朝的杀戮,人口锐减到8000万以下,宋朝就灭亡了……

这样的规律,照样适用解释其它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大国。这样看来,巨量的统治人口,是大国的必备条件,当大国人口锐减到无法支撑其人力需要时,大国就离消亡不远了。中国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有人就有一切”“积财不如积人”等,是有一定道理的。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各大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英国等历史强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脱离英帝国的统治,其统治人口大幅减少,从而导致了这些历史大国国力衰退,失去了往日大国的地位。如果一个大国没有绝对巨量的人口作支撑,这个大国一定会消亡,而国土广阔的大国,更是如此。

既然巨量人口是大国存在的基础,那么巨量的人口怎么得来和保持呢?有两个途径:一是引入外来移民。二是本民族繁衍。

二、中国魏晋时期引入外族移民导致中华民族濒临灭绝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好几次外来移民。先说魏晋时期的引入外族移民,直接导致“五胡乱华”这一危及中华民族生存的大危机。

三国后期由于中原人口剧减,魏晋不断“招抚五胡”。百年间,内迁的“五胡”(匈奴、羯、鲜卑、氐、羌为代表)约数百万人。这导致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总人口1500万,汉人仅占三分之一。

“五胡”纷纷入主中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格局。西晋初年,曾经是汉族聚居的关陇地区变成了“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局面。到西晋末年,关中及以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数倍于汉民族的人口,主体民族汉族沦为当地的“少数族群”。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更迭频繁,统治中心不断转移,被迫强迁的人口数量多,规模大,民族成分复杂。“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华北的王朝大都是北方民族渗透到中国境内,在中央政府瓦解以后所建立起来的王朝,可以叫做渗透王朝。

从正面说,这种外来移民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许多少数民族人口逐渐消融在汉族文化传统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成员。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也接受了这些外来民族的某些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虽然“中华民族”(Chinese nation)最早是梁启超在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才正式定名,而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年来早已存在。

那些没有被主体民族同化的“夷胡”,大量移民到中华民族主体民族核心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最后酿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胡人建立独立政权之前,汉族占支配地位,是汉尊胡卑,汉人压迫胡人;胡人政权建立后,胡人占据支配地位,开始胡尊汉卑,胡人压迫汉人,甚至称汉人为儿、奴、狗。胡人多自称“国人”,以胡人为尊,甚至禁止“胡”等称呼,如石赵。不仅如此,这些政权还多采用“胡汉分治”,区别对待汉族和胡族。

在中原特别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胡人政权对中华民族主体民族汉人,实行灭绝式无差别屠杀政策,许多区域杀到已无汉人的程度,直接将主体民族逼到了灭绝的边缘。如果不是后来出现了冉魏政权这样的“意外”,可能中华民族早已不复存在。文章后面我还会提到这一“意外”。

这说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认同中华文化的胡人,被汉族同化,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不认同中华文化的胡人,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敌人。

之所以中华民族遇到这样大的危机都没有灭绝,还应归功于当时主体民族的人口足够多(约近1亿),否则,在“五胡乱华”的屠刀下,主体民族早就被杀光,也就等不到冉闵这样拯救汉人的人出现了。而在“五胡乱华”终结后,汉族人口仅剩下不到鼎盛时期的20%(约1600万)。后来,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到了宋朝中期,中国人口才有了恢复性增长(约1.2亿)。

三、中国历史上两次同族移民带来社会经济大发展

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大移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不仅填充了人烟灭绝或稀少的国土人口,也有效推动了主体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江西填湖广”发生在元末明初。中国历史上,元朝政权虽然仅仅维持了97年,但它为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和蒙古贵族的特权,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在元朝前的中华民族主体民族汉族沦为最低贱的三等和四等人。主体民族不愿受压迫,奋起抗争,元朝对汉人又实行了大屠杀。这导致明朝灭元朝后,全国特别是湖广地区人烟稀少,大量土地抛荒。

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明朝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50余年间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即明初大移民。其中,中国有两亿人的祖先是从江西鄱阳县(古为饶州)瓦西坝出去的,因此有“江西填湖广”之说。据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5卷:明时期》总结:在洪武早期,湖北地区174万总人口中,土著人口占43%,移民人口占57%;湖南全区278.7万总人口中,移民达73.1万人,占当时全区人口四分之一。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清初。由于元明、明清之交四川发生了数次大的战乱,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到了清初,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仅成都人中就有湖北湖南移民20%,所以有“湖广填四川”之说。

以上两次外来移民与魏晋时期的引入外族有本质的区别:后两次的移民,因为移入地与移出地同属中华民族主体民族文化区,文化上没有隔阂,就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最后成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守护了国土和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而魏晋时期的引入外族人口,因为是两个不同文化区域的人口交汇,出现了“喧宾夺主”的局面,因此产生了相互排斥的严重后果,以致出现了“五胡乱华”的中华民族生存的大危机。

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了“五胡乱华”这样危及中华民族生存的大危机,所幸也“意外”地出现了像冉魏政权的冉闵这样的主体民族的统治者,以反杀的方式,救下了主体民族。请参见十六国时期,冉闵诛灭后赵,建立冉魏的史实。我们对冉闵的这种报复式拯救不作评论,但这的确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存亡关头,“意外”出现的转机。这只能用天佑中华来解释了。

如果中国历史上没有这样的“意外”,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一定被改写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也就像其它三大古文明一样,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了。

因此,外来移民只有文化与主体民族相同相融,并在主体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绝对多数时,才不致于发生国家民族的大危机。“五胡乱华”后的中国统治者,都深刻铭记了这一历史教训,避免了中华民族再临危亡深渊。

四、美国的外族移民政策正在演化的危机

在当今世界,也有外族移民演化的危机正在上演。美西方以虚伪的人性和民主意识形态“政治正确”,引导派生出了网络上称为“圣母婊”的许多奇葩政策。其中最能引发未来危机的,是不加管控的外族移民政策。

美国从建国之初,和南非一样白人在全国人口中就不占多数。虽然其国民来源多元,文化也多元,但它是由白人建立的。作为统治种族,为了保护白人的种族利益,他们建国初期实行了严格的种族主义。种族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实际上是主体民族与外来移民文化冲突的深层表现。

但随着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幅员辽阔的美国需要巨量的人口来开发,白人人口却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如果让白人自然繁衍,显然是不可能保有国家稳定运行和发展的。

于是,美国只好实行了移民和种族隔离并行的国策。它引进大量的有色人种人口,对新移民设立了财富、学历、技术等过滤门槛,更用种族隔离等法律手段,保证了占人口比例为少数的白人的主体性。

随着白人整体越来越富裕,他们也越来越安于享乐、不想生孩子,不婚不育渐成风尚,生育率不断下降,以至白人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美国主体民族自身繁衍的人口,难以满足其大国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因此,它出于现实需要,也是意识形态需要,对外族移民放开了口子。

于是,一些他国的犯罪分子被引进,一些具有暴力倾向信仰的人群被接纳……莠不齐的外族人口增加,为种族冲突埋下了祸根。

在新的移民政策指引下,美国的移民人口增长很快,弥补了自身人力资源的不足。但大多数移民的生育文化与传统中国的生育文化相似,人口出生率很高。这样一来白种人占全美的比例就越来越小了。

人种比例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也反映到政治上,从前许多移民的诉求在主体民族看来是不可能满足的,现在也正在变成国民的重要共识,并被国家着手解决。比如,随着有色人种族群越来越庞大,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就难以执行下去了。1964年,美国不得不在法律上终结了种族隔离法《吉姆·克劳法》,但种族歧视仍然延续至今,增加了各种族之间的冲突因素。美国黑人等有色人种最初与白人是连公交车都不能混乘的,发展到现在不仅黑白通婚成为“政治正确”的普遍现象,而且在很多地区白人正在变为弱势群体。

虽然美国有色人种与白种人冲突不断,但因为它建国之初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只要它还能保有和维持其霸权,出现激烈的种族灭绝危机的可能不大。如果美国的霸权失去,这种迅速增长的外族移民人口暴增的发展趋势,一定会让它的国家和社会四分五裂,不得安宁,发生种族灭绝的大屠杀也不是不可能的。

五、英法德等大国外族移民产生的危机

传统的大国英国、法国,最初民族是比较单一的,主体民族基本上都是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进入现当代,由于经济发达和享乐主义盛行,原主体民族的婚育观也逐步向少生和不生转变,加上殖民地逐步独立,它们的统治人口迅速减少。在其国内,主体民族被动少生或生育意愿自然下降,这导致主体民族人口迅速减少。

为了维持国家的运行,它们只得学习美国,大量引进外族移民,非主体民族人口迅速膨胀。外来移民人口融入而稀释主体民族,主体民族就逐步被移民过来的外国种族融化,以至发展到英法的主体民族白种人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少。由于移民的文化与移入国主体民族文化差异巨大,有色人种生育能力又普遍强劲,慢慢地,一些街区白人人口萎缩,最后整个地区都成为了有色人种。而文化主体地位的丢失,就会让自己的主体民族走向消亡。

特别是法国,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许多街区白人占比已不到50%。法国、英国部分地区正在演化成黑人区,法国整体“黑化”只是时间问题。网上有一个段子,说是许多年后,法国孩子会纳闷地问老师:“老师,我国历史上的大英雄拿破仑怎么是白人呀?”这种演变正在快速进行。

德国的传统一直是重视日耳曼民族纯洁性的。但随着西方虚伪的“政治正确”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对外族移民持“开放”态度。特别是在中东危机期间,甚至对中东难民实行无原则接受。但因为外族移民的文化与德国本土文化发生冲突,威胁到德国国内社会稳定与安全,德国政府经过短暂的“政治正确”开放接受难民后,及时关闭了国门,使得外族移民的危机得到了及时止损,从源头上暂时避免了滑入法国外族融化主体民族的深渊。

六、对大国人口和民族的思考

前面我已谈到过,大国首先必须有一定的人口体量。据2022年联合国和各国统计局数据,全球230个国家,人口排在前30名的大国有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不难看出,人口最少的法国也有6520万人。一些人口大国如印度、印尼、巴西、巴基斯坦等,如果在保持人口不大幅减少的前提下,持续优化经济,这些国家将有望在提高综合国力后进入大国行列。但人口体量太小的国家,如排名88位的瑞典人口1000万人不到,如果没有持续的人口增长计划和实施效果,国土面积又很小,尽管经济水平较高,也不可能成长为大国。

人口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成长是举足轻重的,但人口的增减却是很微妙的。任何国家的人口可以因为人为或自然灾难急速减少。比如古代通过种族灭绝、瘟疫、战争等方式。美洲大陆在白人进入前的十六世纪,印第安人有500多万人,但经过美国的种族灭绝奖励政策,杀到1900年时,仅剩下25万人!直到1934年,美国通过《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允许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强迫印第安人放弃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政策,印第安人的境况才有所改善,才没有遭到灭族。

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16年间,席卷整个欧洲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欧洲当时总人口三分之一。

二次世界大战大概有1.03亿人死去(含军人和平民),其中中国1800万,占总人口的25%!这还是在1939年-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短短6年时间内减少的人数!

人为干预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人口迅速减少。比如强制一胎化政策,就让人口呈指数级下降。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虽然当下还有14.1亿人口,随着一胎化后遗问题的显现,育龄人口(15-59岁)只占63.35%,比上一个10年减少6.79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60岁以上人口增加到32.2%,比上一个10年增长5.44个百分点。而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主体民族整个的生育文化已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主流生育观已不再是“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多育观点。就算育龄人口恢复到40年前的数量,新生儿出生率也会比当年大幅下降。而且,就算没有自然灾难发生(例如像美国当下不能控制的新冠肺炎流行),这种死多生少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速度会越来越加快。如果国民不迅速改变一胎化或不婚不育的观念,今后20年内,全国人口中新生儿比例将越来越低,老人比例会迅速上升,总人口将可以预见地会大幅锐减(人口在几十年内迅速下降到当前人口的一半以下),且这一趋势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不可逆转。

因此,人口的锐减无论是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少则几年,多则百年。但绝不可能短期内恢复,而且基数越小,人口增长速度越慢。

而一个大国人口锐减后,主体民族和国家就离消亡不远了。世界历史上的许多大国,已经反复证明了人口的基础作用。一个国家拥有巨量的人口并不必然成为大国,比如印度人口世界排名第二;但一个国家没有巨量人口,就一定不能成为大国,比如北欧的瑞典、瑞士等,还有宗教影响力巨大的梵蒂冈。

七、对我国人口政策的思考

我国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还是旧中国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生产。而当时全国人口仅有5.42亿,远远满足不了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耕种和养活国民的需要。因此,毛泽东时代早期学习苏联生育政策,鼓励多生孩子。由于人口总基数小,尽管鼓励生育,但十年后的1960年,全国人口才增长到6.62亿人,还远远满足不了当时落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所需人口。直到1970年,随着农业科技和条件的改善,加上人口增长到8.3亿,基本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的人口需要。国家认为人口发展速度需要有所放缓,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生育孩子“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这个时期直到1980年前,国家对全国人口都实行了很柔和的提倡少生的政策,虽然提倡二胎节育和多胎绝育,但完全靠自愿。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人口政策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因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少生优生已开始深入人心,人们在节育技术推广到农村基层后,已自觉开始了计划生育。基本上,上世纪七十年代育龄妇女大多只生育3-4孩,比上一代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如果后期不强制一胎化,相信国民绝大多数会平缓过渡到一对夫妇生育2-3胎的理想化人口更替水平。

但后来实行强制一胎化政策,改变了我国人口增长自然放缓的趋势。本来1980年9月“关于控制中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出,在2010年左右将会结束一胎化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2013年一胎化才开始松动,2015年开始普遍允许生二胎,2021年才放开生育三胎。

要想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人口基数是一个关键要素。一段时间以来,有人错误地将经济落后归因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这个国情,而开启了中华民族主体民族为主的独生子女政策。实际上,这是人为机械地、指数级减少人口的政策,并没有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出现了未富先老,打破原有各民族构成,削弱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等后果。

在执行一胎化政策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其实主要还是主体民族汉族(还有壮族、满族)严格实行了指数级锐减人口的政策,而其它少数民族却呈指数级增长。比如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某少数民族总人口596万,另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723万;到第七次人口普查时,两个少数民族就分别达到了894万和982万,40年间两个少数民族总人口增长了50%和36%,而且它们的育龄妇女数和人口平均年龄等指标都远远优于主体民族汉族。而主体民族汉族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9.37亿,40年后总人口11.59亿,仅增长了23.7%,只是前举第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数量的一半不到。

这样此消彼长的状态,导致在短短几十年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由新中国建国初的5.87%,增长到了2021年的8.41%,增长了近3个百分点。不要小看这3个点,随着此后几十年汉族生育人口基数的锐减和个别少数民族生育人口基数的猛增(生育习惯决定的),一旦主体民族在许多国土区域内再像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变为“少数民族”,历史上的“五胡乱华”就很可能再次重演,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稳定发展和伟大复兴将被打断。

几天前,我看到某个加V职业投资人发的帖子,仍然在鼓吹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妄想中国社会一胎化达到30%(实际上只会是主体民族汉族和壮族、满族等被强制执行)。我最初以为是平台出错,把20年前的帖子翻出来了;仔细一看,居然就是前几天发出来的!这个帖子想兜售的论调也没有什么新意,就是想通过机械地执行一胎化,人为地在10年时间内将中国人口减少到11亿左右。也就是说,至少在人口正常更替的13亿的基数上减少2亿人。2亿人,这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减少的人口也没达到的数字!

试问:在当今,全球无论贫富的国家,几乎都在追求人口增长的大环境下,还鼓吹一胎或二胎化这种必然导致我国主体民族——汉族人口呈指数级锐减的昏招,是希望“五胡乱华”的大屠杀重演吗?居心何在??

中国是几千年来有着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尊中华文化为正统,始终保持主体民族的总人口压倒性多数地位,并通过中华文化不断融合外来民族,让在中国土地上生息的外来民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才让中华文明绵延至今而不中断。我国现有的56个民族,应该在文化统一上加力,逐步剔除那些不利于民族融合的因素。从这一点来看,全国统一推广普通话、学汉语言文字,这既是法定义务,也是防止国家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分裂的重要基础工作,全体中国人民都不可忽视。

人口质量的提高,是一定要以较大的人口数量作基础 的。一些反对放开生育的人,总是以提高人口质量为借口。他们没有看到,没有充满活力的人口作基数,根本谈不上提高人口质量。

有人说美国人口少,它整体人口质量高,但不要忘了,它高质量的人口,主要是移民而来的,不是自身繁衍的,也就是它是以择优法则维持的。它的人口基础是全世界几十亿人口。

中国不能成为移民国家。一是中国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中华民族的人口总基数较大,只要不人为锐减人口,假以时日人口有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走到世界前列,符合人口世代更替的要求。二是外族移民人口文化与中华文化很难相融,将为后世子孙带来如美西方种族冲突不休的后患。三是中国人整体素质较高,不能因为外族融入而将中国人的优良基因弄混弄杂,遗祸后世。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和俄罗斯,它们对主体民族的纯洁性是保有高度警惕的。

中国要打好巨量的人口基础,只能靠中华民族自身繁衍。人作为生物的一种,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质量可言,自然界的规律也说明了这点。那些认为少生就可提高人口质量的人,看看一胎化时普通家庭的孩子,又有多少比从前多胎时的孩子质量高了?更或者睁眼看看世界,人口数量很少、人口质量也很差的国家数不胜数!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年轻人普遍摒弃中国传统生育观,晚婚不婚、少生不生。我们应该提倡响应国家开放三胎的生育政策,让中国人自然繁衍到人口世代更替的安全状态。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问题,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为了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请育龄期的中国人响应国家号召多生孩子!:)

2022年3月1日写完

特别提示:本文版权属梦壑所有,若转载需经梦壑同意。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68404.html